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鹧鸪花中一个新的木脂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明确鹧鸪花枝叶的化学物质基础,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MCI、C18、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从鹧鸪花枝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hiconnarone A(1),3β, 21-dihydroxy-24-methylenecycloartane(2),3-Oxo-threo-23, 24, 25-trihydroxytirucall-7-ene(3),16-dehydeoxy-23β-hydroxymeliasenin F(4),ergost-5, 24(28)-diene-3β, 23S-diol(5),7α-羟基谷甾醇(6);(2)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2-4为三萜化合物,5和6为甾体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鹧鸪花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甘蔗是糖类加工产业主要的经济作物,甘蔗叶作为广西特色瑶药,在广西民间及瑶 族地区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本课题组前期发现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 了进一步明确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为日后甘蔗叶乙酸乙酯部分的进一步开发提供 依据,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 Sephadex LH-20 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纯化 方法对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甘蔗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 了 20 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3, 4-二羟基苯甲酸 (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4)、对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苯甲醛(6)、对羟基 肉桂酸(7)、丁香酸(8)3, 5-二甲氧基对苯二酚(9)、1-hydroxybenzoyl-4-O-α-Lrhamnopyranoside( 10)、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槲皮素(12)、小 麦黄素(13)、异柽柳素(14)、异鼠李素(15)、5, 3', 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 ( 16 ) 、 7-O- 甲 基 圣 草 酚 ( 17 ) 、 ((E)4-(1S,3R,4R)-1-hydroxy-4,5,5-trimethyl-7- oxabicyclo[4.1.0]heptan-1-yl)but-1-en-3-o-ne(18)、blumenol A(19)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20)。其中化合物 1-4、6、9-11、13-16、18 和 20 为首次从甘蔗叶中分离得到。

  • 猫须草抗炎活性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硅胶、MCI 柱色谱以及􀀁HPLC 等分离技术,对猫须草抗炎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LPS 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猫须草抗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泡桐素(1)、鼠尾草素(2)、对苯二甲酸二辛酯(3)、N-(N-苯甲酰基-L-苯丙酰基)-L-苯基丙醇(4)、fragransin B1(5)、6,7,8,4'-四甲氧基黄酮(6)、N-反式-阿魏酰酪胺(7)、􀀁N-顺式-阿魏酰酪胺(8)、trans-N-cinnamoyltyramine(9)、新海胆灵A(10),其中化合物􀀁1、􀀁4、8-10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抗炎结果显示,猫须草抗炎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中低极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的大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NO 生成抑制活性,其中酰胺类成分(7-9)均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表明该类成分是猫须草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该研究丰富了猫须草抗炎物质基础,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南丹参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对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烯-28-乌苏酸(6)、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psiguanin A(8)、正十六烷酸(9)。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 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β,19α-三羟基-12-

  • 黔产剑叶凤尾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6-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剑叶凤尾蕨( Pteris ensiformis )的化学成分。 该文 选用硅胶、凝 胶、 MCI 、C18 等柱色谱进行 分离纯化 ,结合 1H-NMR 、13 C-NMR 、MS 、IR 等波 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通过 MTS 和 APTT 、PT 以及 TT 等方法对所分离得到 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和抗凝血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1)从剑叶凤尾 蕨中分离得到 15 个化合物,分别为 2-羟基 -乙酰基吡咯 (1)、N-(3 -羧丙基 )-2-乙酰基吡咯 (2)、3-羟基 -2-甲基吡啶( 3)、 N-甲基羟胺( 4)、 pterosin S 13 13-O- glucoside (5)、 obtupterosin C C(6)、 entent-11 -hydroxyhydroxy-15 -oxokauranoxokauran-19 -oic acid acid(7)、 entent-11 -hydroxyhydroxy-15 -oxokauroxokaur-16 -en -19 -oic acid acid(8)、 -谷甾醇( 9)、 entent-11 -hydroxyhydroxy-15 -oxo -kaurkaur-16 -en -19 -oic acid acid-O-glucopyranosideglucopyranoside(10 )、 5, 5' 5'-二 丁氧基 -2, 2' -双环呋喃( 11)、 5, 5' -二 (2 -乙基 -己氧基 )-2, 2' -双环呋喃( 12 )、黑 麦草内酯( 13)、丁二酸 14 )、富马酸 15 )。 化合物 1为新的吡咯生物碱类 天然产物, 化合物 1-7、10 -15 为首次从剑叶凤尾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4为首次从凤尾蕨属 植物 中分离得到 ;(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2、3、5、 6、10 在浓度为 40 mol/L 时对肿瘤细胞 HL -60 、A549 、SMMCSMMC-7721 、MDA -MB -231 及 SW480 的体外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样品浓度为 2.0 m mol/L 时,化合物 1、2、 3、6对 APTT 有缩短作用,化合物 1、5、6对 PT 有延长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 了黔产剑叶凤尾蕨 的化学成分,为 抗肿瘤 药

  • 北豆根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北豆根,防己科蝙蝠葛( Menispermum dauricum )的干燥根茎,是重要的中药材。为了阐明北豆根 药效物质基础,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对其甲醇浸提物进行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 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筛选。该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及高压制备 HPLC 等色 谱技术对北豆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采用 NMR 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测定化 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 RAW264.7 释放 NO 和 IL-6 炎症因子的含量评价其抗炎活性。结 果表明:(1)从北豆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15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香草酸(2)、 丁香醛(3)、2-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4)、对羟基苯乙酸甲酯(5)、2-(4-羟 苯基)-硝基乙烷(6)、对羟基苯乙腈(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fragransin B2(9)、 7-hydroxy-3,6-dimethoxy-1,4-phenanthraquinone(10)、棕榈酸(11)、花生酸(12)、β-谷甾醇(13)、 β-豆甾醇(14)、胡萝卜苷(15)。其中,化合物4 -7、9、12 为首次从防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 物1、3-11、14 为首次从蝙蝠葛属中分离得到。上述化合物包括苯酚类、木脂素类、菲醌类、脂肪酸类 及甾醇类,极大丰富了北豆根的化学多样性。(2)化合物12 在25 和50 μg·mL﹣1 浓度下可以显著抑制 LPS 诱导的RAW264.7 细胞NO 和IL-6 的释放,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

  • 椿根皮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寻椿根皮抑菌的物质基础,该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 等对椿根皮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法测试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以卡那霉素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从椿根皮中分得到􀀁2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leuchiol (1)、withastramonolide (2)、7-ketositosterol (3)、白桦酯醇(4)、桦木酸甲酯(5)、1, 2, 4-trimethoxybenzene (6)、顺丁烯二酸二甲酯(7)、sonderianol (8)、dibutylphthalate (9)、pinoresinol (10)、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1)、avenalumic acid methyl ester (12)、5,3'-dihydroxy-3,7,4'-trimethoxy-flavone (13)、spathulenol (14)、2-甲基-5-丙基酮-7-羟基色原酮(15)、7,4'-dihydroxyflavone (16)、annphenone (17)、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8)、5,3',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1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0)、4-O-甲基没食子酸(21)、对苯二甲酸二辛酯(2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椿根皮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2 对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化合物􀀁3 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化合物􀀁8 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化合物􀀁17 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于卡那霉素无显著差异(P>0.05)。

  • 茎花山柚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特色植物茎花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 var. longistaminea)叶中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层析(CC)、薄层色谱(TLC)、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茎花山柚叶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ESI-MS)数据,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吲哚-3-甲酸(2),(24R)-环菠萝蜜烷-3β,24,25-三萜(3),(24R,S)-3β-24,31-环氧-24-甲基环烷(4),1-O-亚麻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sn-丙三醇(5),长烷基链甘油单酯(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钩毛茜草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钩毛茜草(Rubia oncotricha)的化学成分,将钩毛茜草70 %乙 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 钩毛茜草中共分离了15 个蒽醌类化合物, 分别是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1)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2) 、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3)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β-glucoside (4) 、 1,3,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 (5)、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 (6)、 大黄素甲醚-8-O-β-D- 葡萄糖苷(7) 、大黄素-8-O-β-D- 葡萄糖苷(8) 、 digiferruginol-11-O-β-gentiobioside (9) 、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10) 、6-hydroxyrubiadin (11) 、1,2- 二羟基蒽醌(12) 、大黄酚(13) 、 6-hydroxyxanthopurpurin (14)、1,3-二羟基蒽醌(15)。化合物7、8、14为首次从茜草属植物中 分离得到,化合物1~6、9、10、12、13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 小果南烛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羊毛甾烷三萜是南烛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进一步研究该属植物功效物质基础,结合民族民间对小果南烛的应用实际,该文利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植物化学技术手段对该植物 95% 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小果南烛的茎、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4 个三萜 及 其 皂 苷 , 分 别 鉴 定 为 mollic 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 (1) 、 mol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 (2)、cycloart-3,7-dihydroxy-24-en-28-oic acid (3)、白桦脂酸 (4)、1β,3α, 11α-trihydroxy-urs-12-ene (5)、 oleanderolide (6)、(Z)-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 (7)、木栓酮 (8)、坡模酸 (9)、2α, 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 (10)、科罗索酸 (11)、齐墩果酸 (12)、熊果酸 (13)、委陵菜酸 (14)。其中化合物1-7 首次分离自南烛属植物,化合物8-11,14 为首次从小果南烛植物中分离得到。

  • 藏药黄帚橐吾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 为藏药日肖的基原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干黄水 功效。为研究黄帚橐吾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 采用 硅胶 柱 色谱 、 凝胶 柱 色谱 、 O DS 反相 柱 色谱 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各种 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脂多 糖( LPS 诱导的 RAW26 4 7 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 NO )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 1 )从 黄帚橐吾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 2 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spiroeuryolide 1 、 cacalol acetate 2 )、 oplopenone 3 )、 8 ethyl palmosalide A 4 )、 1 hydroxy 3,7 dimethyl 2 --(pent 3 enyl) benzofuran 5 )、丁香脂素 O β D 葡萄糖苷( 6 )、松脂酚 O β D 葡萄吡喃糖苷( 7 )、 isoeucom min A 8 )、 eucommin A 9 )、 6,7 二甲氧基香豆素( 10 )、阿魏酸 11 )、咖啡酸乙酯 12 )、 咖啡酸甲酯( 13 )、阿魏酸甲酯 14 )、阿魏酸乙酯 15 )、咖啡酸 16 )、 2 --[( E 3′,7′ dimethyl 2′,6′ octadienyl] 4 methoxy 6 methylphenol 17 )、 2,8 dimethyl 6 methoxy 2 --(4 methylpent 3 enyl) chromene 18 )、 β 谷甾醇( 19 )、 dodecyl( Z 9 hex ade cenoate 20 )、 hexacosanal 21 )。 其中 化合物 1 4 、 6 、 11 16 、 18 、 2 0 、 21 为首次从黄帚橐吾中分到 。 2 体外抗炎实验表明, 化合物 1 3 、 6 、 11 16 、 17 、 19 在 检测浓度下( 1.56 ~ 50.00 μmol·L 1 均能显著抑制 NO 释放量( P < 0.05 或 P < 0.01 化合物 5 在浓度为 50 00 μmol·L 1 时 对 NO 的释放量无抑制作用 ,但在 12.50 、 25.00 μmol·L 1 的 浓度下,对 NO 的释放量有抑制作 用( P < 0.05 。 该研究结果 丰富了黄帚橐吾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黄帚橐吾抗炎活性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庐山石韦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为贵州少数民族常用药材,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更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 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及参考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庐山石韦全草中分离得到􀀁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1)、3β-羟基齐墩果-12-烯-27-羧酸(2)、乌索酸(3)、7β-羟基谷甾醇(4)、7α-羟基谷甾醇(5)、β-谷甾醇(6)、3,7-二羟基-5-辛内酯(7)、5,7,3',5'-三羟基二氢黄酮(8)、香草酸(9)、咖啡酸甲酯(10)、8-羟基辛酸(11)。其中,化合物􀀁1 和􀀁2 为首次从石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10、11 为首次从庐山石韦中分离得到。

  • 黔产钩藤茎、叶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钩藤富含生物碱类成分且资源丰富,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等作用。目前对钩藤茎、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报道较少,为了明确钩藤茎、叶的物质基础,以及为该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研究了钩藤茎、叶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筛选。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 HPLC 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 MTT 法对人白血病细胞株 K562 、HEL 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从钩藤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东莨宕素(2),异去氢钩藤碱(3),去氢钩藤碱(4),Vallesiachotamine(5),钩藤碱(6),异钩藤碱(7)。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八烷醇(8),β-谷甾醇(9),三十烷酸(10),2-methyl-5,7-dihydroxy-chromone-7-O-β-D-glucopyranoside(11),齐墩果酸(12),槲皮素(13),常春藤苷元(14),山柰酚(15),(6R, 9R)-9-hydroxymegastigman-4-en-3-one(16),熊果酸(17),表儿茶素(18),大黄素甲醚(19)。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5对HEL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7.96 μg·mL-1和73.01 μg·mL-1。化合物5对K562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16.45 μg·mL-1。其中,化合物1, 8, 10, 16为首次从钩藤植物中分离得到,钩藤茎化学成分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 展毛野牡丹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明确展毛野牡丹的化学成分,运用Diaion HP20SS、MCI、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展毛野牡丹根和茎的醇提物分别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的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它们是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3,4-二羟基苯乙醇4-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龙胆酸5-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 (4)、甲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乙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6′-O-没食子酰基黑樱苷(7)、没食子酸甲酯(8)、没食子酸乙酯(9)、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 2-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展毛野牡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为防己科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其药用部位(块根)中药名为“金不换”,有镇静、杀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抑菌作用,也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明确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的化学成分,发现相关的活性成分。该研究综合运用正相􀀁Sephadex LH-20、正相硅胶、正相聚酰胺、􀀁MCI gel CHP 20P 等多种柱色谱法对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 NMR、13C NMR 等波谱学数据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的对照进行鉴定,同时用滤纸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开展抗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抗真菌(尖孢镰刀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 )、􀀁蚱􀀁蜢􀀁酮􀀁(􀀁2 )、􀀁异􀀁紫􀀁堇􀀁定􀀁碱􀀁(􀀁3 )、􀀁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4)、(9S,12S,13S)-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ic acid(5)、magnoflorine(6)、corchoionoside C(7)、委陵菜酸(8)、紫堇定碱(9)、克班宁(10)。其中化合物􀀁1、2、4、5、6、7、8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 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2)在所试验的化合物浓度为􀀁6 mg·mL-1时,化合物􀀁1、2、5 对大肠杆菌具有弱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金色葡萄球菌也有弱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 和􀀁8 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弱的抑制作用。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含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 雷公藤提取物中主要物质基础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进一步阐明雷公藤中的主要物质基础,评价其抗肿瘤活性,该文采用了柱层 析、HPLC 等多种分离材料和技术从雷公藤 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并根 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为􀟙,􀟚-amyrenone (1)、3β-acetoxyolean-12- en-28-oic acid (2) 、 antriptolactone (3) 、 ω-hydroxypropioquaiacone (4) 、 3-(4-hydroxy-3- methoxyphenyl)-propenal (5)、3-methoxy-4-hydroxy phenylethanol (6)、vanillin (7)、3, 4, 5-三 甲氧基苯酚 (8) 、对羟基苯甲酸 (9)、对羟基苯甲醛 (10)、vanillyl alcohol (11)、2, 6- dimethxy-1, 4-benzoquinone (12)。其中化合物 1,2,5 和 12 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 到。采用 MTT 法对 12 个化合物进行了抗 SH-SY5Y 细胞株,K562 细胞株和 Hel 细胞株等 3 种肿瘤细胞系细胞增殖活性的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 12 进行 Hoechst 荧光染色和 促凋亡作用的检测。结果发现化合物 2,3,5 和 12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2 的抗肿瘤活性最为显著(SH-SY5Y 细胞、Hel 细胞、K562 细胞的 IC50 分别为 35.6、 14.3、28.8 μmol·L-1)。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雷公藤的化学成分,且发现了一个具有明显抗 肿瘤活性的单体物质,为雷公藤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北部湾珊瑚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sp. SCSIO41206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海洋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8-15

    摘要: 本文基于OSMAC策略对一株北部湾珊瑚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sp. SCSIO41206次级代谢产物中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进行挖掘和探索。采用多种色谱技术方法对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MS以及与相关文献数据比对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真菌于26℃下,采用马铃薯葡萄糖水(PBD)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30d时有更丰富的代谢产物;经分离鉴定,得到已知单体化合物12个,即3-isobutylhexahydropyrrolo (1, 2-a) pyrazine-1, 4-dione(1);3-benzyl-7-hydroxyhexahydropyrrolo (1, 2-a) pyrazine-1, 4-dione(2);环(L-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二肽(3);环(L- 脯氨酸 - 甘氨酸)二肽(4);cyclo(D)-Pro-(D)-Ile(5);环(L-苯丙-甘)二肽(6);cyclo-(4-S-hydroxy-R-proline-R-isoleucine)(7);N-phenethylacetamide(8);N-hydroxy-2-(hydroxyimino)-4-methylpentanamide(9);quinolactacin A1(10);quinolactacin A2(11);Dibutylterephthalate(12)。化合物1-12均首次从北部湾珊瑚来源的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中分离获得。化合物2、3、4、8、10、11和12对乙酰胆碱酶有微弱的抑制活性。

  • 蛇含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文利用 D-101 大孔树脂、硅胶及 Toyopearl HW-40F 等色谱技术对蛇含委陵菜 6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 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ESI-MS)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小 鼠巨噬细胞(RAW 264.7)体外炎症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蛇含 委陵菜中分离得到 15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heptadecanoyloxy)propane-1,3-diyl distearate (1)、9,12,13-三羟基-10,15-十八二烯酸(2)、9,12,13-三羟基-10,15-十八二烯酸甲酯 (3)、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4)、大黄素(5)、大黄酚(6)、(6R,9R)-3-酮-- 紫罗兰醇-9-O--D-吡喃葡萄糖苷(7)、新穿心莲内酯(8)、甲基--D-呋喃果糖苷 (9)、1-O--D-吡喃果糖--D-吡喃阿洛糖苷(10)、对香豆酸(11)、cesternosides A (12)、koaburaside(13)、荭草素(14)、异荭草素(15),均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 离得到。(2)抗炎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 1-3、8、11-15 具有一定的 NO 释放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 8 在 25 molL-1 浓度下抑制率为72.5%。该研究丰富了蛇含委陵菜的植物化学 信息,明确了脂肪酸衍生物、酚性成分及二萜类成分是其抗炎活性成分,为蛇含委陵菜的 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全缘凤尾蕨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全缘凤尾蕨在贵州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的功效,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迄今未见文献报道。该文对全缘凤尾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旨在探明该植物的物质基础、寻找相关的活性成分和先导化合物,为合理利用其资源奠定科学基础。该研究用α-tocospirone (1)、环鸦片甾烯醇(2)、(2S,3S)-pterosin C(3)、(2R,3S)-pterosin C(4)、pterosin B (5)、pterosin F(6)、α-紫罗兰酮’)、ficusol(9)、棕榈酸(β-谷甾醇(1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药用红树木榄胚轴抗HBV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树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胚轴为京族常用治疗乙肝草药。为研究木榄胚轴中化 学成分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活性,该文首先采用实时定量 PCR 方法 测定木榄胚轴不同萃取部位抗 HBV 活性,然后使用现代色谱和波谱方法,对活性萃取部位 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最后测试获得化学成分抗 HBV 活性。结果表明:红树木榄胚轴 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具有抗 HBV 活性;从中分离了 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胸 腺嘧啶(2)、腺嘌呤核苷(3)、oryzalactam (4)、正丁基-O-D-吡喃果糖苷 (5)、nortetillapyrone (6)、(4R,6S)-4-methoxyl-2,3-dihydroaquilegiolide (7)、(4R,6S)-2-dihydromenisdaurilide (8)、没 食子儿茶素(9)、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 phenoxy-1,3-propandiol (10)和 (‒)-南烛木树脂酚-9-O--D-木吡喃糖苷(11),其中化合物 4-5 和 7-8 为首次从药用红树木榄中获得;化合物 4 具有抗 HBV 活性。该研究丰富了木榄胚 轴抗 HBV 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