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智能、沉浸、深融:冬奥报道智能媒体升维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各项技术走向融合,赋能体育赛事报道的视听表达和传播的深度变革。“科技冬奥”符号下的冬奥会报道呈现出智能、沉浸、全媒体传播等特征,一定意义上说,“智能媒体”正在从概念走向快速发展期。

  • 作物多样性种植对农田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作物多样性种植在中国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 利用 多样性种植控制虫害成为全世界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作物多样性种植直接影响农田害虫的发生、危害、行为。许多研究表明, 农作物多样性种植, 害虫数量和危害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 作物多样性种植不仅不能减轻害虫的危害程度, 甚至还会加重其危害程度。多样性种植不仅影响天敌昆虫数量,而且影响其寄生率或捕食率, 并通过影响其定向行为、搜索行为、转移行为等影响其活动能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物多样性种植对农田害虫及天敌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 并讨论了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作物多样性种植对昆虫影响机制的7 种假说(物理阻隔假说、视动反应假说、寄主植物气味掩盖假说、驱避性化学物质假说、植物气味组成改变假说、天敌假说、资源密度假说)和1 种理论(适宜性/非适宜性降落理论), 这些假说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阐明多样性种植对昆虫的影响机理, 但是没有一种假说或理论能够全面阐明多样性种植控制害虫的生态机制。

  • 作物多样性种植对农田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作物多样性种植在中国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 利用 多样性种植控制虫害成为全世界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作物多样性种植直接影响农田害虫的发生、危害、行为。许多研究表明, 农作物多样性种植, 害虫数量和危害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 作物多样性种植不仅不能减轻害虫的危害程度, 甚至还会加重其危害程度。多样性种植不仅影响天敌昆虫数量,而且影响其寄生率或捕食率, 并通过影响其定向行为、搜索行为、转移行为等影响其活动能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物多样性种植对农田害虫及天敌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 并讨论了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作物多样性种植对昆虫影响机制的7 种假说(物理阻隔假说、视动反应假说、寄主植物气味掩盖假说、驱避性化学物质假说、植物气味组成改变假说、天敌假说、资源密度假说)和1 种理论(适宜性/非适宜性降落理论), 这些假说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阐明多样性种植对昆虫的影响机理, 但是没有一种假说或理论能够全面阐明多样性种植控制害虫的生态机制。

  • 车联网环境下基于重复博弈的恶意车辆节点检测机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9-04-01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车联网内部存在的虚假信息攻击,以及节点动态变化快及密集程度不同造成的恶意车辆节点检测机制效率低下,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博弈的恶意车辆节点检测机制。首先,根据车辆在信息交互中的行为建立重复博弈模型,并利用生成的节点收益计算出信任值与动态阈值,经二者比较,筛选出可疑的恶意车辆节点;其次,通过权值投票算法从可疑的恶意车辆节点中判定出恶意车辆节点;最后,从邻居列表中选取信任值最高的下一跳车辆节点进行合作。仿真和分析表明,与现有的相关机制相比,该机制提高了对虚假信息攻击的检测率,降低了误检率。

  • 社区自我管理干预后不同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情况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糖尿病自我管理是减少疾病影响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糖尿病自我管理研究多以干预后短期效果评价为主,对长期效果的追踪报告较少。目的评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的影响。方法 2014年在北京市房山区招募500名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241人)和干预组(259人)。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随访服务,干预组接受3个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干预。在干预前、3个月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2年、5年分别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疾病信息、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小组活动主效应并分析小组活动与干预后不同时间的交互效应。结果  调整协变量后,小组活动干预与干预后不同时间对体质指数(=-0.33, 95%CI: -0.62 ~ -0.05)、空腹血糖(=-1.03, 95%CI: -1.71 ~ -0.35)、甘油三酯(=-0.54, 95%CI: -0.93 ~ -0.14)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干预前干预组体质指数比对照组低0.31 kg/m2,干预3个月后比对照组低0.64 kg/m2;干预前干预组空腹血糖水平比对照组高0.19 mmol/L,干预后2年比对照组低0.84 mmol/L;干预前干预组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高0.03 mmol/L,干预后5年比对照组低0.51 mmol/L。两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控制有短期效果,对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控制仍可能有长期效果。

  •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对比呋喹替尼单药后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已进入靶免治疗新时代,目前关于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对比单用呋喹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罕见报道。目的 观察呋喹替尼与PD-1抑制剂联用后线治疗三线及以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了自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呋喹替尼组(n=28)和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组(n=47)。主要研究指标为两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单药组和联合组的ORR分别为7.1%和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DCR分别为67.9%和89.4%,两组患者DC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单药治疗组的中位 PFS 时间为4.5个月(95% CI:3.0~6.0)、联合治疗组的中位 PFS 时间为6.4个月(95% CI:5.3~7.5),两组间PFS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此外,分析了不同类别PD-1抑制剂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提示呋喹替尼联合不同类型PD-1抑制剂之间的PFS无显著差异(P=0.361)。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与单药组相比,在联合治疗组的患者中观察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43),除此之外,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与呋喹替尼单药治疗相比,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 基于科学学理论的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8

    摘要: 目的 在梳理与科技期刊相关的科学学理论基础上构建科技期刊影响力“五力模型”,并提出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路径及策略。 方法 利用文献调研、深入访谈、概念辨析等方法,从科学知识生产、流动、传播等方面构建期刊影响力“五力模型”,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结果 提出科技期刊影响力包括知识力、说服力、管理力、表现力和传播力5个方面,以这5方面构建科技期刊影响力“五力模型”。 结论 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善用知识活动理论,提升科技期刊知识力;深入理解范式理论,提高科技期刊说服力;重视科学界的马太效应,增强科技期刊管理力;发挥结构洞优势,展现科技期刊表现力;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功能,加强科技期刊传播力。

  •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方法 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于我 中心收治拟行全弓置换术治疗的6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围术期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的36例患者设置为乌司他丁(UTI) 组,未使用乌司他丁的3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CTL)组。UTI组入院至术后3 d使用乌司他丁300 000 U静脉滴入, 每8 h/次,手术 中体外循环每2 h使用乌司他丁300 000 U。观察UTI组和CTL组手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选择性顺行脑灌 注(ACP)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最低直肠温度,以及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BACP)、单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UACP)例数;两组 患者术后第1、 3、 5天血液指标:包括UTI组和CTL组患者动脉血乳酸、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氧合指数以及 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包括再次开胸止血、ICU时间、长期机械通气、术后肾功能不全血滤治 疗例数、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PND)和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TND)例数,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UTI组和 CTL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ACP时间、BACP和UACP方式选择、术中最低直肠温度上无明显差异 (P>0.05)。与CTL组比较,UTI组术后第1天血乳酸较低, 第1、 3、 5天氧合指数较高, 第1天 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较 低(P<0.05);UTI组和CTL组患者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再次开胸止血、术后肾功能不全 血滤治疗例数、气管切开、PND和TND例数,院内死亡例数无明显差异。与CTL组比较,UTI组患者ICU滞留时间较短,长期机 械通气、肺部感染例数较少(P<0.05)。结论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肺脏保护作用明显,有临床 意义,并能降低脑损伤特异指标表达,但脑保护作用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 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N2O、CO2 和CH4 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 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 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基于2001 年开始的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8 年10 月冬小麦播种时开始, 连续两个作物轮作年动态监测了秸秆整秸覆盖免耕播种(M1)、秸秆粉碎覆盖免耕(M2)、秸秆粉碎还田旋耕(X)、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F)和无秸秆还田深翻耕(CK, 代表传统耕作方式)5 种情况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N2O、CO2 和CH4 排放通量, 并估算其排放总量。试验期间同步记录每项农事活动机械燃油量、灌溉耗电量、施肥量, 依据燃油、耗电和单位肥料量的碳排放系数统一转换为等碳当量, 测定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 估算农田碳截存量, 根据每个分支项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估算了5 个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结果表明,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是N2O 和CO2的排放源, 是CH4 的吸收汇, 每年M1、M2、X、F 和CK 农田土壤N2O 排放总量依次为2.06 kg(N2O-N)·hm-2、2.28 kg(N2O-N)·hm2、2.54 kg(N2O-N)·hm2、3.87 kg(N2O-N)·hm2 和2.29 kg(N2O-N)·hm2, CO2 排放总量依次为6 904 kg(CO2-C)·hm2、7 351 kg(CO2-C)·hm2、8 873 kg(CO2-C)·hm2、9 065 kg(CO2-C)·hm2 和7 425 kg(CO2-C)·hm2,CH4 吸收量依次为2.50 kg(CH4-C)·hm2、1.77 kg(CH4-C)·hm2、1.33 kg(CH4-C)·hm2、1.38 kg(CH4-C)·hm2 和1.57 kg(CH4-C)·hm2。M1 和M2 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增温潜势(GWP)均为负值, 表明免耕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为大气的碳汇, 去除农事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等当量碳, 每年农田生态系统净截留碳947~1 070 kg(C)·hm2;其他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的GWP 值均为正值, 表明温室气体是由系统向大气排放, CK、F 和X 每年向大气分别排放等当量碳3 364 kg(C)·hm2、989 kg(C)·hm2 和343 kg(C)·hm2。故华北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 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是最优化的耕作措施, 其温室效应相对较低, 而又能保证较高的经济产量。

  • “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区域极端气候风险评价及应对策略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情景下,高温热浪、极端降水、极端干旱和风暴潮事件在“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均呈增强趋势,严重威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文章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评估尺度粗且单一、应对策略薄弱等问题,围绕极端干旱、极端降水、高温热浪、风暴潮 4 类代表性极端气候事件,建立了多尺度极端气候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完成了千米、百米和十米尺度的风险评估工作,实现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 4 类极端气候风险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的把握,为更合理、有效地应对灾害,减少和转移灾害风险,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等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