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开放流动体系中方解石和蒙脱石的溶解试验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20-03-26

    摘要: 水-岩(土)化学作用(CWRI)在降雨诱发的滑坡孕育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雨水溶蚀作用会对岩土体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会生成大量次生黏土矿物。溶蚀损伤和次生黏土矿物在滑面的富集致使滑面抗剪强度降低,是滑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高压开放流动体系模拟滑面所处的力学化学环境,以滑面常见矿物——方解石和蒙脱石为例,研究滑面矿物溶蚀反应的速率和控制因素,从而揭示滑面形成机理及其过程动力学/力学化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1)矿物溶蚀速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同矿物对于压力的响应不同;2)随着溶液的pH值降低,H+活度逐渐增大,矿物溶溶蚀速率显著增加;3)矿物溶蚀的流速效应十分复杂,与压强、pH和矿物种类均有关;4)矿物溶蚀时并不满足化学计量关系。上述实验结果揭示:滑面上溶蚀作用与土体的损伤和滑面强度的演化紧密相关,滑面深度、矿物种类以及地下水的酸碱度共同决定着滑面上矿物溶蚀速率和转化特点。滑面深度的增加或易溶蚀矿物的增加,加速滑面的的形成过程。地下水的酸度增加会加速水-岩反应速率,从而加快滑面强度降低的速度。

  • 元宇宙的概念和应用场景:研究和市场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的学术文献与技术报告,概述了"元宇宙"概念的嬗变,并且对过去和当下的一些元宇宙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回顾。本文认为"元宇宙"的概念变化的重要特点是其涵盖性自诞生以来不断增强,而不断产生的新技术持续反哺"元宇宙"的蓝图进行扩张。对于技术的革新,在保持乐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它们在和现有社会架构融合时产生的张力。

  • θ频段(4~8 Hz)的活动反映了汉语口语产生中音节信息的加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大脑的神经振荡往往反映了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语言理解的研究发现大脑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的加工密切相关, 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探究语言产生过程中大脑特定频段活动与音节加工的联系。我们通过EEG时频分析技术, 采用掩蔽启动范式, 考察了23名健康被试在图片命名过程中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加工过程的关系。行为结果发现, 当启动词和目标图名称之间存在音节相关时, 个体的命名反应时快于音节无关的条件, 而音素相关条件的命名反应时慢于音素无关条件。时频结果发现, 在刺激出现后的270~460 ms, 音节相关条件下个体θ频段神经振荡的能量显著低于音节无关条件, 音素相关与音素无关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 我们认为汉语口语产生中大脑θ频段的活动反映了对音节的加工, 从神经振荡指标上为音节是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提供了证据。

  • theta频段反映了音节编码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6

    摘要: 大脑的神经振荡往往反映了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语言理解的研究发现大脑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的加工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探究语言产生过程中大脑特定频段活动与音节加工的联系。我们通过EEG时频分析技术,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了23名健康被试在图片命名过程中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加工过程的关系。行为结果发现,当启动词和目标图名称之间存在音节相关时,个体的命名反应时快于音节无关的条件,而音素相关条件的命名反应时慢于音素无关条件。时频结果发现,在刺激出现后的270~460 ms,音节相关条件下个体θ频段神经振荡的能量显著低于音节无关条件,音素相关与音素无关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我们认为汉语口语产生中大脑θ频段的活动反映了对音节的加工,从神经振荡指标上为音节是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提供了证据。

  • 滴灌时长对伊犁河流域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阐明新疆伊犁河南岸灌区不同滴灌应用年限下新开垦耕地土壤水分分布和土壤全氮及有机质分布,进一步了解干旱区荒地引水灌溉开垦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本文以伊犁河流域连续新开垦地区——伊犁河南岸灌区管理处为研究区,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不同滴灌应用年限(1 a,2 a,3 a,4 a)以及未开垦荒地(CK)0~60 cm剖面土壤水分、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揭示滴灌应用年限对滴灌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垦土地土壤含水率会随滴灌应用年限延长而增加,种植和灌溉会改善新开荒地的土壤水入渗条件,有利于耕作层水分调蓄;新垦土地各层土壤全氮会随滴灌应用年限增加而增加,且随深度增加分布趋势由开垦前先减少后增加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在0~30 cm土层出现表聚现象;不同滴灌应用年限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年限增加而增加,开垦种植增加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在0~20 cm土层明显富集;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相关标准,研究区荒地开垦后土壤养分全氮及有机质均提高了一级;新开垦耕地灌溉1~4 a,冬小麦产量随滴灌应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养分及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现行的灌溉制度及作物秸秆残留。

  • Measuring colloidal forces between clay microparticles with optical tweezers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0-03-26

    摘要: The interaction forces between clay micro-partic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croscopic strength behavior of clayey soils. Optical tweezers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lay micro- particles. This technology uses a highly focused laser beam to manipulate small objects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a force transducer for the measurement of forces on the order of pico-Newtons (pN). Polystyrene beads were first used to measure the surfac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ystyrene beads and clay particles for accurate calibration of the system because of their perfectly spherical shape and optical homogeneity, and were successful in obtaining force mea- surements within the range of 20 pN. Subsequently the interactive force was measured when a small clay particle was moved along the surface of a large clay particle. The force measured varies as the interaction of clay surfaces may evolve along their relative motion, leading to force measurements up to 40 ∼ 80 pN.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a promising potential of optical tweezers in exploring the complex micro-scale phenomena in clay minerals.

  • 滑面粘土FIB-SEM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0-03-26

    摘要: 本文通过原位分析计算,获得滑面、邻近面特征粘土矿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矿物粒径及孔隙率,实验以清晰可靠的物理图像和测试数据揭示滑面、邻近面矿物成分、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差异,从而揭示土质斜坡破坏、滑面强度降低的物理路径和机制。实验采取新鲜未经后期风化滑带土,用AMICSCAN矿物分析电镜集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最新一代(第三代)的矿物自动分析软件AMICS(Automatic Miner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System,分辨率可达0.5μm像素)和超大面积高分辨成像软件为一体的矿物分析和结构分析系统,依据矿物原子比例的唯一性,在识别矿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其次,利用 FEI 公司的Helios NanoLab-650 聚焦电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并结合X 射线能谱仪(EDS)/以电镜的高分辨率背散射电子二维图像与能谱仪测得的特征谱相结合,借助Avizo Fire 软件基于能谱的点、线元素扫描图像和每间隔一微米扫描得出500帧聚焦电子束扫描电镜图像结合,可视化重建并计算滑带土的孔隙空间三维分布状态,并通过体积比近似折算成含量比,为揭示滑面形成路径和机理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证据。实验显示:1)微米尺度上,滑面、邻近面之间可见明显的分界,滑面厚度不均匀,在10纳米分辨率的背散射图像上,滑面结构致密孔隙小且较难分辨;2) 宽17微米,高19微米的立方体扫描切割3维立体滑带土样中,滑面部分孔隙率0.0331,邻近面部分孔隙率0.0754,邻近面孔隙率约为滑面的2.3倍;3)能谱仪特征谱图像和数据显示,滑面上蒙脱石特征元素Na、Ca、Mg峰明显,并且在分界线附近出现跳水式的陡降,证明滑面上蒙脱石富集,而邻近面却未检出蒙脱石;4)邻近面伊利石特征元素K高于滑面,即邻近面伊利石含量明显高于滑面。实验用清晰的物理图像和准确的能谱数据证实:滑面、邻近面存在矿物成分和结构的显著差异,滑面孔隙率低有可能是因为滑面上覆土体压力造成的。本文首次以原位实验的方法揭示滑面、邻近面矿物成分、孔隙率和结晶度及粒度空间差异,为揭示滑面演化路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最终建立滑面、土体跨尺度演化模型,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滑面、邻近面成分结构差异、宏观强度、微纳尺度结构对比分析、以及矿物演化动力学过程分析。

  • 核天体物理实验中的原位正电子湮灭测量方法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4-10

    摘要: 在核天体物理关心的热核反应中,有一些可以产生短寿命的正电子放射性产物,这些反应产物发射的正电子会在靶中与电子发生湮灭,继而产生一对能量为511 keV的γ射线,可以通过测量这一对γ射线来得到反应产额,从而计算出核反应截面以及天体物理S因子。以往的实验通常将靶辐照后转移到屏蔽体内进行离线活度测量,近期有研究提出了在实验终端上原位测量正电子湮灭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借助511 keV-511 keV γ射线对的方向相反特性,利用探测阵列的对向单元进行空间符合测量,压制本底干扰。本文基于近期自主研发的大型模块化BGO阵列LAMBDA-II,在地面实验室利用强流质子束打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和验证,为将来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核天体物理研究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