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应对气候变化是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09-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气候变化是具有科学支撑的严肃事实,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巴黎协定》是国际合作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重要进展,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共识。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要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快低碳创新发展。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将不断强化和实施,从而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 软件开源主题识别及演化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8

    摘要: [目的/意义] 软件开源是社会化软件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协同创新运动。通过对国内外软件开源相关研究的主题识别及演化分析,探究软件开源研究领域的阶段性热点和趋势变化规律,为以促进中国软件开源创新进一步优化发展为主旨的学者开展研究梳理方向。[方法/过程] 以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的2001年至2023年5月10日期间的软件开源领域文献作为语料库,采用困惑度指标确定主题数目,训练LDA主题识别模型得到主题-词分布和文档-主题分布,根据主题-词分布对主题进行标识,依据文档-主题分布计算主题强度,进而识别热点主题和归纳演化路径。[结果/结论] 主题识别结果表明,软件开源研究领域存在六个重要主题,分别是贡献动机、商业模式、开源治理、协作模式、开源协议、企业参与;从主题演化角度上看,软件开源在商业模式、开源治理和企业参与主题上近年来具有相对较高的研究热度,开源协议的研究趋势相对稳定,贡献动机和协作模式的研究热度虽然呈相对下降趋势,但自始至终一直保持较高的受关注度。软件开源研究呈现由关注开源动机自发、自治的个人维度到企业、政府参与的组织维度的发展规律。建议学者们关注中国情景下开源生态各类主题研究,为我国开源生态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基于动态模量成像的硬化水泥浆体微观物相的识别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使用动态力学分析的模量成像技术对硬化水泥净浆进行微观层次上的物相识别,根据不同物相弹性性质的差异得到了目标区域的储能模量图,辅以形貌观测、成分分析和原位静态压痕手段,准确识别了未水化颗粒及其周边的高密度(Highdensity,HD)和低密度(Lowdensity,LD)CSH凝胶。结果表明,HDCSH凝胶和LDCSH凝胶的化学成分一致,其各自的典型动态模量分别为36GPa和24GPa,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且该值与同样表征物相弹性性质的压痕模量数值近似,动态模量成像图可给出清晰的物相边界。用该方法分析硬化水泥浆体微观性能,可避免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各物相而引起盲目性和重复工作,有助于有的放矢地研究目标物相。

  • 组织(不)公正对组织报复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组织报复行为是员工因感知组织及其代理人不公正而针对他们采取的惩罚行为, 它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工作场所现象。总结现有综述文献, 存在缺乏系统梳理、不重视解释机制等重要问题。根据(不)公正感知类型复杂性和(不)公正感知主体两个维度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从解释机制角度出发, 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自我控制、情绪和资源理论等解释机制, 并整合不同解释机制, 同时增加对观察者视角的讨论。

  • 组织(不)公正对组织报复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01

    摘要: 组织报复行为是员工因感知组织及其代理人不公正而针对他们采取的惩罚行为,它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工作场所现象。现有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概念上明确了组织报复行为的内涵,将其与相似概念进行了区分,并发展出基于西方和中国情境的测量量表。第二,识别了员工(不)公正感知是造成组织报复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多种(不)公正类型以及其交互作用对组织报复行为的影响。同时,开始探索组织报复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组织报复行为,并出现了针对该现象的综述性论文。 虽然取得上述进展,该领域的研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至今尚未有研究对组织报复行为20多年的研究发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这不仅不利于现有研究之间的分类和对话,还不利于指导未来研究的发展。其次,国内外理论和综述文章主要关注组织报复行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相对忽视了组织(不)公正对组织报复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组织报复行为的现实切题性加之现有研究的上述缺陷,使得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思路,系统地梳理现有研究所采用的理论视角成为组织报复行为研究领域的当务之急。 本研究从(不)公正感知的主体(分为接受者和观察者)以及(不)公正感知类型的复杂性(单个公正类型和多个公正类型交互)两个方面,将现有研究分配到四个研究象限中,从而提供一个研究框架。然后,本文分别对每一个象限内相关研究所采用的理论进行梳理、比较以及整合,弥补现有综述研究忽视理论以及不同理论之间难以对话的缺陷。在接受者视角方面,本研究除梳理了情绪,自我控制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等解释机制外,还将组织行为学中越来越被重视的资源理论与组织公正和员工对组织的报复行为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从资源类型的视角解释(不)公正感知与员工报复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观察者视角方面,本研究梳理了影响观察者做出反应的情绪和认知机制,并比较了观察者与接受者视角下解释机制的差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自我控制、情绪和资源理论等解释机制,并整合不同解释机制,同时增加对观察者视角的讨论。

  • 重大突发事件对粮食安全风险的影响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近年来国际重大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了中国及全球粮食安全。文章从生产、消费、流通3个环节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对粮食安全造成的主要风险。在生产环节,重大突发事件将限制劳动力和农资的投入,进而直接制约粮食的生产;在消费环节,重大突发事件的爆发往往会导致粮食价格的上涨、居民收入水平的下降和食品加工的受阻,进而削弱人们的粮食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在流通环节,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导致国内粮食运输受阻,以及国际贸易中断,进而阻碍粮食生产和粮食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剧粮食危机爆发的风险。中国粮食的高自给率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国内粮食安全,更为国际粮食供需安全创造了空间。文章最后对中国粮食安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ChatGPT赋能数字人文:概念解构、应用前景与现实问题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3-10

    摘要: 目的/意义 ChatGPT是当前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在多个领域展示了其应用潜力。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密切相关,ChatGPT的出现有望赋能数字人文,为数字人文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ChatGPT的涵义、支撑技术,对比传统数字人文工具,总结ChatGPT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结果/结论 ChatGPT在数字人文中的前景广阔,可作为智能研究助理、实现全量文本分析、碎片知识整合、多语种翻译等应用,但语料库数据丰富度和动态更新能力、生成内容的算法伦理和知识版权问题、人文知识的准确性和知识创新能力、多语种输出在结果精准性上的差异等现实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体系的冲击和我国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分析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严重冲击了我国生产供应,加大了国内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文章基于当前疫情导致我国短期生产与出口供给缺口的研究,结合我国在全球生产网络和亚洲生产链的枢纽位置,就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及其引发的我国产业链加速外移风险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引起的产能缺口将对全球生产体系产生冲击,跨国企业将加快生产链布局调整,需密切关注疫情造成部分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最后,就企业复工保障、疫情防控和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态势及风险分析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民为国本,粮为民本,如何在“十四五”时期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各类潜在风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并聚焦分析粮食生产的主要风险因素。文章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将平稳发展,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在“十四五”期末有望达到 6.9 亿吨以上。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主要面临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劳动力约束加大,种子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过度集中,以及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等潜在风险因素。最后,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提出了政策建议。

  • Xception-AS:一种基于Xception算法结构的天体目标自动分类算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Xception结构的天体目标自动分类算法,该算法可有效应用于星系、恒星和类星体的自动分类问题。算法以Xception为基础框架,通过选择最优激活函数,加入注意力机制等方式进行改进。随机选择SDSS-DR16测光图像数据中的11543个星系、10490个类星体和11967个恒星共34000个观测源g,r和i的3个波段的图像作为实验数据,并设计多组实验进行算法验证和测试,综合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得出本文算法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关键指标分别达到了90.26%,90.01%,89.86%和89.85%。相同数据集与其他13种经典和流行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算法的实验测试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Xception-AS算法具有更加优异的分类性能,证明本文算法在解决天体目标自动分类问题具有优越性。

  • 黄酮类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试验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机体免疫系统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免疫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TL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针对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揭示黄酮类化合物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为兽医临床免疫调节中药的研究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 苘麻叶总鞣质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研究苘麻叶总鞣质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苘麻叶总鞣质的提取工艺,同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等评价苘麻叶总多酚、不被吸附的多酚和总鞣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苘麻叶总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丙酮浓度70%、液料比(V/m)15.25:1.00、提取时间2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采收的苘麻叶总鞣质的含量分别为(1.41±0.05)‰、(1.77±0.03)‰和(1.49±0.03)‰;苘麻叶总鞣质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得出了苘麻叶总鞣质的高效提取工艺,且提取的总鞣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移植日C反应蛋白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及预后的预测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移植日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等感染事件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异基因移植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及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以所得临床参考值为临界值将病例资料分为低CRP组和高CRP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及总生存(OS)和复发率等。结果 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为23.3 mg/L(AUC=0.735,P=0.001,95% CI0.623~0.848),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3和0.592;高CRP组粒系平均重建时间较低CRP组延迟0.71 d(P=0.237),巨核系平均重建时间显著延迟4.09 d(P=0.048);高CRP组移植早期败血症及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较低CRP组显著增高(53.5% vs 17.1%,P=0.001;72.1% vs 37.1%,P=0.003),但两组间EB病毒(EBV)血症、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1.9% vs 22.9%,P=0.094;14.0% vs 5.7%,P=0.285, 51.2% vs 45.7,P=0.656);高CRP 组中位随访 318(7~773)d,低 CRP 组中位随访 299(78~747)d,高 CRP 组 2 年 OS 率较低 CRP 组显著降低(42.5% vs78.4%,P=0.022),高CRP组2年累计复发率较低CRP组高(52.3% vs 19.8%,P=0.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CRP水平是移植早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90,95% CI 1.115~23.229,P=0.036)。结论 移植日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高CRP水平提示较高的移植早期败血症和CMV血症发生率以及较差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