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李在留
  • 毛竹种子形成过程中形态解剖学特征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生长过程中胚、胚乳、果皮及种皮的发育规律,为完善毛竹生 殖生物学相关内容以及了解竹类植物胚和胚乳的发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 采集并固定不同时期开花毛竹种子,使用石蜡制片法制片,显微镜观察胚、胚乳、果皮与种皮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1)毛竹花后1 d 完成受精形成合子,合子休眠时长约为5 d。后经过原胚阶段、胚芽鞘阶段、 幼胚生长阶段及成熟胚阶段,在花后40 d 胚的发育基本成熟,其发育类型为禾本型。(2)胚乳发育早于 胚的发育,其发育类型为核型胚乳,历经游离核、细胞化、细胞分化及成熟四个阶段。在细胞分化阶段胚 乳细胞分化形成淀粉胚乳细胞以及糊粉层细胞,淀粉胚乳细胞主要积累淀粉粒,糊粉层细胞主要积累矿质 元素、脂类及蛋白质等。(3)花后1 d 果皮细胞及珠被细胞形状规则,内含物丰富,结构完整;花后10~20 d,内、外果皮及珠被细胞层数递减,形状发生改变,中果皮细胞开始出现淀粉粒;花后20~60 d,随着胚 乳细胞营养物质的积累及体积的增大,向外产生机械压力,导致中果皮细胞逐步消解仅剩残留的细胞壁; 外果皮细胞呈长条形,细胞壁加厚,与残留的中果皮细胞壁组成保护结构。毛竹胚乳发育早于胚的发育, 胚的发育历经5 个阶段,发育类型属于禾本型;胚乳发育历经四个阶段,发育类型属于核型胚乳。皮层在 种子发育过程中主要起到合成、运输营养物质以及保护胚和胚乳发育的作用。

  • 土壤石砾含量对掌叶木幼苗生长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土壤石砾含量对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幼苗生长和根系的影响,该研究以1 个月 生掌叶木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5 种不同土壤石砾含量(0%(CK),20%,40%,60%和 80%)盆栽试验,筛选最适宜掌叶木幼苗生长的土壤石砾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石砾 含量对掌叶木幼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幼苗苗高和地径相对增长率、叶面积、苗木质量 指数、生物量(根、叶和全株)和根冠比均在土壤石砾含量为40%时最大。(2)土壤石砾 含量对掌叶木幼苗根系形态具有极显著影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在土壤石砾含量为40%时 最大;而根系平均直径随石砾含量增加逐渐减小,当土壤石砾含量高达80%时,根系平均 直径最小。(3)土壤石砾含量对掌叶木幼苗根系拓扑结构和分形特征无显著影响,而对根 系平均连接长度和分叉数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各处理根系拓扑指数(TI)、修正拓扑指数(qa, qb)均趋近于1,即掌叶木幼苗根系在不同土壤石砾含量中分支模式更趋近于鱼尾形分支; 根系平均连接长度随石砾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土壤石砾含量40%时最大;根系分叉 数随石砾含量增加逐渐减小。(4)综合评价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与构型指标表明,掌叶木 幼苗在40%土壤石砾含量中地下根系和地上茎叶生长状况最好。因此,土壤添加适量石砾 能促进掌叶木幼苗生长,当石砾含量为40%时幼苗生长效果最好,苗木质量指数最高,最 适宜掌叶木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