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棘果油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沙棘油有植物抗氧化、抗炎症及抗肿瘤多种药理作用。为了探讨沙棘果油对.H2O2造成氧化性损伤的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性,该研究选择了.H2O2 对.RAW264.7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首先通过.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实验检测沙棘果油体外抗氧化能力;再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 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信号,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沙棘果油对.H2O2 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和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结果表明:(1)与维生素.C 的抗氧化能力相比,沙棘果油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当沙棘果油浓度在小于.4.9%时,沙棘果油的抗氧化能力大于维生素.C; (2)MTT法发现,浓度3.125%的沙棘果油对H2O2损伤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3)DHE检测发现,同一时间点,随着沙棘果油浓度增加,DHE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在不同检测时间随着沙棘果油浓度增加,DHE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沙棘果油对过氧化氢诱导的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有一定修复作用,可能与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受到抑制有关,它具有抗氧化性损伤的潜能。

  • 不同基质上快步麻蜥的运动表现及其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采自新疆霍城县图开沙漠的22只(12雌,10雄)成体快步麻蜥(Eremias velox),测量其11项外部形态特征及体重,并在最适温度下进行运动性能测试,探讨不同基质上快步麻蜥的运动表现及其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快步麻蜥雄性个体的头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在泥土基质上,雄性个体的最大冲刺速度显著大于雌性个体,而雌性个体的耐力显著大于雄性个体。雄性个体的头体长与泥土基质上的最大冲刺速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重均与沙子基质上的最大冲刺速度呈显著负相关。基质类型影响雄性个体的最大冲刺速度,表现为其在泥土基质上的最大冲刺速度和加速度均显著大于沙子基质。而雌性个体的耐力受基质类型影响,表现为在沙子基质的耐力显著小于其余基质。这样,快步麻蜥的最大冲刺速度与耐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权衡,且形态特征和基质类型对不同性别快步麻蜥运动表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 敏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9-0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两性异形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一般是由于雌雄两性在生活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导致, 它反映了两性在不同选择压力作用下适应的结果。为研究敏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于2014—2017年在新疆北部地区捕捉的152号活体进行8项形态学指标测量,怀卵雌性室内暂养用于收集繁殖数据。结果表明:敏麻蜥的雄性成体具有更大的头部、四肢以及更长的尾部,这是受性选择驱使;两性间局部形态的两性异形与异速增长无关,表明两性之间的差异可能在亚成体阶段乃至幼体阶段就已形成;雌性受繁殖力选择作用而具有更大的腋跨距,雌性通过增加对单个卵的投入,以及增加窝卵数来提高繁殖输出;雌雄两性间的断尾率与咬痕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性选择作用在两性尾部上的选择压力相等,因为性选择作用下的雄性间竞争与雌雄个体的交配过程均有咬尾行为。表明,性选择与繁殖力选择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敏麻蜥局部形态的两性异形,并使头体长表现为雌雄同型。

  • 三数值加工系统假说:数值加工机制新探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数值加工的机制是数量认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三数值加工系统假说从新的角度阐释了各种数值加工机制的关系, 它认为认知系统通过三种不同的机制来快速分析非符号刺激的数值:感数(subitizing)机制精确地分析1~4个刺激的数值; 数量(numerosity)机制分析密度适中的刺激点阵的数量, 加工误差正比于被分析的数量, 符合韦伯定律; 当刺激的密度超出一定范围时, 密度(density)机制通过分析刺激密度来推断刺激的数量关系, 加工误差正比于被加工数值的平方根。一系列研究证实, 这三种数值加工机制具有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脑电特征。未来研究需要探讨数量机制是否分别与感数机制、密度机制存在平行激活, 从而阐明三种数值加工机制的作用关系。

  • 三数值加工系统假说:数值加工机制新探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09

    摘要: 数值加工的机制是数量认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三数值加工系统假说从新的角度阐释了各种数值加工机制的关系,它认为认知系统通过三种不同的机制来快速分析非符号刺激的数值:感数(subitizing)机制精确地分析1~4个刺激的数值;数量(numerosity)机制分析密度适中的刺激点阵的数量,加工误差正比于被分析的数量,符合韦伯定律;当刺激的密度超出一定范围时,密度(density)机制通过分析刺激密度来推断刺激的数量关系,加工误差正比于被加工数值的平方根。一系列研究证实,这三种数值加工机制具有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脑电特征。未来研究需要探讨数量机制是否分别与感数机制、密度机制存在平行激活,从而阐明三种数值加工机制的作用关系。

  •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0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译2003年和2013年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自然景观特征、生态学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3项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2个层次的景观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层的权重,定量分析了2003-2013年间研究区域的景观自然性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距离的环状带对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的影响,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3年间,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景观自然性降低,降幅为9.17%,景观自然性有随着距离自然保护区距离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景观自然性变化的自然驱动力为气候、水文、植被演替,人为驱动力为人类开发活动和政策导向。据此,提出3条建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区域的自然性,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基于图形学的致旱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图形学分析技术,采用追踪算法、矢量分析法,利用常规MICAPS数据、NEC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EC细网格资料,对我国西北地区致旱天气系统进行识别试验。通过试验,得到如下结论:① 依据天气学定义,利用追踪算法能够成功识别高空槽、高空脊等主要系统,并可得到其曲率特征;② 利用该方法识别天气尺度系统,系统中心识别率高达90%以上、平均误差小于0.5°,而高空槽识别准确率为74%~87%,平均识别误差为0.7°~1.4°。利用风场进行订正后,准确度明显提高、误差有所减小,基本可以满足干旱预测、预报业务需求。

  • 复合涂层体系浸泡失效过程电化学阻抗谱特征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通过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环氧防锈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P1)和环氧防锈底漆/氯化橡胶面漆(P2)两种复合涂层体系在60℃、3.5%NaCl溶液中恒温浸泡失效过程,得到不同浸泡时期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电化学阻抗谱中Bode图、涂层电阻、高频电容及特征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浸泡初期,复合涂层体系低频阻抗值和涂层电阻下降较快,而后下降速率减缓,浸泡中期出现小幅度波动现象;高频电容和特征频率前期增大缓慢,后期增大速率加快,浸泡中期出现小幅度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