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纸媒,转型升级和媒体融合迫在眉睫。其一,纸媒在人员分配方面需要将专业的人员调动到合适的部门岗位中,在锻炼、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同时,促使其在升级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带头引领的作用。其二,纸媒要把硬新闻软化,把特定语言转译为受众能听懂的语言。其三,做好与微信的互动。最后,纸媒特别需要服务、开放和合作的思维。在新媒体传播迸发的时代,如何转型是纸媒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分类: 矿山工程技术 >> 矿山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5-07-17
摘要: 在国家新基建和智能建造背景下,路基智能压实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传统压实度表征指标较低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阻碍了智能压实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解决上述核心难题,本研究聚焦路基动力响应机制与压实特性,系统开展路基填料动力学行为、多尺度结构演化机制与智能控制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工况和应力路径下路基填料的宏观动力响应特性,建立适用于智能压实分析的动本构模型。其次,利用离散元模拟与CT三维重构技术,揭示振动荷载下土颗粒间接触网络演化、颗粒重排、孔隙闭合与局部应力传递路径变化等微观压密机制,建立振动轮加速度特征与路基材料动态模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实测多维加速度信号反演压实状态的动态模量表征模型。随后,通过开展足尺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压实能级、不同孔隙率条件下路基材料的动态模量变化特征,建立“孔隙率—动态模量—振动响应”耦联机制模型,提出基于动力参数的全新压实质量评价体系。此外,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施工碾压路径、振动参数、土体特性与传感器信号,实现压实质量的高精度预测与施工参数的自适应优化调控,搭建集数据采集、智能识别、反馈控制于一体的路基智能压实控制系统。研究成果将显著提升路基压实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实时性与智能化水平,为智能建造技术在交通土建工程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分类: 矿山工程技术 >> 矿山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5-07-17
摘要: 对于岩溶区、采空区上的路基工程,下伏空洞的不当处治极易引发沉陷等病害。注浆加固是处治岩溶空洞的常见手段之一。典型注浆工艺为钻孔-封孔-注浆,受地貌、地层、构造、封孔、注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冒浆、串浆等是注浆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工程现场普遍存在“盲注盲评”的现象,进而导致充填效果不理想、材料浪费、环境污染等。注浆加固的核心问题是判断浆液的分布走向,以及对充填效果将进行精准评价。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研发新型导电性浆液材料,在满足流动性、初凝时间、析水性等常规指标基础上,该材料电阻率与石灰岩有显著差异,利用浆液的自身导电特性,结合高密度电法,实现对注浆施工的精准跟踪监测,可有效预防串浆冒浆。利用GIN法注浆控制工艺,基于地质条件确定GIN值(Grouting Intensity Number,注浆强度值)标准,通过P-V曲线、F/P-V曲线对注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注浆全过程的可视化控制。结合高密度电法和瞬态瑞雷波法,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快速检测,量化评价注浆范围和加固程度。该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路基隐蔽病害的处治理论与方法,填补了国内外的相关技术空白,对我国道路施工新技术和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施工技术进步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分类: 矿山工程技术 >> 矿山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5-07-17
摘要: 对于山区公路工程,就地利用土石材料填筑路堤可显著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然而,土石混合填料在工程应用中常面临以下问题:(1)施工采挖的岩体粒径普遍较大,路基填料粒径大小不一,土石混合料处于“密实-悬浮结构”状态,常规方法难以将其充分压实;(2)路基规范中的环刀法、灌砂法等压实度检测法适用于细粒土,而土石混填路基为非均质填料,在粒度组成、粒径大小,含水率,孔隙分布,压实特性等方面与细粒土存在较大差别,常规压实质量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表征土石混填路基的压实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研发了一套土石混填路基智能压实系统,该系统包含硬件组成与软件控制。硬件主要包括高精度定位系统、压实度传感器、智能压实导航平台;软件主要包括振动压路机智能控制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围绕新型智能压实设备,利用现场试验开展土石混填路基智能压实施工工艺研究。基于智能压实平台,实时获取压路机技术参数、卫星地面基准站参数、工程信息、施工工艺标准等。通过监控压实工艺参数,实现压实程度、压实稳定性和压实均匀性三者控制,总结形成一整套土石混填智能压实施工工艺。基于智能压实的土石混填路基填筑质量检测与评价标准研究,确定路基智能压实目标值标准,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研究路基智能压实检测值与常规压实检测值相关性的校验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本研究成果综合机械工程、测量学、电子信息与土木工程学科,通过智能压实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实现了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党的高质量、信息化施工。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0-07-1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在建的云南大学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Mephisto)预计将在2022年开展W巡天(Mephisto-W Survey)。Mephisto-W巡天将对北半球可观测天区(约26000平方度)开展多通道多历元测光巡天,为细致描绘银河系结构、深刻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理论、精确限制宇宙学模型、深入探究暗物质暗能量本质提供重大契机。本文基于丽江站天文台址监测系统(ASMS)2019全年观测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模拟了丽江站一年的台址条件模型。简单估算了在不同曝光时间下,Mephisto-W巡天一整年对巡天天区的可观测次数与期望极限星等。考虑到Mephisto-W巡天的科学目标,建议对每个天区单次观测采用曝光2次,每次时长为20秒的曝光模式,在这一曝光模式下,可以实现全年对巡天天区在每组滤波片组合(ugi和vrz)下分别进行约3.8次观测,单次观测r波段极限星等可达22.37等,叠加星等可达23.11等。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变温条件下不同投喂水平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水温设恒温[(22.0±0.1) ℃]和变温[(22±2) ℃]2种模式,并根据投喂水平分为6组,分别为恒温100%饱食组(HW-100组)、变温100%饱食组(BW-100组)、变温90%饱食组(BW-90组)、变温80%饱食组(BW-80组)、变温70%饱食组(BW-70组)、变温60%饱食组(BW-60组)。将平均体重为(34.9±0.8) g的施氏鲟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变温条件下,在60%~80%范围内,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胃及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HW-100组相比,BW-60组与BW-70组的胃和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变温条件下,十二指肠和瓣肠淀粉酶活性及瓣肠脂肪酶活性均随投喂水平的降低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BW-80组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HW-100组及BW-100组(P<0.05),BW-80组和BW-90组瓣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所有变温投喂组瓣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HW-100组(P<0.05)。各变温投喂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高于HW-100组(P<0.05)。与HW-100组相比,BW-60组、BW-7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变温条件下,在60%~90%范围内,鱼体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均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投喂水平80%时降至最低值。与HW-100组相比,BW-60组、BW-70组及BW-100组血清T-AOC显著升高(P<0.05),且BW-60组和BW-90组血清X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周期性变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可通过提高蛋白酶活性,即提高对饲料蛋白质消化效率的方式来补偿其对饲料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与恒温100%饱食相比,变温条件下各投喂水平均可提高施氏鲟幼鱼血清ALT活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糖种类及糖水平对松浦镜鲤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以酪蛋白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葡萄糖和淀粉分别为糖源,配制糖水平分别为25.0%和50.0%的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8.30±0.15) g的松浦镜鲤4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4组试验鱼饲喂2种糖类型和2种糖水平的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低淀粉(LS)组、高淀粉(HS)组、低葡萄糖(LG)组和高葡萄糖(HG)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HS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HG组的前肠和中肠皱襞宽而短,皱襞密度低于LS组和LG组。HS组和HG组的肝细胞膜破裂,出现空泡现象。综上,含50%淀粉的饲料可增加松浦镜鲤肠道消化酶活性,含50%葡萄糖的饲料则会降低肠道皱襞高度,且饲料糖水平为50%时对松浦镜鲤肝脏组织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共存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种共存增加了肝脏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临床实践中,需要对MAFLD合并高糖的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延缓其进展。目的 基于T2DM与MAFLD之间的关系,利用现有大规模体检数据探究机体高糖对MAFLD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AFLD合并高糖发生的关键因素。方法 收集2024年3—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286名健康体检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腹部超声检查、生化指标和血常规项目等数据。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MAFLD诊断标准,筛选出5258例MAFLD患者,将MAFLD患者根据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水平分为T1组(FIB-42.67,n=59),比较三组间各临床指标差异。进一步根据有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FBG)≥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满足任一项)将MAFLD患者分为MAFLD合并高糖组(n=752)和MAFLD合并无糖组(n=4506),比较两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MAFLD合并高糖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预测模型对MAFLD合并高糖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年龄、BMI、FBG、HbA1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预估葡萄糖处理率(eGD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FLD合并高糖组脂肪肝指数(FLI)、肝脂肪变性指数(HSI)、ZJU均高于MAFLD合并无糖组(P<0.05);MAFLD合并高糖组FIB-4、AST/PLT比值(APRI)、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FS)、体质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比值和糖尿病评分(BARD)均高于MAFLD合并无糖组(P<0.05)。将MAFLD合并高糖组和MAFLD合并无糖组分别按1:1随机纳入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中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腰围(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是MAFLD合并高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将以上指标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判断MAFLD合并高糖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准确度(0.53≤AUC≤0.75)。联合这8项关键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模型预测准确度达到0.805(95%CI=0.781~0.828),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72.6%。在测试集中对该联合模型进行效能验证,结果显示阳性预测准确率为0.705,阴性预测准确率为0.731,预测准确率为0.727。结论 基于FIB-4分组的MAFLD患者,高血压、FBG、HbA1c、PLT、WBC、RBC、LYM、AST、eGDR水平在3组间有显著差异。机体高糖能够加重MAFLD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程度。此外,年龄、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是导致MAFLD向MAFLD合并高糖进展的影响因素。联合上述8项指标构建预测模型能够增强MAFLD人群合并高糖发生评估的预测准确率,可能为临床上MAFLD人群合并高糖的早期鉴别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