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时空对偶原理模拟星系旋转曲线

请选择邀稿期刊:

Simulating Galactic Rotation Curves with the Spacetime Duality Principle

摘要: 本文基于时空对偶原理,提出一种无需暗物质假设星系旋转曲线理论模型,通过量子引力修正项替代传统暗物质作用。核心创新点如下:

1. 理论模型
轨道速度公式:
v(r) = \sqrt{\frac{G M(r)}{r} + \frac{k(r) G_h M(r)^2 \ln r}{r}}
其中:
经典项:(G M(r))/r(牛顿引力)
量子修正项:(k Gh M(r)2 ln r)/r(暗物质替代机制)
动态参数:
质量分布:M(r) = Mbaryon,topo (1 - e-r/r0)(分段描述星系核球、盘区)
纠缠因子:k(r) = k0 (rref/r)α(控制量子引力衰减,α决定外区平坦化)

2. 观测验证
银河系(α = 0.3):
峰值速度 250 km/s(r=10 kpc),误差 < 10 km/s(5 kpc处最大偏差 13%)。外区平坦化由量子修正主导,无需暗物质晕。
仙女座星系(α = 1.5):
内区速度陡升(248.8 km/s)(r=2 kpc),外区快速衰减(误差 4–15%)。α值差异反映其质量更集中(核球占比高)。


3. 优势与意义
解决暗物质矛盾:
量子修正项 (k Gh M(r)2 ln r)/r 自然解释旋转曲线平坦化(如银河系 20 kpc 处 v≈212 km/s)。
物理可测性:
参数 k0, α与中心黑洞质量演化直接关联(MBH,τ= MSgrA*/k(r))。
普适性:
仅需 4 个可调参数(Mbaryon,topo, r0, k0, α)即可适配不同类型星系,所需参数种类相比主流暗物质模型大大简化

结论:
时空对偶原理通过黑洞量子引力投影效应,以动态耦合项 (k Gh M(r)2 ln r)/r​​​​​​​ 替代暗物质,成功复现银河系及仙女座星系的旋转曲线特征(误差 <15%)。该模型为星系结构形成提供了一种可验证的非暗物质解释。

版本历史

[V1] 2025-07-21 12:46:49 ChinaXiv:202507.00382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同行评议状态
待评议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08
  •  下载量11
评论
分享
申请专家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