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1-07-30
  •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摘要: 听觉词汇识别包含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觉通道受阻的盲人在听觉词汇加工中具有一定听觉补偿优势;但由于视觉经验的缺失,盲人对一些视觉相关词(比如颜色词)的语义加工和理解比明眼人弱。未来的研究应对词汇的视觉相关性进行分类讨论;对音、形、义等多层面及其神经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发展符合盲人感知特点的听觉词汇加工模型;并拓展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性研究。最终,揭示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影响机制的全貌。

  • Redescription of Nochelaspis maeandrine, the largest eugaleaspiform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of Qujing, Yunnan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合作期刊: 《古脊椎动物学报》

    摘要: The new specimens of the largest eugaleaspiform Nochelaspis maeandrine are redescribed from two localities of the Xishancun Formation in Quj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Nochelaspis is most suggestive of Yunnanogaleaspis from the same horizon, but differs in its slit-like median dorsal opening (length/width>6), much stronger inner cornual process, coarse stellate ornamentation, and the serrations along the edges of the median dorsal opening and headshield. The new findings reveal the morphological details on the ventral side of the headshield as well. The oralobranchial fenestra is covered by a large dermal ventral plate, which is decorated with dense, tiny granular tubercles, and aligned with six pairs of separated, large, and circular branchial openings. This condi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steostracans, in which the oralobranchial fenestra is covered by numerous minute scales or larger dermal platelets, and the branchial openings are slit-shaped and covered by small skin flaps somewhat like those of elasmobranchs. However, the branchial openings of galeaspids and osteostracans are both located ventrally as in modern rays, indicating a benthic lifestyle dwelling on sandy or muddy substrates in a quiet marine environment.

  • On the scientific names of mastodont taxa: nomenclature,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axonomic problems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合作期刊: 《古脊椎动物学报》

    摘要: 乳齿象类是长鼻类演化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奠定了长鼻类各冠群演化的基本格局。乳齿象类的研究有400多年的历史,分类和命名经过多次修订改动,乳齿象类的演化脉络完全体现在乳齿象命名历史之中。从词源学角度考证乳齿象类各类群的命名来源,整理了175条乳齿象类的中文译名(绝大多数为有效分类名), 包括12个属以上分类群,46个属,117个种,涵盖了乳齿象类几乎全部的种属。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乳齿象类的演化脉络,提出乳齿象类分类和命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乳齿象类的头骨和下颌的演化在各支系中都是连续的,体现出了相近的平行演化趋势,而颊齿的形态特征虽然区别不明显,但在各支系中相对稳定。豕棱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是乳齿象类中最稳健的单系群,其中厚棱象(Synconolophus)可能是有效属名;玛姆象科中,中新乳齿象(Miomastodon)和上新乳齿象(Pliomastodon)可能都是有效的,但不一定是美洲乳齿象(Mammut americanum)的直接祖先;铲齿象科(Amebelodontidae)中达氏铲齿象(Platybelodon danovi)与格氏铲齿象(P. grangeri)、赵氏隐门齿象(Aphanobelodon zhaoi)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疑问,取决于P.danovi的下门齿断面究竟是否为齿柱状结构,而美洲的布氏柱门齿象(Konobelodon britti) 可能是卢氏匙门齿象(Torynobelodon loomisi)的同物异名,亚洲归入Konobelodon的种不一定是铲齿象类,可能应归为副四棱齿象(Paratetralophodon); 嵌齿象科(Gomphotheriidae)中锯齿象属(Serridentinus)可能有效,它代表了嵌齿象类中一个偏轭型化的类群,向居维叶象亚科方向演化;居维叶象亚科(Cuvieroniinae)可能仅包括居维叶象(Cuvieronius)和喙嘴象(Rhynchotherium)属,而美洲其他的短颌嵌齿象类中,脊乳齿象(Stegomastodon)有可能从铲 齿象科中的一支演化而来,南方乳齿象(Notiomastodon)则可能与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相关;Sinomastodon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竹棚上新乳齿象(Pliomastodon (?) zhupengensis),原来的属型种中间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 intermedius)具有早出原同名,建议以它的早出异名仙台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 sendaicus)取代S. intermedius。

  • 一种高效的CD-CAT在线标定新方法:基于熵的信息增益与EM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1-07-30

    摘要: 项目增补(Item Replenishing)对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D-CAT)题库的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线标定是一种重要的项目增补方式。基于数据挖掘中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的思路,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熵的信息增益的在线标定方法(记为IGEOCM),该方法利用被试在新旧题上的作答联合估计新题的Q矩阵和项目参数。研究采用Monte Carlo模拟实验验证所开发新方法的效果,并同时与已有的在线标定方法SIE (Chen et al., 2015)、SIE-R-BIC和RMSEA-N (谭青蓉,2019)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开发的IGEOCM在各实验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项目标定精度和项目估计效率,且整体上优于已有的SIE等方法;同时,IGEOCM标定新题所需的时间低于SIE等方法。总之,研究为CD-CAT题库中项目的增补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方法。

  • 一种基于相位条纹的高精度码相位测量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信号后,经过捕获、跟踪,得到码相位与载波相位两个基本的测量值。然后通过测量值计算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载波相位测量值比码相位测量值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但由于载波相位测量值具有计算整周模糊度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当中得到高精度的相位测量结果需要付出更多的计算代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高精度的码相位测量结果具有更实际的意义。本文在基于相位条纹的技术基础上,通过提取互相关功率谱,提出一种更高精度的码相位测量方法,得到更高精度的码相位测量值,从而得到更高精度的码伪距测量结果,并通过实际的GNSS的信号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 基于FPGA的频域幸运成像算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幸运成像技术是一种事后图像恢复技术,它能够有效减小大气湍流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传统的频域幸运成像算法在效果上优于传统的空域算法,它主要由图像预处理、数据选择和数据叠加三部分组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频域幸运成像算法,并在FPGA平台上构建了频域幸运成像的实验系统。本系统通过二维转换为两个一维实现的处理方式对天文图像数据进行了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2D-FFT),采用频域数据的实部平方与虚部平方之和代替幅值进行数据选择,所得到的高分辨率图像与基于中央处理器(CPU)算法处理的结果基本相同。本实验系统能对2000帧128128像素的图像进行频域幸运成像处理,比传统的基于CPU频域幸运成像算法速度快13倍多,实现了对传统的频域幸运成像算法进行加速,同时也为将来频域幸运成像的实时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 AIMS望远镜8~10微米成像终端系统装调检测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针对AIMS望远镜8~10μm真空制冷成像终端系统的高精度装调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红外可调谐激光光源的宽谱段干涉检测和装调方法。首先,采用泰曼—格林型干涉仪,利用其参考臂可调的优势,弥补光源相干性不足的缺陷,从而可以实现8~10μm宽谱段的干涉测量。其次,完成了干涉仪光学系统设计,可同时兼顾8~10μm和可见光双波段的波前质量,从而解决了肉眼不可见为干涉仪自身装调带来的困难。设计结果表明,利用可见光激光器进行干涉仪自身装调,可达到RMS 0.05λ@0.633μm的波前精度;在8~10μm检测波段,干涉仪波前RMS值均能优于0.001λ,可满足待测系统的检测需求。最后,基于逆向优化法仿真了8~10μm光学系统的装调流程。

  • 单脉冲搜索在CRAFTS巡天数据研究与应用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对大规模射电天文巡天项目产生的数据进行单脉冲搜索会产生数以亿计的脉冲星候选体。本文处理了CRAFTS(The Commensal Radio Astronomy FAST Survey)巡天的32万个超宽带数据文件,得到5万个脉冲星候选体。针对CRAFTS单脉冲搜索实验结果中脉冲星候选体仅有1.5%真正具有脉冲星信号的问题,提出三个显著区分脉冲星信号与干扰的特征,并应用到单脉冲筛选流程中。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单脉冲筛选工具将需要人工检查脉冲星候选体的数量降低了20%,一定程度上提升了CRAFTS巡天数据的单脉冲搜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