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尤业明
  • 杉木林改造成阔叶林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组分和转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磷(P)是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杉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 带地区,杉木林的土壤酸化,P 素利用效率低,研究杉木林转化后对土壤P 素的影响对生 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南亚热带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重新 种植的杉木林、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 土,重点探究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改造成阔叶林后土壤P 组分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改造后的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 量P 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林;红锥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土壤全P 比 杉木林和米老排林更容易转化为速效P;(2)红锥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根际和非根 际土壤中氯化钙提取P 含量均显著高于杉木林和米老排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酶提取P、盐酸提取P 和柠檬酸提取P 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林和红锥林; (3)RDA 结果表明调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 组分的关键因子分别是土壤含水量和微生物 生物量碳。综上所述,将杉木林改造成阔叶林有利于森林土壤P 的储存和供应。该研究为 提高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P 有效性的树种选择和经营管理策略等方面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1-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有机磷( Po 是土壤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土壤团聚体 Po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亚热带的马尾松纯林( PP)和近自然化改造后的马尾松 −阔叶树种混 交林( CP)为对象,采集 0~10 cm土样后利用干筛法将其筛分为 >2 mm、 0.25~2 mm和 MRO P>MLO P>LO P,而在 CP中为 HRO P>MLO P>MRO P>LO P。( 3 CP中的 MBP和 ACP活性在原土及各团聚体径级中均显著 高于 PP 并 且随着团聚体径级的减小 ACP活性上升。( 4)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磷 AP)、土壤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 MBP和全氮( TN)为土壤 Po组分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认为,近自 然化改造有利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的积累与转化,该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和生产力 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 添加生物质炭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转化的影响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普遍存在磷(phosphorus,P)供应不足的状况, 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iochar,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15 年)土 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分别加入不同比例 0(CK)、2%、5%、10%和20% 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 对土壤P 组分及转化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 系。结果表明:(1)与CK 相比,20%的BC 添加量下显著提高土壤氨态氮(NO3--N)、 全磷(T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pH 值(P<0.05),而2%、5%和10%的BC 添加量下只显著提高MBP 和pH 值(P<0.05),对其他土壤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2) 与CK 相比,在2%的BC 添加量下显著提高易利用性P(LP)(P<0.05),在5%和10% 的BC 添加量下显著提高极易利用性P(AP)和LP(P<0.05),在20%的BC 添加量下显 著提高AP、LP 和难利用性P(OP)(P<0.05),但中等程度利用性P(MP)在4 种BC 添加量下均无显著变化。(3)与C、N 和P 转化相关的-葡萄糖苷酶(BG)、N-乙酰-葡 萄糖苷酶(NAG)、蛋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在10%和20%的BC 添 加量下显著高于CK(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n(BG)和ln(NAG+LAP) 均与ln(AC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 明pH、TN 和TP 是驱动桉树人工林土壤P 组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表明pH、C:P 和N:P 是驱动土壤P 转化的最关 键因子。综上所述,不同用量BC 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提高与C、N 循环相关 的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P 供应潜力,其中以高浓度BC 添加量 (20%)的效果最佳。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 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固氮树种马占相思 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 17 年生的巨尾桉纯林(PP) 与巨尾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混交林(MP)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分别测定 0~10 cm 和 10~20 cm 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 分形维数(D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团聚体稳定性指 数(ASI)等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与 PP 相比,MP 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提 升,其中以土壤 pH、有机碳(SOC)及全氮(TN)最为显著。(2)MP 的土壤团聚体粒径 分布优于 PP,差异主要体现在>2 mm 和0.25 mm)为主; 相较于 PP,MP 的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仅在 0~10 cm 土层显著提高,但其团聚体水稳定性 在 0~10 cm 和 10~20 cm 土层均显著提高。(3)Mantel 分析表明团聚体稳定性与 TN 相关性 最强;RDA 分析进一步表明 TN 是驱动其团聚体稳定性变异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固氮 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南亚热 带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桉树人工林更新方式对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3-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林下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森林垂直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研究不同更新方式下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评估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组成、分布及更新方式和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更新5年后,除了非禾本科杂草功能群外,其他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对照组(砍伐迹地)相比,其差异程度均不显著(P> 0.05);与对照组相比,藤本和蕨类功能群的相对多度也出现增加趋势,但禾本科草本功能群显著减少(P< 0.05);木本、藤本和蕨类功能群的相对盖度也呈现增加趋势,但禾本科草本功能群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 0.05);主成分分析(PCA)发现萌芽更新或植苗更新林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异,但不同更新方式(萌芽和植苗)下其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差异不明显;通过冗余分析(RDA)确定了冠层透光系数、土壤孔隙度、坡向和土壤氮磷比是影响该林地林下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因子,它们的叠加效应能解释大于75%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变异,最终模型通过排序得到冠层透光系数是影响该林地林下植物功能群的最主要因子。短期的研究发现萌芽和植苗这两种不同的更新方式对桉树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有限,这可能与这两种更新方式形成的林冠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较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