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0-1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考虑详细化学反应及输运过程,对不可压N-S方程直接数值求解,研究了低温化学影响下的火焰水力学及胞状不稳定性。结果表明,预热后已发生低温化学反应的混合气,其火焰的扰动增长率明显大于未发生低温反应的混合气火焰。通过对预热后混合气火焰的关键参数分析,发现和未预热混气火焰相比其无量纲释热量、Lewis数及Zeldovich数都显著减小。依据已有理论可知,在Lewis数大于1的条件下,上述参数的减小将使得胞状不稳定性对扰动增长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预热后火焰的增长率明显增大。同时,在低温反应中,大量自由基和其它小分子的形成,使得预热后混合气火焰Lewis数减小,从而其火焰胞状结构的深度和高度都变小。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固氮树种马占相思 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 17 年生的巨尾桉纯林(PP) 与巨尾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混交林(MP)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分别测定 0~10 cm 和 10~20 cm 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 分形维数(D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团聚体稳定性指 数(ASI)等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与 PP 相比,MP 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提 升,其中以土壤 pH、有机碳(SOC)及全氮(TN)最为显著。(2)MP 的土壤团聚体粒径 分布优于 PP,差异主要体现在>2 mm 和0.25 mm)为主; 相较于 PP,MP 的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仅在 0~10 cm 土层显著提高,但其团聚体水稳定性 在 0~10 cm 和 10~20 cm 土层均显著提高。(3)Mantel 分析表明团聚体稳定性与 TN 相关性 最强;RDA 分析进一步表明 TN 是驱动其团聚体稳定性变异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固氮 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南亚热 带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分类: 力学 >> 力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地震是影响赤泥堆体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规范指导方法对龙塔崖沟干法赤泥堆场进行了静力稳定性分析,确定了滑动面的位置和形状,计算了静力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以拟静力法不同烈度工况下的堆积体安全系数为标定值,分析了两条实测地震波作用下的堆积体位移、加速度以及动力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设定的阈值,可确定堆积体是稳定的。通过与不同方法、不同规范的评价要求对比,判定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可作为稳定性分析的评价标尺。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7-14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太阳风中的电磁离子回旋(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EMIC)波自报道以来,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由于波的频率接近质子的回旋频率, EMIC波可以通过回旋共振波粒相互作用将波能传递给离子, 并在太阳风粒子加热和加速等能化现象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了太阳风中EMIC波的观测和理论研究进展, 包括EMIC波在磁云内外、磁云和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鞘区中的观测研究得到的一系列结果以及基于观测进行波的激发机制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未来研究太阳风中EMIC波的突破方向.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4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钛基尺寸稳定性阳极(DSA)在三价铬电镀中的应用已有很多研究,但在六价铬电镀工艺中鲜有研究。本文通过霍尔槽电解,电化学特性,和长期稳定性测试的方法研究DSA(IrO2, Ta2O5)、DSA(IrO2, Pt)阳极和铅锡合金阳极在电镀铬溶液中的性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钛基DSA阳极真实活性比表面远远大于其几何表面;在镀铬溶液中表现出较低的析氧电位和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尤其是DSA(IrO2, Pt)阳极在高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活性;但是由于溶液中的F-添加剂侵蚀Ti基体使得Ti基涂层阳极在镀铬溶液中的稳定性和寿命均比PbSn合金阳极短。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6-21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现有的屈曲约束支撑稳定性设计方法偏安全地忽略了内填混凝土和芯板的刚度贡献,导致对支撑整体稳定性的计算存在一定误差,不能准确地描述其屈曲机理。因此本研究将考虑内填混凝土和芯板的部分刚度,进行理论推导给出支撑整体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并且拟合出了不同组合截面支撑中混凝土和芯板的刚度折减系数。然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文中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拟合出的折减系数适用性更高,更接近支撑的实际工作状况; 本研究提出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也能够准确地预测支撑的屈曲行为,并且适用于不同组合截面的支撑。因此,考虑混凝土和芯板刚度贡献的稳定性设计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曲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28
摘要: 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直是该领域争论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导致价值观稳定性差异的机制问题。已有的神经反应证据表明,当某种价值观是基于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来进行认知建构的,或与自我概念在表征上存在一致性时,其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状态;若非如此,便可能会在外界影响(如他人劝说)下发生重要程度上的改变。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识价值观稳定性与可变性关系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并探索价值观长效改变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以促进理论研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油体是植物种子内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内部为三酰甘油(TAG),外部由单层磷脂和油体蛋白组成。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使油体抵抗环境的压力,便于应用到食品及制药工业中。本研究对比碱法、水法、Tris-HCl法、Tricine法四种油体提取方法,对亚麻芥油体采取梯度离心法,制备亚麻芥油体。并对不同pH值、温度、NaCl浓度条件下油体稳定性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方法所提取的油体大小均在0.5-1 μm之间;相较于水法、Tricine法,碱法所回收油体被破坏,Tris-HCl法提取油体大小均一,提取率达17%。同时,油体在4 ≤ pH ≤ 7条件下,油体稳定性破坏。8≤ pH ≤ 10时;油体均匀分散,稳定分布。经过不同温度及NaCl浓度处理的油体均呈上浮状态,稳定性破坏。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7-14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电子是太阳风粒子中最为重要的组分之一, 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太阳风产生影响. 太阳风中的电子通常具有温度各向异性和束流两种非热平衡分布特征, 这些偏离热平衡分布的特征可以通过波粒相互作用激发电子不稳定性和等离子体波动, 激发的等离子体波动又可以通过波粒相互作用调制太阳风粒子的分布, 从而加热太阳风中的背景粒子. 因此电子动力学不稳定性在太阳风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详细介绍了太阳风中常见的电子动力学不稳定性, 并基于等离子体动力论, 详细介绍太阳风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稳定性, 尤其是在近日球层和太阳大气区域所出现的电子声热流不稳定性以及低混杂热流不稳定性, 并分析其波粒相互作用机制, 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太阳风传播过程中的电子分布函数演化.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尊稳定性(自尊在短期内波动的幅度)是一种具有重要心理功能的人格特质, 它既不同于自尊水平, 也区别于情境性自尊, 但在理论和测量上却与后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 由于目前人们对于自尊稳定性的认知神经机制知之甚少, 所以并不清楚它与自尊水平在生理机制上的关系是什么, 更不了解它会如何调节情境性自尊。鉴于此, 本研究计划将自尊稳定性、自尊水平和情境性自尊置于整合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神经内分泌-脑-行为)之中, 通过融合心理测量、脑成像与应激诱发等多种技术指标, 力争全方位、多角度揭示自尊稳定性的认知神经机制, 及其与自尊水平、情境性自尊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3-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养分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使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各土层中土壤团聚体以0.053~0.25 mm粒径为主,放牧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分形维数(D)值升高,土壤团聚体结构遭受破坏,稳定性降低,导致土壤团聚体由大粒径团聚体(0.25~2 mm)向小粒径团聚体(0.053~0.25 mm、<0.053 mm)转变;重度放牧使土壤团聚体的C/N值升高,造成有效养分难以释放,植物所需养分亏缺。说明重度放牧是造成阿拉善盟荒漠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黑河流域绿洲近55 a的时空变化模式与稳定性。基于1963—2017年的16期多源遥感影像,提取了55 a黑河流域绿洲空间分布信息,使用叠置分析、格网化等方法,分析黑河流域绿洲变化模式与稳定性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绿洲以波动变化模式为主,波动绿洲主要分布在灌溉保证程度差和土壤盐渍化的地区;扩张绿洲呈现早期向内填充、中后期向外扩张的模式;退缩绿洲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的绿洲边缘。黑河流域绿洲总体上逐渐趋向稳定,下游绿洲稳定性低于中游;中游及下游的金塔、鼎新绿洲波动主要发生在早期,而下游额济纳绿洲的波动主要发生在中期。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18-01-02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实验观察了加热基板上0.65cSt 硅油液滴蒸发过程Marangoni 对流失稳现象及其演变规律,测量了Marangoni对流失稳的临界条件,分析了润湿半径和Ma 数对液滴内Marangoni 对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液滴的接触角减小到某一临界值以下时,液滴内才产生Bénard-Marangoni 对流涡胞,涡胞呈“花瓣”状,液滴顶点处较尖细,三相接触线附近为圆弧形,涡胞相互挤压处呈直线形。随着蒸发的进行,涡胞变短变粗。涡胞数随润湿半径、Ma 数的增大而增多。产生Bénard-Marangoni 对流涡胞的临界接触角θc 随Ma 数的增大而增大。液滴边缘处始终为热毛细对流,无Bénard-Marangoni 对流涡胞。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实验观察了加热基板上0.65cSt硅油液滴蒸发过程Marangoni对流失稳现象及其演变规律,测量了Marangoni对流失稳的临界条件,分析了润湿半径和Ma数对液滴内Marangoni对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液滴的接触角减小到某一临界值以下时,液滴内才产生Benard-Marangoni对流涡胞,涡胞呈“花瓣”状,液滴顶点处较尖细,三相接触线附近为圆弧形,涡胞相互挤压处呈直线形。随着蒸发的进行,涡胞变短变粗。涡胞数随润湿半径、Ma数的增大而增多。产生Benard-Marangoni对流涡胞的临界接触角。随Ma的增大而增大。液滴边缘处始终为热毛细对流,无Benard-Marangoni对流涡胞。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5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本文采用磁控共溅射Ru和MoC靶制备非晶RuMoC薄膜。分别采用四探针仪(FPPT)、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小角掠射X射线衍射仪(GIXRD)表征不同组分RuMoC单层薄和Cu/RuMoC/p-SiOC:H/Si多层膜的电阻率、微观结构和成分随退火温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控Ru膜中掺入Mo和C元素的含量能够实现RuMoC合金薄膜微结构设计及抑制膜体残余氧含量,且当MoC和Ru靶的溅射功率为0.5时获得的薄膜RuMoC II性能最好;500℃退火后非晶RuMoC II薄膜中Mo-C和Ru-C化学键百分含量变化不大,高温下两者协同作用抑制了Ru基薄膜再结晶和膜体氧含量升高,是Cu/RuMoC II/p-SiOC:H/Si多层膜系在500℃温度下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和电学性能的主要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证实了非晶RuMoC薄膜有望用作下一代先进无籽晶铜扩散阻挡层。
分类: 力学 >> 基础力学 提交时间: 2023-11-09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基于哈密顿原理,建立了适合快速开展回转稳定性设计参数评估的倾转旋翼/短舱/机翼多体气弹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参数影响分析,获得机翼刚心位置前移有利于提高倾转旋翼机回转颤振稳定性边界的重要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和获得的结论,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在机翼气动外形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机翼内部结构特性,合理将机翼的刚心位置向机翼前缘移动,达到提高该构型飞行器回转颤振稳定性裕度的目的。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4-24
摘要: 热力学-动力学的耦合包括三个层次,即热力学稳定性、热-动力学相关性和广义稳定性。以纳米晶结构材料为例,从以上三个层次对材料设计进行了诠释和探讨,包括,同强度相关的热稳定性、同塑性相关的热-动力学相关性,以及面向高强-高塑的广义稳定性设计。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以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对幸福感稳定性与变化性问题持有不同观点。设定点理论认为幸福感通常保持在设定点位置, 动态平衡理论(及其变式——主观幸福感稳态理论)进一步强调幸福感在围绕设定点的某个范围内波动而呈动态平衡状态, 享乐适应理论在动态平衡理论基础上从情绪适应的角度分析了幸福感维持稳定的原因, 这三个理论均强调幸福感维持在某个平衡水平。相反, 持续幸福理论强调幸福感是可以提升的, 能发生长期的变化。这些理论观点的差异本质在于如何看待幸福感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我们借用生物学中的“稳态”“稳态应激”概念及物理学中的“跃迁”思想, 认为幸福感不仅存在稳态, 也会出现稳态应激, 并可由此引起幸福感稳态的跃升。这一整合视角为幸福感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 也对幸福感的持续提升有启发意义。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从先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稳定性和力学行为2 个方面, 简要介绍了g'相筏化、TCP相析出、高温和超高温低应力蠕变以及低周和热机械疲劳的主要研究进展. 合金元素Ru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高温低应力蠕变寿命, 但也间接促进了拓扑倒置现象的发生. 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和时效温度的升高, m 相中的难熔元素含量都会明显增加; 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加, m 相的析出量增加, 压应力则相反. m 相在析出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面缺陷, 这些缺陷会促进其它TCP相如P相和R相的形核. 在高温低应力蠕变的过程中,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出现另一种重要的a超位错, 通过滑移和攀移相结合的方式在g'相中缓慢运动. 在超高温蠕变条件下, 开始出现一个蠕变加速的孕育期, 这与g 基体在超高温下不同程度的宽化有关. Ru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合金的层错能, 在低周疲劳的过程中可引起层错贯穿g /g'界面、a/6 Shockley 拖后位错切入g'相等复杂变形机制. 在热机械疲劳的过程中, 裂纹萌生的位置、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抗氧化性能都会影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寿命.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优化八仙花花色苷提取条件,探究具有不同花色可调性的八仙花花色苷组分和理化稳定性差异, 初步解释八仙花花色可调性存在差异的原因,该文以花色不可调的‘蒂亚娜(Tijana)’和花色可调的‘拉维 布兰(Ravi Brent)’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为试验材料,通过 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 法提取花色苷的最优条件,利用 UPLC-Q-TOF-MS 法进行花色苷组分的鉴定,并且探究了离体条件下温 度、光照、金属离子和糖类对八仙花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色苷提取的最优条件 是:‘蒂亚娜’和‘拉维布兰’的乙醇浓度分别为 70 %、80 %,料液比均为 1∶20,提取时间均为 20 min。(2)二者的主要花色苷组分均为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3)八仙花花色苷在温度≤70 ℃暗处保存效果更好。 (4)花色不可调的‘蒂亚娜’八仙花花色苷对光照、糖类和大多数金属离子更稳定;只有花色可调的‘拉维 布兰’八仙花花色苷加入中低浓度(10~30 mmol·L-1)Al3+ 后由粉色变为蓝色且稳定性提高,而 ‘蒂亚娜’并 无此颜色变化,表明八仙花花色可调性的差异与其理化稳定性有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八仙花花色苷提取、 保存、花色改良以及干燥花护色等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