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创新模式探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进入21世纪科技信息技术的时代,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方便着我们的生活,而且人们也被媒体网络影响着。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人们的需求,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科技创新时代的发展,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词汇出现:"融媒体"。融媒体是指运用多种传播媒介的共用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把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加工,做到资源共享。在这样的融媒体时代环境下,对记者的采访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记者在采访模式上必须结合融媒体时代的需要。本文论述了在融媒体时代下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及采访创新模式的探究。

  • 多类型分类器融合的文本分类方法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18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传统的文本分类方法大多数使用单一的分类器,而不同的分类器对分类任务的侧重点不同,就使得单一的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每个特征提取方法对特征词的考虑角度不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多类型分类器融合的文本分类方法。该模型使用了word2vec、主成分分析、潜在语义索引以及TFIDF特征提取方法作为多类型分类器融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并在多类型分类器加权投票方法中忽略了类别信息的问题,提出了类别加权的分类器权重计算方法。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多类型分类器融合方法在二元语料库、多元语料库以及特定语料库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性能,类别加权的分类器权重计算方法比多类型分类器融合方法在分类性能方面提高了1.19%。

  • 数字人文项目发展的特色和建议——基于对国际数字人文获奖项目的评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数字人文奖"是国际数字人文领域的权威奖项之一,通过对获奖项目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数字人文领域"优秀项目"和"实用工具"的共性,总结失败项目的不足。[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法、内容分析法和信息计量梳理"数字人文奖"历年获奖项目,归纳总结获奖项目的特点和不足。[结果/结论] 提出数字人文的工具开发应以代码开源和用户需求为导向;项目实践应以关联数据、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资源描述框架(RDF)和人工智能技术(AI)为主要技术框架;资金或资源受限的项目可选择"最小计算"为实践模式。

  •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附1例报告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角化不良症(dyskeratosis congenita, DC)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DC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外周血DNA, PCR扩增DC的7个热点基因,包括DKCI,TERT,TERC,TINF2,NOP10,NHP2,WRAP53,进行DNA测序和基因分析。结果患儿外周血标本检测出DKC1基因中一个半合子变异:c.85-15T>C。其母亲为相应变异杂合携带者,并出现部分先天性角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如指(趾)甲变形等。结论当低龄患儿出现典型皮肤豁膜改变、骨髓衰竭、肿瘤易感性、有肿瘤家族史时,应考虑到DC可能。早期行相关基因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

  • 半蒴苣苔复合群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物种界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形态变异幅度大,曾包括多个变种;分布范围广,在多种类型的生境基质上皆有分布。本研究包括典型半蒴苣苔和与之近缘,且曾被归为其变种的翅茎半蒴苣苔(H. pterocaulis),以及我们新发现的与两者形态上分别最相近的另两种变异类型,对其关键形态、微形态的多样性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结合查阅标本、文献资料以及长期的野外追踪调查,统计分析了半蒴苣苔不同类型间的地理和生境分布;此外,通过DNA证据,初步重建各物种及变异类型间的系统发育和单倍型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茎、叶、花和开花物候等多性状组合能够区分半蒴苣苔复合群各类型。(2)半蒴苣苔复合群四类型间在叶表皮细胞形状和气孔分布等方面无甚区别;而在表皮毛的有无、复表皮层数、维管束数量和排布存上存在差别,或有助于分类。(3)典型半蒴苣苔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至南部,向南延伸至越南北部,在石灰岩、丹霞等生境基质上皆有分布;翅茎半蒴苣苔仅分布于广西桂林市小部分区域的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而另两种变异类型则分布更为狭域,仅分布于桂林市永福县一个或相邻的数个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4)DNA单倍型网络图分析表明,半蒴苣苔复合群四类型各自独享单倍型;但重建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则表明,金钟山居群与翅茎半蒴苣苔聚为一支,两者亲缘关系最近但相互之间不成单系,金钟山居群是否为独立物种还需更多证据加以检验,而半蒴苣苔则与永福半蒴苣苔两者间互为单系,支持两者为独立物种。

  • Ni/W/C粉等离子原位冶金生成粗晶碳化钨复合材料的性能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 Ni/W/C 为粉末原料用等离子原位冶金法制备了大颗粒 WC 合金球钉增强 Q345 耐磨钢板,用扫描电镜 (SEM)、电子探针(EMPA)、X 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对球钉的组织成分、物相组成以及显微硬度进行 表征,研究了这种大颗粒碳化钨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粉末比例,40%Ni 含量的球钉表面成型 光亮、致密,与基体板的结合力强,内部的WC大颗粒分布均匀,其平均尺寸约为80 μm,最大尺寸约为100 μm,基 体相为(Fe,Ni),还有网格状的 Ni17W3 和(Fe,Ni)共晶组织。球钉的平均显微硬度为 1183.517HV0.1,大颗粒 WC 的 显微硬度最大值为 2078HV0.1。

  •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评价门诊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3-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 CGM 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基于回顾性 CGM 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者血糖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2021 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使用口服降糖药的 T2DM 患者 88 例,其中男 60 例、女 28 例,给予 CGM。入组患者给予门诊教育,即第1~3 天维持原降糖治疗方案及生活习惯;第 4 天下载并分析 CGM 数据,结合患者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第 6 天取下 CGM 传感器和记录器,下载数据。比较第 2 天和第 5 天动态血糖数据[24 h 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结果 基于 CGM 结果,给予门诊教育后(第 5 天)T2DM 患者的MBG 由(8.34±1.97)mmol/L 下 降 到(7.85±1.65)mmol/L,TIR 由(78.21±24.64)% 上 升 到(84.28±21.87)%,MAGE 由(4.53±2.25)mmol/L 下降到(3.80±1.80)mmol/L(P<0.05)。按糖尿病病程、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病程<10 年组和病程≥ 10 年组干预后 MBG 均较干预前降低,病程 <10 年组 MAGE 和标准差(SD)较病程≥ 10 年组降低(P<0.05);按年龄分为 <65 岁和≥ 65 岁两组,干预后两组人群 MBG 较干预前降低,<65 岁人群 MAGE 和 SD 较病程≥ 10 年组降低(P<0.05)。结论 基于 CGM 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门诊 T2DM 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 MBG、提高 TIR 水平,改善血糖变异度;<65 岁、糖尿病病程 <10 年的患者获益更大。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筛选出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2010年 12月~2015年 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 POEM治疗的 4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长、隧道开口方式、肌切开方式、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等资料。结果 43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 28.7%(126/439)。中位随访时间 6个月(1月~48月),症状缓解率 94.5%(344/364),术前 Eckardt评分vs术后 Eckardt评分 6.7±1.5(2~10)vs1.2±1.1(0~5)(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年度(以 2015年为参照,2011年之前 OR=9.454,95% CI 为 2.499~35.76;2012 年 OR=2.177,95% CI 为 0.794~5.974;2013 年 OR=3.975,95% CI 为 1.904~8.298;2014 年 OR=1.079,95% CI 为 0.601~1.940)、隧道开口方式(以纵行开口为参照,倒 T 型开口 OR=0.369,95% CI 为 0.165~0.824;横行开口 OR=0.456,95% CI 为0.242~0.859)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肌切开方式(以眼镜式为参照,渐进全层肌切开OR=0.363,95% CI为0.059~2.250;内环肌切开 OR=2.137,95% CI为 0.440~10.378;内环肌切开+球囊塑形 OR=4.385,95% CI为 0.820~23.438;全层肌切开复发率为 0)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随年度推移并发症发生风险逐渐减小,在 3种隧道开口方式中倒 T型开口对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最优。综合复发、手术时长等因素,渐进全层肌切开较其他肌切开方式表现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