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野生茯苓鉴定及其木质降解酶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茯苓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及培养方式对其主要酶系的影响,该研究测定了茯苓主要木质纤维 素降解酶系。首先对野生茯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的显微观察;再利用3 对引物PCR 扩增进行系统发育学的 鉴定;经定性培养筛选出优势菌株YX1,最后采用酶标仪测定不同条件下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 降解酶的活力大小。结果表明:(1)茯苓有菌丝体、子实体和菌核3 种形态特征。(2)PCR 分别获得rDNA-ITS 序列1 652 bp、核糖体大亚基序列660 bp 和翻译延伸因子序列545 bp,提交至NCBI,登录号分别为 ON129554、ON129553 和ON155840。(3)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有/无松木屑条件下,外切β-葡聚糖 酶(CBH)、内切β-葡聚糖酶(EG)和β-葡萄糖苷酶(BGL)最高分泌量分别为16 ~ 17、32 ~ 35、36 ~ 37 U•mL-1; 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最高分泌量分别为28 ~ 38、280 ~ 342、9 ~ 11 U•mL-1;锰过氧化物 酶(MnP)、漆酶(Laccase)、木素过氧化物酶(LiP)这3 种木质素降解酶在4 种不同培养液中都有微弱的酶活 性。综上表明,该研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鉴定,明确了野生茯苓YX1 的分类地位,与褐腐菌在亲缘关系 上既有联系又存在遗传差距,测定结果显示木质纤维素酶中的酶活大小依次为甘露聚糖酶>木聚糖 酶>BGL>EG>CBH>α-葡萄糖苷酶>LiP>MnP>Laccase,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酶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本研究为茯苓产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降解机制提供了基础酶学参考。

  • 天然高分子基缓蚀剂研究进展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缓蚀剂作为一种有效的抑制金属与恶劣环境作用产生腐蚀的手段已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天然高分子作为金属缓蚀剂对环境无害,易得且可再生,已成为国内外缓蚀剂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天然高分子基缓蚀剂对于金属在腐蚀性介质中缓蚀作用的应用研究进展。

  • 天然高分子基缓蚀剂研究进展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08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缓蚀剂作为一种有效的抑制金属与恶劣环境作用产生腐蚀的手段已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合成有机化合物尤其是带有N、S及O原子的缓蚀剂展现出优异的缓蚀效率。但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不仅价格昂贵、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使用低成本,安全低毒的缓蚀剂对于金属缓蚀非常重要。天然高分子作为金属缓蚀剂对环境无害,易得且可再生,已成为国内外缓蚀剂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天然高分子基缓蚀剂对于金属在腐蚀性介质中的缓蚀作用的应用研究进展。

  • 生物质生物预处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13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分布广、产量大、可再生,用于制备生物基能源、生物基材料和生物基化学品。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组成复杂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木质素与半纤维素通过共价键、氢键交联形成独特的“包裹结构”,纤维素含有复杂的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上述因素制约着其资源化利用。生物预处理以其独特优越性成为生物质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系统阐述了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和基团修饰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纤维素含量及结晶区变化,半纤维素五碳糖利用,微观物理结构的改变。进一步提出了以生物预处理为核心的组合预处理、基于不同功能的多酶协同催化体系、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级利用和新型高效细菌预处理工艺是生物预处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 乳酸菌和酶对不同含水量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含水量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解决苜蓿青贮困难的问题,提高其青贮品质。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设计,含水量分别为70%和60%;添加剂分4个组,对照组不含添加剂,其余各组均含3个水平,分别为乳酸菌组(LA组,3、6、9 mg/kg)、纤维素酶组(CE组,25、50、100 mg/kg)以及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混合组(LA×CE组,3×25、6×50、9×100 mg/kg),每个组3个重复,共20个组。青贮90 d后,测定其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WSC)含量及pH、氨态氮/总氮(AN/TN)。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LA组均显著提高了青贮料的WSC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青贮料pH(P<0.05);且6 mg/kg LA组青贮料的CP和WSC含量高于3和9 mg/kg LA组,pH低于3和9 mg/kg LA组。与对照组相比,各CE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料的ADF含量和pH(P<0.05),且50 mg/kg CE组青贮料的ADF含量和pH低于25和100 mg/kg CE组。各LA×CE组青贮料的CF、ADF含量和pH大部分低于各LA和CE组,WSC含量均高于各LA组和CE组,且6×50 mg/kg LA×CE组青贮料的CF、ADF、WSC含量和pH与各LA和CE组差异显著(P<0.05)。除9 mg/kg LA组和100 mg/kg CE组外,相同添加剂下70%含水量青贮料的CP含量显著低于60%含水量(P<0.05);相同添加剂下70%含水量青贮料的CF和ADF含量显著高于60%含水量(P<0.05)。由此可见,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及两者复合添加均对苜蓿的青贮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以添加6×50 mg/kg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效果最好,且60%含水量下的青贮效果更优。

  • 基于Fisher-Pry模型的预处理技术成熟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4-1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为了研究纤维素预处理技术成熟度情况,本文基于多源文献数据利用Fisher-Pry模型对蒸汽爆破法、酸处理法、碱处理法和生物法等主要预处理技术成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汽爆破法、酸预处理法及碱预处理法从2005年之后快速发展,目前基本处于成熟阶段,但由于这些方法本身存在水解产生抑制性产物、腐蚀性、成本高等缺陷,很难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而生物法目前还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具有很大的前景,经过Fisher-Pry曲线拟合,预计生物法到2043年左右达到成熟。

  • 大熊猫粪便中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结合碘液染色法、滤纸分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得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DL。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aenibacillus cookii LZ033,它是一种产芽孢且好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为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选取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装液量4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35 ℃、摇床转速为125 r/min、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以滤纸酶活力表示)为102.3 U/mL。

  • 不同酶及组合处理对青贮水稻秸秆微观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降解纤维素酶进行青贮发酵处理,分析其对水稻秸秆微观结构的影响,旨在实现农作物秸秆的高效降解,提高其营养价值。设青贮对照(S组)、复合酶制剂处理(C组)、果胶酶+漆酶处理(PL组)、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处理(CPL组)和原料(M组),各组采用袋装真空青贮。室温贮藏45 d后取样,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苯酚硫酸法、4,4′二羧酸-2,2′-喹啉(BCA)法、近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和伊红美兰法分析不同酶或酶组合处理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与S组相比,PL组、C组及CPL组的乳酸(LA)含量显著增加(P0.05);C组青贮水稻秸秆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CPL组青贮水稻秸秆的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CPL组降解纤维组分的效果最理想,能有效地破解细胞壁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复合结构,将纤维素降解为可利用的糖,提高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含量,降低聚合度及结晶度,增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秸秆的可消化性及利用率。

  • 大熊猫粪便中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结合碘液染色法、滤纸分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得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DL。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aenibacillus cookii LZ033,它是一种产芽孢且好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为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选取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装液量4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35 ℃、摇床转速为125 r/min、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以滤纸酶活力表示)为102.3 U/mL。

  • 匍枝根霉纤维二糖合成酶胞内糖基供体的初探及结构功能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1-16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纤维二糖可有效诱导丝状真菌产纤维素酶,前期研究表明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TP-02具有纤维二糖合成酶(CBS),可以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为糖基供体合成纤维二糖,从而开启纤维素酶的自诱导合成途径。为研究R. stolonifer中纤维二糖的胞内合成途径,通过重叠PCR在GDP-葡糖焦磷酸化酶基因ggp中引入硫胺吡啶抗性基因ptrA,分别转化原菌TP-02和△ugp突变株,构建△ggp和△ugp/△ggp突变株。利用液质联用(LC-MS)检测突变株的胞内糖组分,发现ggp的缺失对胞内纤维二糖合成的影响较弱,而同时缺失ugp则将直接导致二糖合成受阻。RT-qPCR结果显示△ggp突变株中纤维素酶基因转录水平较原株TP-02下调20%左右,而△ugp/△ggp突变株中被测基因的转录水平则出现了高达80%左右的下调。同时对突变株纤维素酶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发现△ugp/△ggp突变株中几乎检测不到纤维素酶活力。结果显示,UDPG为R. stolonifer胞内合成纤维二糖的主要糖基供体,而GDPG可能是UDPG的替代物,在UDPG不足时维持胞内二糖合成。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BS结构功能深入分析,经丙氨酸扫描确定其合成纤维二糖的关键作用残基为Asp210和Asp300,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及理性改造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

  • 饲粮添加水平对生长猪磷标准消化率评定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通过2个试验探讨了饲粮纤维素添加水平对生长猪内源磷损失(EPL)和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磷的标准回肠消化率(SID)、标准全肠道消化率(STTD)的影响。选用28头回肠末端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平均体重为(25.1±2.0) kg的生长猪,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1饲喂4个纤维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3%、6%和9%的无磷饲粮。试验2饲喂4个纤维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3%、6%和9%的玉米-豆粕型饲粮。2个试验均包括5 d的预试期、2 d的粪样收集期(第6天和第7天)和2 d的食糜收集期(第8天和第9天)。以三氧化二铬作为指示剂测定生长猪EPL和磷的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全肠道EPL随饲粮纤维添加水平提高而线性降低(P<0.05);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SID和STTD也随饲粮纤维素添加水平提高而线性降低(P<0.05或P<0.01)。根据以上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猪对无磷饲粮纤维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6%,而玉米-豆粕型饲粮建议不添加纤维素;饲粮纤维素添加水平显著影响生长猪EPL和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磷消化率的测定(P<0.05)。

  • 白菜CesA 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2-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 CesA 基因家族在白菜生长发育及纤维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 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白菜的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区域,进行了理化特征、基因结构、进化 特征、保守基序及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和组织表达等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白菜基因 组中鉴定出 16 个编码纤维素合成酶亚基的 CesA 基因,该家族成员所编码蛋白的理论等电 点介于 4.76~9.12,相对分子量 17.76~122.67 kD,长度 153~1 089 aa;(2)其中 15 个基因 不均匀地分布于白菜的 7 条染色体上,Bra036008 定位于 scaffold 上;(3)大部分成员包含 4-14 个外显子,1-11 个保守基序;(4)序列比对显示该家族具有保守的DDD-QXXRW 保 守功能域;(5)该家族编码蛋白主要分布在质膜上,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与α-螺旋为主, 多数成员都含有CesA 蛋白典型的N 端、C 端和跨膜区;(6)CesA 基因在茎中表达量相对 较高,其中Bra011865、Bra023952 和Bra029874 在茎、叶、花中显著表达。该研究利用生 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菜CesA 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为后续深入研究CesA 基因功能 奠定了基础,也为白菜生长发育研究奠定基础。

  • 纳米/阳离子聚合物复合三维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将纳米纤维素分别与高阳离子度的丙烯酸类、乙烯胺类聚合物复合, 制备出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并通过SEM观察了支架的形貌结构, 研究了高阳离子度的丙烯酸类、乙烯胺类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用量对支架孔隙结构的影响; 用图像处理软件对采集的支架截面SEM图进行处理, 通过统计计算获得支架孔隙率数据, 建立了一种基于SEM图像快速测定支架孔隙率的新方法; 最后测定了支架的保水值。结果表明: 本文制备的纳米纤维素三维组织工程支架的孔隙率均大于90%。用图像处理得到的孔隙率与用液体置换法测得的孔隙率数值接近, 误差低于5%, 表明用图像处理方法测定的孔隙率可靠。纳米纤维素三维组织工程支架有很高的保水值(>200%), 调整阳离子聚合物的种类和用量可调控其孔隙率和保水值, 得到适合组织细胞培养的纳米纤维素三维组织工程支架。

  • 酶和复合益生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全株玉米为材料,试验分为对照组(不含添加剂)、纤维素酶(1 g/kg)组、复合益生菌(2 mL/kg)组、复合益生菌(2 mL/kg)和纤维素酶(1 g/kg)联合组(菌酶联合组)进行青贮,每组3个重复。青贮45 d后,测定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落数,分析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纤维素酶组和菌酶联合组全株玉米青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菌酶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纤维素的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全株玉米青贮的感官品质得到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pH显著降低(P<0.05);菌酶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的氨态氮/总氮(P<0.05)。3)与对照组相比,菌酶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需氧菌的数量(P<0.05)。本试验得出,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的联合处理有效提高了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 微生物利用木质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6-0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木质纤维素原料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可被用作微生物发酵生产高附加值生物化学品的原料。与传统用于微生物发酵的可食用生物质原料相比,目前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素还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开发经济有效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工艺、提高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第二大单糖木糖的有效利用水平、增强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混糖的综合利用能力以及提高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糠醛、乙酸等发酵抑制物的耐受能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这几个关键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微生物大规模利用木质纤维素用于商业生产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 2种枯草芽孢杆菌源酶基因的克隆、融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纤维素酶的融合表达系统及探讨融合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利用PCR技术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别扩增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设计一段柔性接头(GSGGGS),通过酶切连接将2个纤维素酶基因构建在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内,插入到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l42-Cel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并构建了重组表达系统BL21(DE3)/pET32a(+)-Cel42-Cel2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估计其分子质量约为101 ku,粗酶液中葡聚糖内切酶活性为57.62 U/mL,葡聚糖外切酶活性为32.57 U/mL。试验所得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反应pH为6.0,温度在30~70 ℃范围内时可维持7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pH在4.0~9.0范围内时可保持75%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除Mn2+外,其他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Hg2+和Cu2+对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此可见,本试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了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且该酶具有一定的活性,可适应较宽广的温度和pH范围,对金属离子敏感。

  • 2种枯草芽孢杆菌源酶基因的克隆、融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纤维素酶的融合表达系统及探讨融合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利用PCR技术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别扩增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设计一段柔性接头(GSGGGS),通过酶切连接将2个纤维素酶基因构建在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内,插入到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l42-Cel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并构建了重组表达系统BL21(DE3)/pET32a(+)-Cel42-Cel2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估计其分子质量约为101 ku,粗酶液中葡聚糖内切酶活性为57.62 U/mL,葡聚糖外切酶活性为32.57 U/mL。试验所得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反应pH为6.0,温度在30~70 ℃范围内时可维持7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pH在4.0~9.0范围内时可保持75%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除Mn2+外,其他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Hg2+和Cu2+对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此可见,本试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了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且该酶具有一定的活性,可适应较宽广的温度和pH范围,对金属离子敏感。

  • 海子水牛瘤胃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系统探讨海子水牛瘤胃内的微生物组成及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本试验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对海子水牛(2.5岁左右,平均体重为493 kg)瘤胃液样本进行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了77 283 638条reads,并拼接出744 712个scaffold。经prodigal分析后,共预测出827 044个基因。通过基因注释发现海子水牛瘤胃中含有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如生黄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及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此外,还发现有38 011个基因编码蛋白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其中糖苷水解酶(GH)基因数量最多(17 877个),糖基转移酶(GT)(8 637个)、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4 693个)和碳水化合物酯酶(CE)基因(4 214个)次之,多糖裂合酶(PL)(1 296个)和辅助氧化还原酶(AA)基因(934个)较少。在GH基因中,归属于GH2、GH43、GH97、GH3家族的基因较多,且编码蛋白具有寡糖降解酶活性的基因数量最多。此外还发现了少量的纤维小体组分蛋白基因。结合其他物种肠胃宏基因组中GH基因比对分析,发现海子水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分支降解酶比例与奶牛瘤胃较为接近。由此可见,海子水牛瘤胃内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及酶系,这将为筛选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酶基因奠定理论基础。

  • 碳纳米管含量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石墨化处理的碳纳米管为导电填料、纤维素纤维为基体, 用真空抽滤法制备碳纳米管-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电阻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碳纳米管含量对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样品的形状和电阻可控, 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碳纳米管吸附于纤维上, 构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在碳纳米管加载量由10%提高到71%的过程中, 碳纳米管复合纸的电导率和屏蔽性能明显提高, 电导率由9.92 S/m提高为216.3 S/m, 在175 MHz-1600 MHz频段屏蔽效能由15dB提高为45dB。

  • 刺梨多糖提取物对小鼠Ⅱ型糖尿病的干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刺梨多糖(Rosa roxbunghii Tratt polysaccharide, RRTP)与刺梨不溶性膳食纤维(Rosa roxbunghii Tratt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RTIDF)在降血糖功能上是否存在协同作用,该文对RRTP 和RTIDF 进行提取、分离和 纯化,通过体外实验与体内小鼠Ⅱ型糖尿病的干预实验,测定其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分析体内降血糖功能与小 鼠肠道菌群结构关系。结果表明:(1)体外实验发现RRTP 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力,能对-葡萄糖苷酶、-淀粉酶 起显著抑制作用,IC50 分别为0.293、4.251 mgmL-1,而RTIDF 仅表现对-淀粉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2) 刺梨多糖提取物干预模型小鼠后,逆转了肥胖小鼠继续消瘦的趋势,与CK 组(生理盐水)相比,RTIDF 和 RRTP+RTIDF 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调,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明显增强,RRTP+RTIDF 组优于 RTIDF 组;(3)RRTP 和RTIDF 干预可降低肝脏的炎症因子,缓解细胞肿胀程度,增加盲肠的吸收细胞数目,恢 复肠壁黏膜层;(4)分析肠道菌群发现,RTIDF、RRTP 可降低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增加醋酸杆菌等有益 菌的种群丰度,RTIDF 对于种群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因此,综合体外降糖模拟与体内干预结果,RRTP 与RTIDF 在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干预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或可共同作为改善Ⅱ型糖尿病的干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