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2021-07-27
  • 道德外语效应及其调节变量: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7

    摘要: 同一个道德决策情景使用外语 (相比母语) 呈现时,个体会表现出更强的功利性倾向,即道德外语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首次探讨了语言类型 (母语 vs. 外语)对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倾向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及梳理,共有19篇文献46个独立样本97个效应量符合元分析标准 (N = 9672)。结果显示存在较小但稳定的道德外语效应 (g = 0.23);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道德外语效应受故事类型的影响,在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外语效应 (g = 0.32),但在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 (g = 0.11) 与日常道德评价故事中 (g = 0.12) 不存在外语效应;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的外语效应受记分方式的影响,多点记分在该故事类型下存在效应 (g = 0.27),二点记分不存在效应 (g = 0.05);性别和语系类型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类型对个体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倾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道德故事类型和记分方式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以考虑。

  • 催产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对厌恶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7

    摘要: 厌恶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情绪之一,起源于口腔对苦味(有毒)物质的排斥,常伴有恶心呕吐和远离诱发刺激的强烈愿望,具有回避潜在疾病威胁的功能。大量动物和人类研究表明,催产素、孕激素和雌激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核心厌恶刺激的感知、核心厌恶情绪的产生与表达、条件性厌恶习得和厌恶表情识别。三种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五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受体,调节杏仁核、脑岛、前扣带回、壳核、梨状皮层、额中回等脑区活动,影响厌恶加工。未来研究应当在准确测量激素水平和控制实验任务难度的基础上,探究各激素对不同感觉通道厌恶加工的影响,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同时结合脑成像技术和动物行为学,明确各激素影响厌恶加工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 人格特质及脑功能连接对社交网络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7

    摘要: 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本研究从个体受欢迎程度和个体间亲密程度两方面探究了人格特质对社交网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究了个体间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相似性和社交网络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尽责性的个体在需要“值得信任”特质的社交网络中更受欢迎,高宜人性的个体在需要 “共享时光”的社交网络中更受欢迎;(2)在需要“相同兴趣”特质的社交网络中,个体间人格相似性和社会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同样在需要“相同兴趣”特质的社交网络中,个体间部分功能连接相似性与社会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功能连接主要集中在额顶控制网络以及背侧注意网络;同时,部分节点功能连接相似性与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功能连接主要集中在默认网络。研究结果揭示了人格特质对不同社交网络结构的影响,以及个体间人格特质相似性和静息态脑网络相似性与社会距离的关系。本研究对理解社交网络的结构,形成规律以及其中的信息传播规律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 数字空间联结的动态性及其内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7

    摘要: 数字空间联结一直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探索数字空间联结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空间-数字反应联合编码(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SNARC)效应(左/右手对小/大数反应更快更准确)。以往研究已验证SNARC效应的普遍性及其在方向上的灵活性,并提出多种理论解释。此外,SNARC效应在加工阶段上也具有灵活性,其原因可能有:(1)加因素法则的理解偏差、(2)观察的角度单一、(3)观察效标的差异、(4)使用任务的差异。结合以上因素,提出双阶段(数量信息的空间表征、空间表征到反应选择)加工模型,不同的操控因素分别作用于两个阶段可能是引起SNARC效应灵活变化的核心原因。未来研究可从对比任务差异、引入不同干扰因素等方面进一步验证双阶段加工模型,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数字空间联结灵活性的内在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