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2-09-06
  • 北京市全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门诊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现状调查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肩负培养未来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其自身医患沟通能力对全科医学发展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医患沟通能力现状。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75名为调查对象。调查于 2012年4月-6月进行,测评人员随患者及其家属进入诊室,采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 量表)通过现场观察打分的方式,对其进行医患沟通能力测评。结果 75名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SEGUE量表总得分为12-24分,平均得分(17.82.6)分;准备阶段得分(3.90.9)分;信息收集阶段得分(6.51.7)分;信息给予阶段得分(3.11.1)分;理解患者得分(2.60.9)分;结束问诊阶段得分(1.70.5)分。全科导师与前期与三甲医院专家门诊医生SEGUE量表得分比较,全科导师在准备阶段和结束问诊阶段得分高于三甲医院专家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全科门诊接诊家庭暴力技巧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家庭暴力受害者同时遭受身体安全威胁和心理创伤折磨,导致受害者会因多种多样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咨询全科医生。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案例的接诊分析,讨论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和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进行诊疗活动的方法技巧,充分体现全科医生价值所在,延伸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理念。

  • 老年人照护进程中子代隔代孝老伦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但缺乏科学评价养老认知水平的测评工具。 目的 编制老年人照护进程中子代、隔代孝老伦理知信行问卷,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回顾、国家赡养法律、质性访谈确定量表初稿,以德菲法专家函询及预调查完善问卷,选取老年人子女及(外)孙子女各264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信效度以确定问卷条目。结果 最终形成的子代孝老伦理知信行问卷包括3个维度3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产生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455%;各条目的内容效度(I-CVI)在0. 867~1. 000之间,问卷平均内容效度( S-CVI)为0. 967;Cronbachs 系数为0. 953,分半信度为0.811,重测信度为0. 987。形成的隔代孝老伦理知信行问卷包括3个维度3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产生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641%;各条目的内容效度(I-CVI)在0. 867~1. 000之间,问卷平均内容效度( S-CVI)为0. 964;Cronbachs 系数为0. 952,分半信度为0.837,重测信度为0. 991。结论 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作为评价老年人照护进程中子代、隔代孝老伦理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研究工具。

  • 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的编制及其评价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现有关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研究中,大部分强调外在的医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全科医生内隐素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仍缺乏其内隐胜任力评估的有效工具,因此开发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是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的必然要求。目的 编制科学合理的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并将具备良好信效度的该量表应用于对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水平的评价中,为提升全科医生胜任力提供一定借鉴价值。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初始量表后,于2021年9月到12月期间对目标人群线上随机发放问卷380份,有效回收问卷335份,通过项目净化、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量表信效度检验验证量表的合理性,并采用加权平均法评价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水平。结果 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由工作动机、自我效能感、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职业素养4个一级条目和14个二级条目构成,且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综合总体评分为4.15,处于良好水平,且不同性别、年龄、职称等变量在其综合评分中显示出差异。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能有效评估其胜任力水平,为基层医疗组织决策、全科医生个人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未来可从自我认知与工作认同、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业务能力与工作态度、组织支持与社会认可四方面着力提升全科医生综合能力。

  • 海医会会议征文+《社区居民健康科普需求现状及影响调查:我国的横断面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科普的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中不可或缺的一步。目的 调查社区居民健康科普需求现状,探索社区居民对健康科普内容、渠道和形式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是2020年1月19日-3月12日在中国开展的社区居民的横断面、多阶段抽样在线调查,研究对象为近三月内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社区居民,年龄在12岁以上并且能够理解问卷每个条目所表达含义。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人口社会学特征和社区健康科普的内容、渠道、形式需求。数据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结果 共纳入2679份有效问卷。在健康科普的内容方面,社区居民对于美容整形需求相对较低(X=1.46),对于食品安全(X=3.17)和疾病防治(X=3.14)等内容需求较高;在渠道和形式方面,受访者最希望能够通过互动型科普(X=2.64,56.7%)和视频形式(X=2.86,64.9%)了解健康科普的内容。年龄段(≤30岁:OR=0.50,95%CL:0.36-0.71;31-50岁:OR=0.71,95%CL: 0.56-0.90)和目前从事的职业(服务人员:OR=0.59,95%CL: 0.39-0.92;其他人员:OR=0.65,95%CL:0.47 - 0.91)影响健康科普内容需求;性别(男性:OR=1.22,95%CL: 1.03-1.47)、最高学历(小学及以下:OR=0.27,95%CL: 0.18-0.43)、目前从事的职业(全日制学生:OR=2.95,95%CL: 1.28-2.96;专业:OR=1.98,95%CL:1.38-2.83;服务人员:OR=1.76,95%CL:1.16-2.69;其他人员:OR=2.01,95%CL: 1.47-2.76)、目前居住所在地(城区:OR=0.62,95% CL:0.51-0.76)均影响社区居民对健康科普的渠道需求。年龄段(≤30岁:OR=1.52,95%CL:1.09-2.12)、最高学历(小学及以下:OR=0.26,95%CL:0.17-0.41)、目前从事的职业(专业:OR=2.07,95% CL:1.45-2.97;服务人员:OR=2.00,95% CL:1.31 - 3.03;其他人员:OR=1.97,95% CL:1.43-2.70)和目前居住所在地(城区:OR=0.62,95%CL:0.51-0.76)均影响社区居民对健康科普的形式需求。结论 社区居民对于健康科普内容、渠道、形式的需求较高,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内容上尤其关注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治,在形式上偏好互动和视频的传播方式。

  •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因癌死因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17.07/10万,2019年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基本持平(1990年9.16/10万,2019年8.98/10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值(3.46%,95%CI: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1.09%~-0.41%),局部漂移值在15~45岁呈平稳趋势,且约60岁之后局部漂移值大于0;年龄效应中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发病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RR:0.79~1.47),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RR:1.08~0.90);以1955—1959年为对照组,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效应总体上有所升高(RR:0.27~2.48),乳腺癌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呈先增后降趋势(RR:0.78~1.06~0.44)。结论 中国女性1990—2019年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占主导地位。

  • 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构建用于评判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为欠发达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熟悉全科医学领域前沿、从事全科医学实践和行政管理、东西部对口帮扶曾在欠发达地区挂职的全科医生等人员中遴选咨询专家18位。运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筛选和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 建立了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一级指标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组织管理和服务协调能力、职业素养的权重分别为0.3509、0.1091、0.1891、0.3509。二级指标中排名前四位分别为业务素质、学习思维能力、沟通协调、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三级指标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为文明沟通友好交流、人文关怀、临床适宜技术、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的持续质量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 祖—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父母抑郁的影响:掌控感的中介作用与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参与照护孙辈的祖辈已达80%,研究发现祖父母照顾孙辈可能增加其抑郁风险,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表明共同养育冲突、长辈价值感、祖辈掌控感均是抑郁的影响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揭示。目的 考察祖、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父母抑郁的影响机制,探讨掌控感与长辈价值感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祖父母-父母共同养育问卷、掌控感问卷、祖父母意义问卷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简版对6269名参与养育孙辈的祖父母进行调查。采用SPSS 24.0的PROCESS程序检验掌控感的中介效应及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结果 本研究中祖父母存在抑郁风险的比例为11.98%。祖父母抑郁(5.36±4.14)与祖辈-母亲共同养育冲突(9.87±3.08)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01),与祖辈-父亲共同养育冲突(7.34±3.25)呈显著正相关(r=0.35, P<0.001),与祖辈掌控感(12.61±5.48)呈显著负相关(r=-0.25,P<0.001),与长辈价值感(84.13±8.58)呈显著负相关(r=-0.21,P<0.001)。祖辈掌控感在祖辈-母亲共同养育冲突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值17.24%);在祖辈-父亲共同养育冲突与抑郁的关系中同样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值13.89%)。长辈价值感对祖辈-母亲共同养育冲突与抑郁的关系起调节作用(β=-0.06,P<0.05);对祖辈-父亲共同养育冲突与抑郁的关系也存在显著调节作用(β=-0.07,P<0.01)。简单斜率检验显示,对于长辈价值感较低的个体,共同养育冲突对其抑郁的影响更大。结论 祖-父辈共同养育冲突,无论是发生在与孙辈母亲间还是与孙辈父亲间,都是影响祖父母抑郁的重要因素,祖辈的掌控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长辈价值感存在调节效应。在参与养育孙辈的家庭中,针对祖父母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案需可将减少共同养育冲突,增加祖父辈掌控感和价值感等相关因素纳入考虑。

  • 基层药师与全科医生团队合作的研究进展与启示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随着药师的职能转变,其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药学服务的模式和内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与全科医生团队的合作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基层药师与全科医生团队合作的内容与模式,探讨目前合作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节约医疗开支和规范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成效,总结出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包括全科医生合作意愿低、患者对基层药师专业能力信心不足、基层药师的角色转换阻碍、额外增加医疗费用,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针对以上阻碍因素,本文提出明确基层药师在全科医生团队中的职责、构建激励制度和加强经费管理、加强基层药师培训和构建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和药师的沟通和互信、优化合作模式5个方面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推动我国基层药师与全科医生团队合作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策略支持。

  • 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与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艾滋病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分析其发病与死亡趋势并分析年龄、时期、队列三个因素对艾滋病发病与死亡的影响能够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及死亡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对艾滋病发病及死亡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收集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中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相关数据。运用Joinpoint 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借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对艾滋病发病与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 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年均上升了22.7%和18.8%(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时期及队列均对发病率及死亡率产生影响(均有P<0.05),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均呈“J”型上升趋势,分别从0.0004/10万上升至2828.8285/10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及死亡风险增加,RR值分别从0.3156上升至2.0244和0.3291上升至1.5226,越晚出生的队列发病及死亡风险越大,RR值分别从0.0001上升至471.3853和0.0001上升至93.6345。 结论 2004-2018中国艾滋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 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近年来,卫生服务研究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往研究多针对于居民两周患病、两周就诊的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作为负向指标的两周患病未就诊研究较为少见。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分析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宁夏农村地区4县共21451名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情况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宁夏农村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患病未就诊率分别为15.0%和69.5%。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慢性病、两周患病卧床天数、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时间的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健康特征对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情况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13。人口学特征次于健康特征,其总效应值为-0.101,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论 宁夏农村地区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较高,现有卫生服务利用不充分,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制定有关政策从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使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及社会公平性得到提升。

  • 中国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中国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空间分布及聚集性特征,为优化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空间自相关及时空聚集性分析方法对2008—2018年中国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数据进行时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确定疫情防控的季节和重点地区。结果 2008—2018年中国肠道传染病累计报告3 220 480例,年均发病率为7.25/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伤寒和副伤寒、痢疾发病高峰为5—10月,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季节性规律。肠道传染病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布,西南地区为伤寒和副伤寒高发病率聚集区,西北内陆为病毒性肝炎高发病率聚集区,京津两地为痢疾高发病率聚集区。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三类肠道传染病均呈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伤寒和副伤寒Ⅰ类聚集区域在云南,时间为2009—2013年;病毒性肝炎Ⅰ类聚集区分布在以西藏为中心的9个地区,时间为2008—2011年;痢疾Ⅰ类聚集区域在北京和天津,时间为2008—2012年。结论 中国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防制效果显著,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建议以此为指导,确定重点防控区域,根据不同聚集模式制定防控策略。

  • 退而不休对我国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阶段,在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与健康老龄化战略背景下,老年人的睡眠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目的探讨退而不休对我国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原始数据整理后获得7862个纳入研究的样本,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退而不休使老年人睡眠质量感知更加积极(P<0.01)、睡眠时长相对而言更加健康(P<0.001)、入睡时点相对而言更早(P<0.001),退而不休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保护性因素;过去两周身体存在不适的老人拥有较差的睡眠质量感知(P<0.001)、异常的睡眠时长(P<0.001)、更迟的入睡时点(P<0.05),整体睡眠质量相对更差;年龄越大的老年人,睡眠时长较为异常(P<0.001)、入睡时点相对更晚(P<0.001);此外,学历、移动上网、人格特征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退而不休能够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保护作用,因此,应从政策层面支持并保障老年人退而不休的选择。

  • 外生冲击在中国生产网络中的传导效应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管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本文探讨了产业层面的冲击如何经过生产网络的传导影响宏观经济的波动,并改进了测算生产网络传导效应的方法,该方法不仅拓宽了原方法的适用性,还提高了准确性。本文采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所有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中国生产网络的拓扑结构、加权度的概率分布以及对冲击的传导效应,并识别了传导冲击的关键产业。研究发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生产网络的加权度服从指数分布而不是幂律分布。中国生产网络对冲击的传导效应的均值为0.376,其中约三成的传导效应来自于网络的权重结构。传导冲击的关键产业主要有:钢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融服务业、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供给侧冲击比需求侧冲击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此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减小生产网络的传导效应,从而降低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研究进展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当前,人们原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维权意识也有所增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于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中,护理安全就是其中重要一项。护理安全不仅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患者选择医院最直接的依据指标。本文即对现有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更好的掌握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能够更好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所帮助。

  • 穴位注射护理技术治疗1例慢性湿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本文总结了1例慢性湿疹瘙痒及皮损患者行穴位注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措施,包括护理评估、穴位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规护理措施等。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瘙痒症状,促进皮损好转。

  • 蜡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本文总结了蜡疗技术的起源以及蜡疗技术在颈椎病、骨关节炎、妇科病、皮肤类疾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完善蜡疗操作规范提供更多的思路与依据。

  • 耳穴贴压应用于失眠治疗的临床进展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本文从常用耳穴、治疗方法、贴压材料、与其他中医疗法联合应用4个方面,对耳穴贴压在失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 中药溻渍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溻渍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溻渍治疗。观察2组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25/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溻渍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 剖宫产术后疼痛干预研究进展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疼痛干预的具体措施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剖宫产术后疼痛干预有关的近5年文献资料,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疼痛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音乐疗法、镇痛护理、中医护理。结论:剖宫产术后疼痛将会给患者睡眠质量及康复效果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而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则有助于降低患者机体的疼痛程度,但受研究方案所限,仍然有待于今后大样本临床研究予以验证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