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胎膜早破对胎龄<37周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 PROM)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取课题组各协作单位产科登记信息在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出生的胎龄1。(2)调整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分娩方式、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病和5 min Apgar评分1,但病死率和I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M是早产儿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规范处理PROM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NEC、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

  • 河南省某贫困县县级医疗机构2017-2019年高血压及并发症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分析县级医疗机构高血压及其合并症并发症患者住院费用,为县域制定高血压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2017-2019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病案首页诊断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患者相关数据,并匹配市、县医保信息系统中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数据,共获取36565人次住院患者相关信息,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法分析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患者住院费用,单因素分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及2检验。结果 2017-2019年县级医疗机构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住院人次数占县级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数的26.27%,不同职业类型、婚姻状况、医保类型(支付方式)、年龄段的高血压及合并症并发症住院人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7-2019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合并症次均费用分别为7354.52元、6724.16元、7133.39元,次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下降,检查费无明显变化,但住院总费用攀升,高血压及合并症并发症住院医保报销占全县医保报销费用比分别是24.86%、31.41%、33.2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伴并发症、伴合并症并发症患者比例下降,不伴并发症合并症比例升高,55-75岁人群伴合并症、并发症占比较高,非农住院患者中伴合并症、并发症占比较高,城镇职工及贫困救助患者伴并发症及伴合并症并发症比例高。结论 亟需加强对已确诊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发现、确诊、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能力,通过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达到降低医药卫生费用的目的;关注特殊群体,减轻高血压患者疾病负担,提高特殊群体人员身体健康水平;多措并举,提升全域居民对高血压健康意识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 343 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与自我护理意识差异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南疆小海子垦区唯一的市级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分析,了解本垦区民族、性别中合并症的差异性,并探讨以上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的差异。方法 收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43 例住院患者合并症资料,并调查维汉两族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识别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构成比差异性。结果 (1)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维汉两族在性别方面比较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其中维族男女发病率差异性更大(P<0.01,OR=0.883);(2)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汉族男女发病率均比维族高,其中两族间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2型糖尿病:民族内比较,维族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但汉族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同性别比较:维族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女性(P<0.01);(4)维汉两族的自我护理意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汉族明显高于维族(61.4% vs 33.3%,P=0.000);民族内比较显示维族患者无护理意识率明显高于有意识率(P=0.000),而汉族患者有无自我护理意识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结论维汉两族在合并陈旧性肺结核、2型糖尿病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后者符合疾病的区域性、饮食及生活习惯等规律;维族慢支患者在稳定期的自我护理意识较弱,这与该地区慢支急性发作频率较高有密切联系。

  • 界首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降压用药不仅仅要考虑患者血压特征,也要考虑患者并发症情况。现阶段,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比较缺乏。目的 调查安徽省界首市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血压患者服药现状,描述患者服药行为与患者特征之间的关联,探索患者用药调整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基层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21年7—8月从安徽界首市随机抽取48个行政村,通过面对面调查法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特征和服药数据,参照《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将问卷中患者提到的降压药分为如下5类:A类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B类为β受体阻滞剂,C类为钙通道阻滞剂(CCB),D类为利尿剂,E类为单片复方制剂。通过科大讯飞智能语音血压计的后台获取患者上传的近1年血压数据,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服药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用药调整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联合用药”是指服用复方制剂或2种以上降压药,“用药调整”是指患者过去服用其他降压药。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高血压患者3005例,其中男1291例(43.0%)、女1714例(57.0%),平均年龄为(65.5±9.8)岁,高血压服药率为79.1%,联合用药率为40.2%。2376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中,不同类型降压药服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部分患者存在联合用药):E类(39.6%)、C类(35.1%)、D类(20.3%)、A类(20.1%)、B类(3.7%);服用最多的降压药为复方利血平(33.7%)。对于年均血压≥160/100mmHg的患者,仍有12.2%和4.9%未服用降压药。患者联合用药以E类降压药为主。年均“舒张压≥100mmHg”且“患合并症”的患者,调整后A类和C类降压药的服用率增加相对较多,年均“收缩压≥160mmHg”且“未患合并症”的患者,调整后E类降压药的服用率增加相对较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服药年数长(OR=1.042,95%CI=1.031~1.053,P<0.00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OR=1.488,95%CI=1.195~1.853,P<0.001)、合并高血脂(OR=1.267,95%CI=1.052~1.525,P=0.013)、合并心血管并发症(OR=1.394,95%CI=1.166~1.667,P<0.001)、合并脑血管并发症(OR=1.258,95%CI=1.040~1.522,P=0.018)是患者用药调整的促进因素,高龄(OR=0.980,95%CI=0.971~0.990,P<0.001)是用药调整的抑制因素。结论 界首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较高,主要服用E类和C类降压药。基层医生对各类降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对二级高血压患者以及存在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管理,尤其是联合用药策略的应用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