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蛋白质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对杂交鲟幼鱼肝脏谷氨酰胺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幼鱼肝脏谷氨酰胺(Gln)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以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鱼粉为蛋白质源,设2个α-酮戊二酸(AKG)添加量(0和1%),配制4种试验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7.65±0.04) g的杂交鲟幼鱼5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 AKG显著提高肝脏Gln含量和谷氨酰氨合成酶(GS)活性(P0.05)。蛋白质源对肝脏Gln含量、GS活性和AL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且蛋白质源和AKG添加量对肝脏Gln含量、GS活性和ALP活性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中添加1% AKG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且蛋白质源和AKG添加量对肝脏各抗氧化指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中添加1% AKG显著提高肝脏GH、IGF-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杂交鲟幼鱼饲料中添加1% AKG可以通过提高肝脏中GS的活性进而提高Gln的含量,通过提高肝脏中GSH的含量进而降低MDA的含量,并可提高肝脏中生长相关基因GH、IGF-Ⅰ的表达。

  • 不同时间尺度的MOS方法对宁夏气温预报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掌握NMC和本地客观产品的气温预报能力,对提高宁夏城镇天气预报质量和全国排名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9年1月~2014年12月T639和ECMWF两种模式产品及宁夏20个国家级观测站气温资料,采用资料按月和季划分的2种MOS方法,预报未来168 h最高、最低气温,运用宁夏现行的检验评估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并与预报员(YBY)和中央气象台指导产品(NMC)对比,结果表明:MOS方法预报宁夏气温,整体预报效果优于NMC,资料按月划分的MOS预报效果优于资料按季划分,ECMOS月和T639MOS月是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最优客观产品;最低气温预报中YBY优于T639MOS月,最高气温预报中ECMOS月优于YBY;两种最优客观预报产品一致的物理量为集中在中低层或地面的相当位温或假相当位温、温度、湿位涡、高度等,但各自还有一些起关键作用的入选因子影响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

  • 基于改进YOLOX 的自然环境中火龙果检测方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2-17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自然环境下果实的精准检测是火龙果采摘机器人执行采摘作业的先决条件。为提高自然环境下果 实识别的精确性、鲁棒性和检测效率,本研究对YOLOX(You Only Look Once X) 网络进行改进,提出了一 种含有注意力模块的目标检测方法。为便于在嵌入式设备上部署,本方法以YOLOX-Nano网络为基准,将 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 添加到YOLOX-Nano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 中,通过为主干网络提取到不同尺度的特征层分配权重系数来学习不同通道间特征的相关性,加强网络深 层信息的传递,降低自然环境背景下对火龙果识别的干扰。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和对比试验,经过训练 后,该火龙果目标检测网络在测试集的AP0.5值为98.9%,AP0.5:0.95的值为72.4%。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比其它 YOLO网络模型,该方法平均检测精度分别超越YOLOv3、YOLOv4-Tiny和YOLOv5-S模型26.2%、9.8%和 7.9%。最后对不同分辨率的火龙果果园自然环境下采集的视频进行实时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 的改进YOLOX-Nano目标检测方法,每帧平均检测时间为21.72 ms,F1值为0.99,模型大小仅3.76 MB,检 测速度、检测精度和模型大小满足自然环境下火龙果采摘的技术要求。

  • 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的表型特征及复发因素探讨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在儿童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目前虽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在儿童中疾病相关表型及复发风险的特征及联系仍未明确。目的 观察血清MOG抗体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的表型特征及复发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54例MOGAD的儿童进行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每次发作时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血/脑脊液的MOG抗体滴度变化、疗效及复发高危因素。采用细胞转染免疫荧光法(CBA)检测MOG抗体。 结果 54例患儿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2岁(0.5岁~15.0岁),男女比例为1:1.07。血清MOG抗体滴度为1:10~1:320。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为最常见的表型( 24/54, 44.4%),其次是视神经炎(ON) (14/54, 25.9%)及脑膜/脑炎(10/54, 18.5%)。10例(10/54, 18.5%)血及脑脊液MOG抗体均呈阳性,2例(2/54, 3.7%)脑脊液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和血MOG抗体为双阳性。在78次脱髓鞘事件中,60/78(76.9%)脑MRI显示急性发作病灶,最常见部位为皮质旁白质(40/60, 66.7%)、视神经(21/60, 35.0%)、基底节区(19/60, 31.7%)、小脑(17/60, 28.3%)、脑干(11/60, 18.3%)和胼胝体(11/60, 18.3%)。40例患儿为单次病程(40/54, 74.1%),主要的临床表型为ADEM(23/40, 57.5%)及非ADEM样脑膜/脑炎(10/40, 25.0%);14例患儿经历了2次及以上的复发病程 (14/54, 25.9%),主要的临床表型为ADEM伴ON(8/14, 57.1%)及复发性ON(3/14, 21.4%)。随访中,8例患儿复发,但急性期MOG抗体滴度未见增加,其中1例由1:100下降至1:32,其余7例患儿抗体滴度无变化。28例(28/54, 51.9%)儿童临床症状完全恢复,11例(11/54, 20.4%)儿童有各种后遗改变,视觉障碍(6/11,54.5%)是最常见的后遗症,部分患者伴有癫痫(5/11, 45.5%),认知障碍(4/11, 36.4%)和运动障碍(2/11, 18.2%)。结论 MOGAD的临床表型多样,儿童常见的表型为ADEM,ON及脑膜/脑炎。MRI损害部位广泛,脑白质营养不良样表型可发生于婴儿期。首次发病为ADEM合并ON者及反复ON为复发的高危表型,大多患儿预后良好,部分可伴神经后遗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