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莞城话声调声学研究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0-11-10

    摘要: 对莞城话中的单音节、双音节声调进行声学分析,测量单音节调值、调型,以及双音节变调情况。实验通过提取基频和半音法归一化处理进行,研究结果与1993年《东莞方言说略》和2010年《东莞粤语语音研究》相比较,揭示变化过程。实验发现,莞城话单字变入调逐渐并入阳上调,而阴平调有分化为两类的趋势:高平调55和降升调323,目前处于混用状态。根据归一化处理将莞城话分为7个单字调。对于双字调,莞城话变调只有高平变调、高升变调两种结果,对比文献发现近年高平变调数目不断增加,高升变调有所减少,这可能与阴平调分化有关。变调较为自由,受到除语音条件外许多可能因素的影响,而且正处于快速的语音变化过程中,变化不平衡、个体差异明显。另外,对于粤语这种“非连读性变调”能否被称为“变调”,学术界仍有争议。

  • 日间光暴露对睡眠的优化效果及作用机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光照作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 对机体的昼夜节律与睡眠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日间更多的光照暴露, 特别是晨间高强度光照会显著促进个体的夜间睡眠, 但这一优化效果会受到光照参数和个体特征等的调节。日间光照可以通过前置或延迟机体的生物节律进而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 而日光暴露是否会通过调节睡眠内稳态压力直接影响睡眠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探究日光水平与时间对睡眠的交互影响, 面向特定人群如长期室内办公者、轮班工作人员或睡眠障碍群体构建健康人因照明模式。

  • 日间光暴露对睡眠的优化效果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3

    摘要: 光照作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对机体的昼夜节律与睡眠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日间更多的光照暴露,特别是晨间高强度光照会显著促进个体的夜间睡眠,但这一优化效果会受到光照参数和个体特征等的调节。日间光照可以通过前置或延迟机体的生物节律进而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而日光暴露是否会通过调节睡眠内稳态压力直接影响睡眠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探究日光水平与时间对睡眠的交互影响,面向特定人群如长期室内办公者、轮班工作人员或睡眠障碍群体构建健康人因照明模式。

  • 1957—2019 年山西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暴雨 灾害风险评估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6-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19572019年山西省2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使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自然灾害理论使用决策分析法(AHP)进行暴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山西省暴雨发生时间呈现周期性和季节性;暴雨年际变化存在4 a、9 a、14~15 a和27~28 a 4个时间尺度震荡,且震荡周期在缩短,暴雨发生的频次呈增加趋势;暴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且形成暴雨灾害的几率较大,每年68月期间累积暴雨日数占全年比重高达85.23%,其中7月占比最大,达到45.18%。(2)从空间尺度上看,暴雨多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和海拔较高的山区,整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地区差异明显;以恒山为界,以南区域强降水发生的概率以及暴雨量普遍要高于北部区域,其中垣曲、五台山、阳城年平均暴雨量在65 mm以上,累积暴雨日数超过60 d。(3)通过对山西省暴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山西省暴雨灾害综合风险等级空间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运城盆地东北部属于高风险区,而山西省东北、西北地区则属于低风险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

  • 孤独症脑自发活动动态性及其整合的异常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分类: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4-02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病因未明,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发育疾病。目前大多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 R-fMRI)研究仅考察了ASD患者脑活动的静态特征,忽视了动态特征。近期研究发现,不同R-fMRI局部指标的动态性之间存在一致性。本研究基于ASD公开数据库,使用滑动时间窗方法系统计算了480名ASD患者和539名健康对照(typical control, TC)被试的主流R-fMRI局部指标的动态性及R-fMRI局部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动态特征,并考察了这些指标与ASD行为指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ASD患者在外侧额叶呈现出动态性显著升高,该现象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 DC)的动态性中都有体现。我们也发现ALFF、DC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的动态性在视觉相关脑区,如梭状回、距状沟和舌回呈现下降。在进一步考察了这些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动态特征后,发现ASD患者的一致性动态特征显著低于TC组被试,表现出显著下降的功能整合能力。我们的结果表明ASD患者存在着脑自发活动动态性及其整合的异常。

  • 不同树叶凋落物对人参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5-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树种选择是林下山参护育成败的关键,研究树叶凋落物对人参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旨在为林下山参护育选择适宜林地及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添加5.0 g色木槭Acer mono.Maxim.var.mono(A)、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B)、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C)、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D)、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E)树叶凋落物到土壤中,种植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后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树叶处理后人参土壤性质发生改变,土壤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壤5.91(P P P P < 0.05),而真菌Ascomycota是针叶林分解的关键微生物。进一步从不同分类水平上得到特定树叶凋落物的特异细菌和真菌。典型相关分析(CDA)表明细菌Bacteroidetes、Chloroflexi、Actinobacteria及真菌Basidiomycota、Zygomycota、Chytridiomycota及Ascomycota的位置及多样性的改变均与土壤因子SMBN、TN、AP、SOC、AK、C/N、pH有关。综上所述,添加不同树叶后不仅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同时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树叶处理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导致人参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本结果对于林下参选地和农田栽参土壤微生物改良具有理论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