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后印本

请选择邀稿期刊:

Postoperative Heart Failure Risk Prediction Model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摘要: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多数AMI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是术后仍面临较高的心力衰竭(HF)的风险,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目的 对AMI患者PCI术后HF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评估,为模型的开发、优化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关于AMI患者PCI术后HF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创建至2024-11-12,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PROBAST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应用RevMan 5.4软件对AMI患者PCI术后HF风险预测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样本量6 375例,HF发生率为13.7%~34.8%,共21个AMI患者PCI术后HF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7%~0.966%,有17个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AUC>0.7),文献总体偏倚均为高偏倚风险,适用性好。采用MedCalc软件对模型预测性能AUC进行统计学分析,合并AUC为0.852(95%CI=0.815~0.890)。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ensini评分、心律失常、血清肌酐(Scr)、室壁运动幅度、高血压、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钠肽(BNP)、多病变支数、心脏结构改变、前壁心肌梗死是AMI患者PCI术后HF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目前AMI患者PCI术后HF预测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模型区分度较好,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应优化研究设计和完善报告流程,以确保开发出临床实用性强的预测模型。

版本历史

[V1] 2025-07-09 14:33:31 ChinaXiv:202507.00095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205
  •  下载量32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