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pc食品体系对产品设计的复合多梯度契合要求综述

    分类: 食品科学技术 >> 食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5-17

    摘要: 微环境动力循环(Microenvironment power cycle)是基于目标营养治疗(包含心理愉悦)目的而设置的针对特定体质或者特定要求人群,采用多梯度契合手段进行食品设计的体系。区域环境中由于食品设计的介入,所涉及食品营养,能够最大限度的被消化吸收并且导入所需要的区域范围内。形成食品营养动力。同时又有良好的代谢渠道,能够将代谢产物进行有效的排出。

  • 面向生态系统多对象保护与修复的水库优化调度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2-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近20 a来,随着塔里木河(简称塔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调度的实施,已基本实现水流到台特玛湖、大西海子水库多年平均下泄3.50108 m3的生态输水目标。但是,塔河下游其文阔尔河与老塔里木河之间的两河区域内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多年的生态恢复效果并不显著。鉴于此,本文以大西海子水库为调控主体,以大西海子下泄生态水量、河道内生态基流、台特玛湖生态输水、河道外生态供水等为生态保护对象,建立了水库中长期生态优化调度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1)优化调度后大西海子水库多年平均下泄水量为5.23108 m3,满足塔河一期规划3.50108 m3水量要求,且下游河道常流水时间显著延长;(2)优化调度后多年平均入台特玛湖水量为0.18108 m3,相较于实测数据,增加了20.0%,且入湖过程更加平稳,有利于巩固已初步形成的尾闾湖泊生态系统;(3)优化调度后塔河下游河道生态基流保证率为50.0%,不断流的保证率达64.6%,对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的我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积极影响;(4)优化调度后塔河下游河道外多年平均生态供水量1.67108 m3,为下游两河区域的荒漠河岸植被林生态恢复奠定了水量基础。研究成果对于塔河下游两河区域的荒漠河岸植被林修复与保护、维持河道和尾闾湖泊的生态健康、构建地下生态水银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对于构建塔河生态流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推广意义。

  •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华北地区温室和农田土壤团聚体形成特征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土壤的团聚状况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 团聚体数量是衡量和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华北地区曲周长期定位试验站的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 运用湿筛法, 对比研究施用化肥(NP)、有机肥加少量化肥(NPM)、单施有机肥(OM)3 种施肥方式对温室和农田两种利用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以提示施肥措施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中, OM 处理较NP 和NPM 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NPM>NP; OM 处理下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D)值最低, NP 处理下最大。OM 处理显著降低0~20 cm 土层内水稳性团聚体的D 值, 表层0~10 cm 土层效果最为明显, 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善; 相比农田土壤, 温室土壤稳定性指标变化最为明显, 团聚体结构改善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就越高, 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越强, 土壤结构越稳定。因此有机施肥方式能在补充土壤有机碳库和有效养分含量的同时, 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水稳性, 是提高华北平原农田土壤、尤其是温室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 高校图书馆新功能体验空间建设及思考——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空间改造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功能体验空间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方法/过程] 基于对新功能体验空间的内涵与特征的阐述,介绍国内高校图书馆体验空间建设的简况,并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新功能体验空间建设与服务为例,对新功能体验空间的建设与服务提出深入思考。[结果/结论] 资源服务、空间服务和人本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时代特征,随着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与服务创新的深入发展,创设一个新功能体验空间十分有必要。

  • 高校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服务策略——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介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典阅读空间建设实践,旨在为高校图书馆未来的空间改造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介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现状的基础上,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明德讲堂为例,总结其经典阅读空间服务实践经验,并提出推动高校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建设和服务的策略。[结果/结论] 经典阅读空间服务应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延伸服务为目标、个性化服务为方式、能动型自主学习为宗旨,培养具有深厚文化自信的创新型知识人才。

  • 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5-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以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 EGFR 突变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以基因检测的方式动态监测 NSCLC 患者治疗进展及进展后的基因突变规律,将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切实有效、更长期稳定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指导。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进展前后的基因突变特征差异,分析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本研究收集 200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及肺癌中心门诊或住院进行基因检测的 NSCLC 患者数据,建立肺癌基因检测数据库,记录患者进展前后基因检测的数目和结果。根据基因清除情况分为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生存情况。结果 筛选入组并成功随访至临床终点患者共 217 例。进展前后组织样本总基因突变分布,野生型由 70 例(32.3%)变化为 95 例(43.8%),突变型由 147 例(67.7%)到 122 例(56.2%),19DEL 突变由 64 例(29.5%)到 67 例(19.8%),21 L858R 突变由 74 例(34.1%)到 64 例(24.0%),T790M 突变由 2 例(0.9%)到 45 例(20.7%),TP53 等少见突变或合并少见突变由 20 例(9.2%)到 84 例(38.7%)。217 例 NSCLC 患者基因清除型 67 例,非基因清除型 150 例。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患者除肺病史(P=0.032)及靶向治疗史(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 9.8 个月和 11.8 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66,1.20),P=0.310〕。134例晚期患者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中位 PFS 分别为 8.1 个月和 9.8 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3,95%CI(0.58,1.19),P=0.359〕。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 50.5 个月和 28.5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41,0.78),P<0.000 1〕。134 例晚期 NSCLC 患者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中位 OS分别为 45.5 个月和 24.9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5,95%CI(0.37,0.81),P=0.000 2〕。结论 NSCLC 患者疾病进展前后基因突变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肺癌进展后患者野生型较突变型显著上升,且经典突变比例下降;伴随突变比例上升。19DEL 突变患者进展后出现 T790M 比例更高。监测基因清除对 PFS 的预测能力不足,但基因清除型可能预示更长的 OS 获益。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以达到最佳临床获益。

  • 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进展前后的基因突变特征差异,分析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获取肺癌进展前后组织样本或外周血ctDNA进行基因检测,比较不同基因突变类型分组内的临床特征,随访患者治疗及生存预后数据,并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回归分析。结果  筛选入组并成功随访至临床终点的肺癌患者共217名,全部接受基因测序分析。进展前后组织样本总基因突变分布显示,野生型由70例(32.3%)变化为95例(43.78%),突变型由147例(67.7%)到122例(56.22%),19DEL突变由64例(29.49%)到67例(19.82%),21 L858R突变由74例(34.10%)到64例(23.96%),T790M突变由2例(0.92%)到45例(20.74%),TP53等少见突变或合并少见突变由20例(9.2%)到84例(38.71%),以上基因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

  • 基于sift特征点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多幅图像拼接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决TEM在高分辨率下仅观察到小视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ift特征点的TEM多幅图像拼接方法。方法 首先,提取待拼接图像的sift特征点。然后,利用sift特征点结合多项式拟合校正场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再利用sift特征点进行图像配准。最后,采用泊松图像编辑的方法进行融合以达到无缝拼接。结果 60张TEM局部肾小球图像能拼接出完整的肾小球,图像的配准误差为62.5~187.5 nm,且与其它3种图像拼接方法相比,能够有效减小形变、避免伪影的产生。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得到高分辨率、大视野的TEM图像,为肾活检病理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