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及来源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2016年在克拉玛依酸雨观测站采集的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F-、Cl-、NO3-、SO42-、Na+、NH4+、K+、Mg2+、Ca2+)、重金属元素(Al、Mn、Fe、Ni、Cu、Zn、Cd、Pb、Hg)、总碳总氮浓度特征及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该区降水pH值在5.1~6.88之间,雨量加权平均值为6.25,其中pH>5.6的样品占94%。降水中各离子雨量加权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2+> NH4+> SO42-> NO3-> Cl->Mg2+>Na+>K+>F-,表现出了内陆性大气降水的特征,其中Ca2+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年均值为182.09 μeq·L-1,SO42-是最主要的阴离子,年均值为87.28 μeq·L-1,表明硫酸盐是该地区降水中的主要致酸物质。降水中总离子浓度秋季最高,春夏次之,冬季最低,其中SO42-、NO3-、NH4+、Ca2+、Na+浓度变化明显。相对酸度(FA)和中和因子(NF)计算结果表明99.5%的降水酸度被碱性成分中和,其中Ca2+的中和能力最强,其次是NH+4。降水中重金属元素Zn的均值最大,其次是Fe,最小的是Pb,与国内外城市比较,克拉玛依大气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不高,其降水中有毒重金属污染较轻。可溶性总碳(DT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无机碳(DIC)浓度变化范围大,分别为1.62~9.97 mg·L-1、1.62~7.19 mg·L-1和0~3.75 mg·L-1,平均浓度分别为4.37 mg·L-1、3.60 mg·L-1和0.78 mg·L-1,可溶性总氮(DTN)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64~8.01 mg·L-1,年均含量为2.69 mg·L-1,都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而DOC和DTN的湿沉降通量与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于相关性分析表明,SO42-和NO3-主要来自燃煤和化石燃料燃烧,Na+、Mg2+和Ca2+主要来自风沙、扬尘,大气中铵类化合物主要以铵的硝酸盐形式存在。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差异较大,重金属主要污染源为金属冶炼、燃煤及人为活动。克拉玛依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主要受人为活动、化工生产、燃煤以及沙尘活动等影响。

  • 老年卧床患者使用两种减压床垫骶尾部的压力和温度变化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老年人因皮肤干燥、松弛缺乏弹性,皮肤耐受性下降等衰老特征,更容易受到压力影响而发生压力性损伤,适宜的减压床垫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关键。目的 监测老年卧床患者平卧于两种减压床垫期间,骶尾部皮肤压力与温度变化,实现比较两种床垫的减压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符合参研条件的住院老年卧床男性患者共45例,分成两组。A组使用凝胶减压床垫(23例);B组使用充气减压床垫(22例),每2h翻身一次,连续使用7d。每日固定3个时间点监测患者平卧位期间骶尾部最大压力值和局部皮肤温度,3个时间点分别为平卧位的开始及1h、2h后的时间点。使用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测量骶尾部的最大压力值,同时使用手提式测温仪测量局部皮肤温度。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比较两种床垫对老年卧床患者骶尾部的皮肤压力及温度变化,以判断其减压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使用减压床垫1h后的骶尾部最大压力值相对基线,分别增加了1.29±1.25mmHg和7.38±1.28mmHg (p<0.01);使用2h后,分别增加了4.51±1.28mmHg和14.96±1.31mmHg(p<0.001)。平卧位时骶尾部压力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凝胶床垫组增加幅度小于充气床垫组(p<0.01)。两组患者使用减压床垫1h后的骶尾部皮肤温度相对基线,分别增加了0.07±0.04℃和0.27±0.04℃(p<0.01);使用2h后分别增加了0.18±0.06℃和0.68±0.06℃(p<0.001)。平卧位时骶尾部皮肤温度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而增高,但凝胶床垫组增加幅度小于充气床垫组(p<0.01)。两组干预期间均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结论 住院老年卧床男性患者使用两种减压床垫平卧1h、2h后的骶尾部压力、皮肤温度均有所增高,凝胶床垫的增量均小于充气床垫,也反映出凝胶床垫在控制骶尾部压力和皮肤温度的效果上优于充气床垫。

  • 青土湖退耕地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3-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选取不同年限退/弃耕地(退耕1 a、2 a、4 a、8 a、13 a、20 a、30 a、40 a和CK)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不同年限退/弃耕地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青土湖退/弃耕地40 a的植被恢复过程中,9个样方共出现15科29属43种植物,退/弃耕地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少数种属于多数科。植被演变分为: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植物快速生长期(1~2 a),一年生草本向多年生草本演变期(2~8 a),多年生草本向灌木演变期(8~20 a)和以灌木为主的稳定期(20~40 a);(2)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先减小后增加最后波动式减小趋势,上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下层土壤含水量。各样方比例最大是细砂粒,粉粒次之,比例最小的是粗砂粒和黏粒,随退耕年限的变化,各粒径占比变化不大;(3)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均呈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速效磷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趋势,表聚现象明显;(4)植被群落演替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密切相关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容重和细砂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黏粒和粉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退耕第4 a是青土湖退/弃耕地在恢复治理过程中关键时期。

  • 钙敏感受体降低血压并改善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改变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尽管临床及基础实验中已关注到钙敏感受体在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但其在高血压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在高血压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高血压心肌重塑与视网膜血管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15只8周龄同源健康正常血压大鼠(WKY)作为正常血压(WKY)组,30只同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高血压(SHR)组及抑制剂(SHR+NPS2143)组。SHR+NPS2143组腹腔注射CaSR 抑制剂NPS2143。通过无创血压仪监测大鼠血压。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HE)检测视网膜病理变化。通过马松染色(Masson)观察大鼠心肌胶原沉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观察CaS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视网膜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与8W、24W WKY相比,同周龄SHR组血压升高(P 0.05),24W SHR组比重升高,心肌胶原堆积增加,NPS2143干预至24W时可明显升高SHR的HW/BW%、LVW/BW%,明显增加SHR的心肌胶原堆积面积(P < 0.05)。结论 CaSR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肌重塑,通过抑制VEGFA表达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 民勤绿洲外围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通过测定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外围4个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植被特征和黑果枸杞株数、株高、冠幅等生物学特征,以及黑果枸杞分布格局的点坐标,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K函数,分析了民勤绿洲外围不同立地类型上黑果枸杞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 4个不同立地类型中植被物种数为:砾石地﹥盐碱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覆沙地,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存在多个科单属单种现象。② 黑果枸杞株数在盐碱地中最多,覆沙地次之,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和砾石地中最少;而平均株高由高到低依次是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盐碱地、覆沙地、砾石地;平均冠幅分布与平均株高类似。③ 在4个样地中,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和砾石地中的黑果枸杞呈现聚集分布;覆沙地中,黑果枸杞在较小尺度(0.2~0.5 m)呈现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1.5~2.5 m)呈现随机分布;盐碱地中,黑果枸杞种群表现为完全的随机分布。

  • 樟叶越桔组培苗生根和移栽技术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樟叶越桔(Vaccinium dunalianum Wight)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行业皮肤美白的天然美白活性剂原料熊果普的主要植物来源之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种苗繁殖时,现有的配方获得的生根苗基部会形成愈伤组织,影响移栽。为解决樟叶越桔组培苗生根质量不佳、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樟叶越桔继代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子实验从激素类型及浓度、培养基类型和蔗糖质量浓度对其生根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筛选,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樟叶越桔移栽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浓度、培养基类型对樟叶越桔生根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蔗糖质量浓度;最适合樟叶越桔生根的激素及浓度为IBA 2.0mg.L_1、基本培养基类型为1/4MS、蔗糖质量浓度为15 g}L-',樟叶越桔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 + IBA 2.0 mg}L-1+活性炭0.1 g}L-'+蔗糖15 g}L-',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为7.67条/株;根系呈辐射状、基部无愈伤组织,组培苗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樟叶越桔组培苗移栽时以全腐殖土基质为佳,成活率达83.7%,植株叶片舒展,生长状况良好。本研究建立的优化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樟叶越桔组培生根苗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解决了后期移栽成活困难的问题,为优良的樟叶越桔植株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