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基于医疗服务半径的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配置及优化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请选择邀稿期刊:

A Study of Space Allo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Medical Service Radius: a Case Study of Zengcheng District,Guangzhou City

摘要: 背景  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编码,基层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中西医融合和优质医疗资源全民覆盖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能力不均衡,导致城市乡镇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供需错位问题。目的  了解我国乡镇中医药服务开展状况,科学评价基层中医药诊疗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可及性,为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空间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并据此提出优化策略。方法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点状地理空间数据,引入医疗服务半径概念来计算步行模式下不同层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采用空间核密度指数、空间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中医类医疗服务供需能力的空间公平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中医类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类型及措施。结果  截至2022年增城区共计医疗机构699家,其中带有病床的中医类医疗机构18家,不同乡镇、街道的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滩镇床位数/千人口为14.31张,在所有街道中排在第一位。永宁街道床位数/千人口排在末位,仅为0.89张。增城区中医类医疗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双中心格局,中新镇中部、派潭镇北部和石滩镇西南部居民的中医药服务可获得性较弱。不同乡镇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差别较大,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同城镇居民的整体空间聚集程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不同乡镇间的中医药服务半径存在差异。结论  中医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应当采取更为科学的策略将中医药服务同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积极采取增加设施点、资源转移和下沉相结合、跨区域的中医药信息化联合诊疗的差异化策略,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中西医并重的战略。

版本历史

[V1] 2024-02-19 14:41:05 ChinaXiv:202402.00186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249
  •  下载量117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