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潜江方言单字调及双字调声学分析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1-03-08

    摘要: 潜江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的武(汉)天(门)片,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历来关于潜江方言在西南官话中所属分区问题、音系系统、语法特点、词汇特点等方面的讨论成果颇丰,但未曾通过数据测量对潜江方言进行过声学分析。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运用Praat软件,通过提取潜江方言单、双字调的基频信息对潜江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重新测量单、双字调的调值,并总结双字调中的音变规律。

  • 基于断续脉宽调制的三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在中压大功率逆变器中,存在开关频率高、开关损耗大等问题。采用断续 脉宽调制策略(DPWM)能降低开关频率,同时减小开关损耗。通常,传统的中性 点平衡方法是将补偿电压引入到参考电压中,但是当采用 DPWM 调制方法时,由于 开关的通断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隔,所以采用传统的平衡方法无法达到中性点平衡控 制。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性点不平衡的原因,其次分析了传统平衡控制方法的局限性, 最后采用断续脉宽角调节控制方法。该方法既保证了低的开关频率,同时实现了中性 点电压的平衡,并且没有引入额外的硬件电路和复杂的计算方法。最后采用 Matlab/ Simulink 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健康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近年来,环境污染持续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伴随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水、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污染构成了生态安全与人民健康的重大隐患。因此,亟待针对PTS暴露的环境健康风险开展科学攻关,从现实环境问题出发,通过学科交叉,揭示PTS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文章从PTS环境健康研究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分析了该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思考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与挑战,并阐述了关于PTS环境健康研究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不同培养方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生长及角蛋白18表达量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养方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生长及角蛋白18(CK18)表达量影响。采集42日龄山羊的瘤胃上皮组织,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阶段的细胞形态,检测第5代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经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消化获得的原代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于2 d开始贴壁生长,5 d细胞开始明显增多,10 d细胞数量达到最大。2)经组织块法获得的原代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于4 d开始“爬出”组织块,8 d细胞开始明显增多,14 d细胞数量达到最大。3)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胞浆内CK18阳性表达且细胞纯度后者明显高于前者。4)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CK18表达量显著高于酶消化法(P<0.05)。综合得出,与酶消化发相比,应用组织块法可成功获得纯度更高的山羊瘤胃上皮细胞。

  • 急性肺栓塞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急性肺栓塞(APE)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急性肺栓塞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存在血栓和出血的双重问题,目前研究主要以成功的病例报道为主,存在一定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缺口。目的 探讨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预后,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纳入于2015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出血情况分为严重出血组(7例)和轻微/无出血组(14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除肺动脉以外其他部位血栓将患者分为多部位血栓组(7例)和肺动脉血栓组(14例);依据患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218.9)岁。分析患者病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4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例,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2例,病因不明3例。19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肺动脉血栓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高于多部位血栓组(P<0.05)。严重出血组男性比例、平均血小板体积低于轻微/无出血组,多部位血栓比例、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于轻微/无出血组(P<0.05)。死亡组抗凝治疗比例、血小板计数低于生存组,心率、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比值、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存在多血栓事件风险,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依据血小板计数开展抗凝治疗与严重出血事件无明显相关性,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其他凝血相关参数有助于血栓负荷、出血风险及临床预后的判读。

  • 时变多车型下的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2-17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针对农业供应链的运输环节中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型存在的速度恒定、碳排放计算方法单一的问题, 本研究结合路网时变特征和新的多车型碳排放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配送距离、多车型碳排放量、货物损 耗和车辆固定成本等4个优化目标的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 并根据模型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策 略种群协同蚁群算法(Double-Strategies Co-Evolutionary Ant Colony System,DC-ACS)。利用改进蚁群算法 对Solomon 数据集的C105 算例进行了求解,在4 个优化目标上分别取得最优解为937.94 km、4961.48 元、 4081.78元和7500.87元,证明了本研究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在模型有效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结果证明,改 进蚁群算法比基本蚁群算法在4个优化目标上的配送总成本平均降低幅度超过14%,证明改进蚁群算法更具 有优越性。使用改进蚁群算法对集中、随机和混合3种不同分布的大规模算例进行求解,3种分布上分别求 得最优总成本为19,939.53、24,095.00和24,397.58元。综上所述,所提模型和算法可以为冷链物流企业的城 市配送路径决策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对完善智慧农业供应链的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和优化方法提供了新的 思路,为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供了参考。

  • ICU护士心理契约违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2

    摘要: 目的 调查广州市ICU护士心理契约违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4月6月广东省广州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76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心理契约违背量表,通过问卷网平台进行调查。结果 填写电子问卷176份,回收有效电子问卷167份。护士心理契约违背量表得分为(69.1311.75)分,条目均分(3.290.5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高学历、科室医护合作关系、是否参加过单位组织的职业规划讲座或活动,是护士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因素(P<0.01) 。结论 ICU护士心理契约违背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调节护士情绪控制能力,培养其驾驭情绪的能力,增强工作嵌入水平,增强其对单位的责任感和忠诚度,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降低其心理契约违背。

  • 通过添加POSS颗粒抑制锡基无Pb焊层的晶须生长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在Sn, Sn-3.0Ag-0.5Cu和Sn42-Bi58 钎料中添加具有纳米结构的笼形硅氧烷齐聚物(POSS)作为增强相, 研究了增强相在恒温恒湿(85 ℃, 相对湿度85%)条件下对锡基无Pb焊层晶须生长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 锡基无Pb焊层晶须生长的驱动力是Sn 的氧化物生成引起体积膨胀从而对周围焊层产生的压应力; 添加POSS可以有效缓解金属Sn的氧化进程, 抑制Sn 的氧化物生成, 从而减缓晶须生长; 在Sn, Sn3.0Ag0.5Cu和Sn58Bi 焊层中, Sn 焊层晶须生长能力最强,Sn58Bi焊层晶须生长能力最弱.

  • 柿果实采后氧化还原电位与乙烯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5-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广西特色柿品种(Diospyros kaki Thunb.)恭城月柿为材料,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对其氧化还原电位(ORP)、乙烯生物合成量、硬度、色差、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初步探讨柿果实氧化还原电位与乙烯生物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果实的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乙烯利处理果实的硬度从采后3 d即急速下降,至贮藏末期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贮藏前14 d果实转色比较缓慢,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总色差△E值快速上升至29.6,转色完全,显著高于对照的11.9。在贮藏前期处理和对照果实的ORP均稳定在7.5 mVg-1,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ORP快速上升至11.9 mVg-1,是对照组的1.4倍。乙烯利处理果实的乙烯生物合成量在贮藏前期呈较低水平,采后15 d,乙烯生成量急剧增加至0.372 Lkg-1h-1的高峰,对照乙烯生成量则始终维持在0.033 Lkg-1h-1的较低水平。由此可见,乙烯生成量的增加与ORP的上升关系密切。此外,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中的-D-半乳糖苷酶(-D-Gal)活性与ORP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受果实ORP变化的影响。因此,经乙烯利处理柿果实的ORP贮藏末期显著上升,促进乙烯生物合成量的急剧增加,诱导抗氧化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 -D-Gal活性增强,导致果实急速后熟软化。柿果实ORP可能作为开关调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成乙烯这一生物化学反应,即打破ORP的稳定状态引发乙烯合成的启动。研究通过探讨氧化还原电位与柿果实成熟软化的关系,为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棕榈酸通过肝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激活炎症小体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观察棕榈酸(PA)对肝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小体产生的影响。方法(1)将正常小鼠肝细胞AML12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棕榈酸(0、0.15、0.25、0.4 mmol/L)处理;(2)将AML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棕榈酸组(PA组)及棕榈酸+N-乙酰半胱氨酸组(PA+NAC组)并予以相应药物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中脂肪沉积情况、细胞总ROS、线粒体来源ROS、NOX4蛋白表达、NOX4的定位以及炎症小体和IL-1β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PA组细胞质中脂滴增加,细胞总ROS(12463.09±2.72 vs 6691.23±2.45,P=0.00)及线粒体来源ROS含量(64.98±0.94 vs 45.04±0.92,P=0.00)上升,NOX4、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IL-1β表达增加(1603.52±1.32 vs 2629.33±2.57,P=0.00),且发现线粒体和NOX4在细胞质中存在共定位,而抗氧化剂NAC除了能使PA诱导的ROS产生减少(7782.15±2.87 vs 5445.6±1.17,P=0.00),还可使NLRP3、ASC及caspase-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棕榈酸刺激肝细胞后,可以导致脂滴在肝细胞质中大量沉积,亦可以通过线粒体和NOX4途径导致肝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并因此促进细胞炎症小体的激活和IL-1β的分泌。

  • 液氦温区VM-PT制冷机的数值计算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5-24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文对液氦温区Vuilleumier耦合脉冲管(VM-PT)制冷机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为了减小来自室温的漏热,将气库置于一级冷头之上。采用SAGE软件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以无负荷制冷温度为目标函数对制冷机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制冷机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脉冲管制冷机内焓流、声功、熵流、压力波、体积流率及温度的沿程分布,并对其相位关系和可用能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制冷机可在平均压力0.9 MPa、压比1.61、运行频率0.8 Hz时得到3.69 K的无负荷制冷温度,在4.2 K时可提供16.24 mW制冷量。

  •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视听觉整合是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整合成为统一、连贯且稳定的知觉过程。研究采用内源性线索-靶子范式, 探讨了不同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以及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差异。结果表明, (1)无论线索有效性的高低, 老年人的视听觉整合均弱于青年人; (2)低线索有效性(50%)条件下, 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 (3)中线索有效性(70%)条件下, 老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 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 (4)高线索有效性(90%)条件下, 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不确定性假说, 并且进一步揭示了内源性注意与视听觉整合的交互作用, 明确了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内源性空间注意定向收益的不同是导致老年人与青年人视听觉整合差异的原因之一。

  •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摘要: 视听觉整合是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整合成为统一、连贯且稳定的知觉过程。研究采用内源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了不同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以及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线索有效性的高低,老年人的视听觉整合均弱于青年人;(2)低线索有效性(5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3)中线索有效性(70%)条件下,老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4)高线索有效性(9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不确定性假说,并且进一步揭示了内源性注意与视听觉整合的交互作用,明确了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内源性空间注意定向收益的不同是导致老年人与青年人视听觉整合差异的原因之一。

  • 贵州凯里药市的侗族药用植物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4-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凯里药市最初由当地少数民族同胞自发组织,药市中不仅有大量的苗族传统药用植物,侗族传统药用植物也十分丰富,但是目前对该药市交易的侗族药用植物鲜有报道,其丰富的传统知识至今仍不被外界所知。为掌握该药市侗族药用植物的现状,本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等方法于2014至2017年对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用植物进行了6次详细调查。结果表明:该药市出售的侗族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共65科100属111种,以广义百合科Liliaceae植物(6种,5.4 %)为主,其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菊科Compositae、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各5种,各占4.5%),苦苣苔科Gesneriaceae(4种,3.6%)。从植物生活型来看,草本占有绝对优势,共88种,占79.3%;用药部位具有多样化,但全草类药材占总数的一半。本研究对药市中侗族和苗族交易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材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尤以治疗风湿关节、跌打损伤等常见疾病为主。此外,还对凯里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 龙葵素通过诱导细胞周期G1/S阻滞抑制裸鼠前列腺癌细胞Du145移植瘤生长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龙葵素对前列腺癌细胞 Du145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高度恶性的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 Du145作为动物体内实验的模型,裸鼠皮下接种 Du145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1周后将接种的裸鼠随机分为 2组:龙葵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每 3 d分别向实体瘤中间部位注射 0.2 mL龙葵素(50 μg/mL)和生理盐水,观察裸鼠体内肿瘤生长,3周后颈椎脱臼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组织,测量肿瘤的重量并根据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裸鼠瘤体细胞周期相关基因 mRNA和蛋白表达。Tunel原位检测各组裸鼠瘤体组织凋亡情况。结果 龙葵素治疗组裸鼠肿瘤成瘤率明显下降,裸鼠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龙葵素能抑制瘤体细胞 CyclinD1、CyclinE1、CDK2、CDK4和 CDK6基因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 p21基因 mRNA和蛋白的表达,龙葵素干预后裸鼠瘤体组织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 龙葵素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 G1/S关卡促进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

  • 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延缓衰老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设计9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从14份真红树植物的46份组织样品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分离菌株的种属,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采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菌株延缓衰老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基因序列去重复后从46份真红树植物组织样品中获得32株海洋细菌,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分析,覆盖12科17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并获得1株疑似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新种,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7%。经过秀丽隐杆线虫粗筛发现3株海洋细菌具有显著延缓线虫衰老的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细菌具有物种多样性,部分菌株具有延缓线虫衰老活性。

  • 京大戟对紫杉醇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评价合用京大戟提取物对紫杉醇经大鼠不同肠段透过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体外UssingChamber实验和大鼠in vivo实验,选用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对比京大戟提取物对紫杉醇经不同肠段透过的差异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评价。紫杉醇的体外透过液和血药浓度分别用HPLC方法和LC-MS/MS方法进行测定。结果Ussing Chamber实验中,京大戟组紫杉醇经空肠、回肠粘膜透过时,吸收方向转运(M-S)和分泌方向转运(S-M)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京大戟提取物能提高紫杉醇经肠粘膜的透过性,其作用主要发生在空肠、回肠段。大鼠in vivo实验结果显示,合用京大戟提取物后,紫杉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最高血浆浓度(Cmax)的平均值显著大于空白组,明显大于阳性对照组。京大戟组紫杉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AB %)为7.63%,是空白对照组的2.7倍,阳性对照组的1.8倍。结论合用京大戟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紫杉醇经肠道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紫杉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3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红树林群落MC、红树林-互花米草混生群落MS、互花米草群落SC)共检测到22种PLFA生物标记,MS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群落,3种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MC > MS > S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量增加,而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发生了明显退化。3种植被群落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16:0,16:1w7c,9Me15:0w,18:1w12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布量最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相似规律,MS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小于M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基本能区分出3种不同植被群落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红树林群落土壤营养代谢循环的潜力,特别是关于碳、氮、磷等的循环及酶活性,改变部分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环境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含量,竞争有利环境,迅速扩张实现入侵。

  • 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红树林群落MC、红树林-互花米草混生群落MS、互花米草群落SC)共检测到22种PLFA生物标记,MS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群落,3种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MC > MS > S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量增加,而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发生了明显退化。3种植被群落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16:0,16:1w7c,9Me15:0w,18:1w12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布量最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相似规律,MS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小于M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基本能区分出3种不同植被群落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红树林群落土壤营养代谢循环的潜力,特别是关于碳、氮、磷等的循环及酶活性,改变部分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环境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含量,竞争有利环境,迅速扩张实现入侵。

  • 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致病性与传播性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6-11

    摘要: 新型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时发现和阻断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2022-2023年,本实验室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发病鸡群中监测到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和传播。本研究对发病鸡群开展了临床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演化分析,并对分离的代表性病毒进行了鸡致病性以及空气传播性实验。结果表明:1)H3N3最早于2022年12月在华东地区发生产蛋下降的蛋鸡群出现,随后陆续在华东、华北、东北等多个地区的鸡群中监测到,发病群体主要为产蛋鸡,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5%),主要引起产蛋率急性下降(10%-40%);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H3N3病毒为新型重排病毒,由鸡群中流行的H3N8病毒与H10N3病毒重排产生,6个内部基因来源于H9N2病毒;3)与H3N8病毒类似,新型H3N3病毒对鸡高度易感,可在鸡呼吸系统高效复制、排毒,引起呼吸系统严重病理损伤;4)空气传播性实验表明,H3N8病毒不能在鸡之间有效空气传播,而新型H3N3病毒能够在鸡之间有效空气传播。综上,新型H3N3禽流感病毒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传播性,有可能成为新的优势流行病毒,对我国家禽养殖业威胁较大,需要开展其防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