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何因生倦怠,何素调节之?——一项关于倦怠的元分析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存在不一致和差异性的问题,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献中的统计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再统计。[方法/过程] 本研究从68篇实证研究文献中共提取出72组224个效应值进行研究,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归纳为情境和本体两大因素,并提炼出平台类型、文化特征、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用户性别及被试群体5个调节变量。使用元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异质性检验和次群体检验来探讨不同因素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并检验调节变量对社交媒体倦怠影响的显著性。[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和本体因素均对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对社交媒体心理倦怠的影响均强于对社交媒体行为倦怠,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呈现出更高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归纳识别的5类调节因素在本体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仅受到被试群体的调节。

  • 面向的细粒度ADR本体的半自动构建方法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提出一个药物不良反应本体的半自动构建方法,构建的细粒度药物不良反应本体为利用社交媒体挖掘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提供语义资源库。[方法/过程]首先,采用业务层次和语言层次相分离的设计理念,将用户在社交媒体中评论的药物不良反应表示成对象要素-属性要素-描述概念的形式。细粒度体现在社交媒体用户对药物同一不良反应描述概念表达的多样性上。然后,基于深度学习的思想,利用基于word2vec的描述概念候选词抽取算法自动地抽取出更多的描述概念候选词构建本体。[结果/结论]以糖尿病药物的建模实例表明,提出的细粒度药物不良反应本体的半自动构建方案,提高了本体构建的智能化水平,构建的细粒度药物不良反应本体为利用社交媒体挖掘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提供语义资源库。

  • Altmetrics中的事件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为明确社交媒体中学术成果被关注、传播和利用等行为的内涵与意义,对已使用与可挖掘的altmetrics指标进行深度剖析。[方法/过程] 从事件本体视角出发,对社交媒体中与学术成果相关的行为进行抽象,从事件的主体、客体、产出、类型、动机、时间、地点和来源出发,构建社交媒体事件模型,并以Mendeley与Twitter为例进行社交媒体事件的深层次分析。[结果/结论] 目前altmetrics聚合器所提供的指标仅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部分事件,通过对社交媒体事件及其各要素的剖析,发现未来应该纳入其他同样具有学术评价价值的指标,如文献被加入的Mendeley讨论组数量、推文点赞数等。指标利用中需要根据事件的各个要素去评定各指标在不同学术评价情境中的适用程度,同时也要考虑数据采集的方法、频率和限制条件等,以保证指标值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他凝视”视角下印象整饰行为分析——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分类: 数字出版 >> 数字报纸 提交时间: 2023-03-24

    摘要: 近年来,媒介传播格局发生极大变化,面对疫情的不确定风险,人们逐渐从面对面交流向“云交流”转移。微信作为现代用户最常用的社交软件之一,朋友圈就承担起个人进行形象管理的职能。个体竭尽所能将最完美的“前端舞台”展现给微信联系人,使得线上社交呈现出“伪交”状态。文章通过探讨个人“印象整饰”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形式以及形成原因,最终找到恢复朋友圈“原生态”发展的路径。

  • 使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有益还是有害?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社交媒体使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 这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关。中等强度的社交媒体使用会产生社交媒体心流体验, 使注意集中于目标信息, 并为个体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社会奖励和情感支持, 对执行功能有益, 但高、低强度社交媒体使用则会损害执行功能。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该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影响执行功能的“剂量效应”以及社交媒体使用类型对执行功能的具体影响, 还应关注不同认知水平的个体, 以进一步明确社交媒体使用与执行功能发展的关系。

  • 迁徙下的“小号”使用研究——以微博“小号”为例

    分类: 数字出版 >> 数字报纸 提交时间: 2023-03-24

    摘要: 社交网络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媒体形态的不断演进,赋予个体更自主的媒介选择权,也更易进行社交媒体的迁徙。既有研究多关注跨平台中的迁徙,少有研究聚焦同平台账号的迁徙实践。本研究基于对11位微博小号用户的深度访谈,从社交媒体迁徙视角,考察从主账号迁徙到小号带给个体社交关系与自我表露的变化,并进一步阐明小号实际关乎个体如何在公共与私人交织的网络空间下自处。同时,本文亦对自身研究贡献做了进一步反思。

  • 使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有益还是有害?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8

    摘要: 目前社交媒体使用对执行功能影响的研究尚存争议,有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个体的执行功能有促进作用, 也有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对执行功能存在消极影响, 而最近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可能与个体的执行功能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中等程度的社交媒体使用是促进执行功能的最佳水平。这与使用强度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关。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交媒体使用影响个体执行功能的行为证据,包括积极效应、消极效应及倒U型关系三部分。其次,分析了使用强度在社交媒体使用与执行功能的倒U型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尝试揭示社交媒体使用对执行功能的利弊争论问题。中等强度的社交媒体使用会产生社交媒体心流体验,使得个体在面对社交媒体中各种复杂的信息刺激时,过滤各种干扰信息,将注意集中于有用的信息,目标信息则不断地被储存和更新,个体的执行功能(尤其是刷新功能)在这样的要求下得到长期而反复的锻炼,最终得以提升。此外,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可以作为一种内在使用动机,通过增加社交网络的互动,使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变化,这为个体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社会奖励和情感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认知功能的消极影响,减缓与年龄有关的执行功能衰退。但高强度的社交媒体使用导致个体担心他们在任务中的表现,从而倾向于保持更广的注意范围,更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而低强度的社交媒体使用导致个体处于缺乏积极主动性的状态,信息加工的心理努力过程缩减甚至消失,从而都对执行功能产生消极影响。 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该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影响执行功能的“剂量效应”,社交媒体使用对执行功能的积极影响可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和持续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是否能确定一个最佳的社交媒体使用水平, 使得个体的执行功能得到最大提升? 此外,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对个体日常生活中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而缺乏对社交媒体使用类型对执行功能中的单个子成分发展变化的考察。未来应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使用与执行功能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最后,社交媒体使用的提升效应可能在大脑结构处于变化时期的群体中更为显著,未来研究应结合行为与认知神经方法,考察不同认知水平社交媒体使用者在执行功能特定任务中脑区激活的差异,从而使社交媒体使用影响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更精确也更全面。

  • 微视频传播的模式与优势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移动终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微视频传播活动日益兴盛。目前,国内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第三方社交平台和用户等多方交互合作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基于平台优势采取的差异化竞争运营模式。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具备如下优势:参与式社交传播触动受众的兴奋点,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高度契合,消费者即生产者,"口碑+内容"的组合传播方式。

  • 移动互联时代场景化应用分析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在以交互性、用户参与生成内容为特征的Web2.0时代向以场景细分、个性垂直、人工智能为特点的Web3.0时代过渡的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媒体的蓬勃发展,以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支撑,社交媒体场景化趋势日益明显。以LBS为基础的感知类场景和以情境带入为特征的营造类场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达到人际网络的二次传播与营销。在社交媒体场景化发展中,应更加注重挖掘分众领域,加强场景化渗透力;结合多项技术,提升场景化创新力;注重内容生产,增强场景化竞争力;处理被遗忘权,延续场景化生命力,使社交媒体场景化在群体互动、商业消费等方面发挥更显著、持久的作用。

  • 用户转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 微信用户后悔情绪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选择——基于SEM与fsQCA的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的迅速普及和持续渗透,众多社交媒体用户面临过度使用问题,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干扰,引发了用户焦虑、倦怠与后悔等负面情绪。探究引发用户后悔情绪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的选择问题对社交媒体服务商缓解用户负面情绪、提高用户忠诚度,并促进用户健康使用社交媒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微信用户为研究对象,从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系统功能过载视角出发,考虑用户转换成本与自我情绪管理的影响,构建微信用户过度使用的后悔情绪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①微信用户涉入程度正向影响用户对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系统功能过载的感知及其转换成本,进而加剧用户的后悔情绪;②用户的后悔情绪越强烈、面临的转换成本越高,则越倾向于采取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其次是问题导向应对策略;③微信用户自我情绪管理水平越高,用户越可能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以缓解自身后悔情绪;④定性比较分析发现两类触发微信用户后悔情绪的前因构型、四类触发问题导向应对策略选择的前因构型和一类触发情绪导向应对的前因构型。

  • 移动环境下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移动社交媒体在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和丰富体验的同时,其信息过载、重复、冗余等特点也使得用户倦怠、信息焦虑等负面情绪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信息焦虑行为阐述、成因分析和研究对策等方面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结果/结论] 强迫使用、信息倦怠、抑郁情绪等都与信息焦虑行为相关,移动社交媒体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表现为信息寻求焦虑、信息错失焦虑、信息安全焦虑、信息贮存焦虑。用户个体因素、信息资源因素、技术环境因素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主要从构建信息焦虑行为量表(IAS)、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国内外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后续需要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关注特殊群体的信息焦虑行为、为每一种类型的信息焦虑行为构建细化的量表、验证信息焦虑行为消解措施的有效性。

  • “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与合作交往模式探究:基于大数据的心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3-15

    摘要: 理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民心特点,并找到有效的合作交往模式,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但是,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如原苏联影响、欧美国家殖民、宗教传统等)异常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该研究结合文化心理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社交媒体Twitter数据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自我表征特点(独立性或个人主义),并建立自我表征与社会信任(普遍信任、特殊信任)的预测模型,以探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作交往的行为模式,即:自我表征是独立,还是互依;人际关系偏好是陌生人之间的普遍信任,还是熟人间的特殊信任。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在自我独立性这一个人主义文化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变异,且主要受欧美国家殖民历史和当地宗教传统的影响;此外,针对陌生人、外国人的普遍信任与针对家人、熟人的特殊信任,可以通过个人主义指标来预测。总之,“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产生的海量语料库快速计算其个人主义指标,并以此来建立自我表征与社会信任的预测模型。该研究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民心”特点、探索当地合作交往的行为模式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 时代中国智库国际传播机遇、现状与提升路径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智库作为战略与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其国际影响力是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增强智库的国际传播力是智库国际影响力塑造的关键举措和国家对外传播的 重要战略。当今时代,国际社交媒体作为智库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加强中国智库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传 播力是提升其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方向。文章分析社交媒体时代为中国智库国际传播带来的机遇,比较中国智 库与国际知名智库在利用国际社交媒体进行对外传播方面的差异,进而提出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智库国际传播 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为中国智库国际化传播的建设,尤其是中国智库通过国际社交媒体提升国际传播力,提 供参考和借鉴。分析发现中国智库与国外智库在国际传播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建议中国智库在当下的社交 媒体时代将智库国际传播能力视为核心业务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并增强“思想—资源—信息—传 播”四大智库关键网络,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放化战略、学术圈战略、“朋友圈”战略、思想力战略、宏议 题战略、社交媒体战略、红播主战略的组合战略以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传播力。

  • “兽迷”微博表演:基于的自我呈现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作为喜好拟人化动物角色的亚文化群体,"兽迷"在微博中的头像以"兽"的动漫形象为主,其自我呈现具有微博控、二次元、远离时尚、专一性、个体化等特点。隐私、审美、家庭与亲属、意见领袖、年龄是影响兽迷微博自我呈现的五大因素。未来的兽迷群体将向成熟化演变,东方化和本土化特征愈发明显。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传播兽迷文化,需要正确区分"兽的世界"与现实世界,防止信息茧房,建立兽迷作品分级制度。

  • 用户画像的构建及资源聚合模型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画像创建社交媒体资源聚合模型,为资源的聚合提供参考,丰富和拓展其理论研究体系。[方法/过程]在深度剖析用户画像的内涵、算法的基础上,基于社交媒体分别构建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的模型,运用社会化标签系统方法,研究基于社交媒体的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借鉴领域本体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利用资源聚合的原理,构建基于资源画像的社交媒体内部资源聚合模型和外部资源聚合模型。[结果/结论]在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够为社交媒体的资源聚合提供新的思路。

  • 隐私侵犯后的信任修复机制探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信任是社交媒体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但频发的隐私侵犯事件常使社交媒体陷入信任危机。因此,在隐私侵犯后,如何重建用户信任至关重要。[方法/过程] 回顾信任修复相关研究,基于社交媒体隐私侵犯的具体情境构建信任修复的四元结构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搜集有效问卷324份,并使用PLS-SEM和fsQCA进行探讨和验证。[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社交媒体的行动修复策略和政府介入的净效应显著,社交媒体的言语修复策略和技术第三方的净效应不显著。但经fsQCA的组合分析发现,社交媒体言语修复和技术第三方可以与其他变量一起触发高强度信任修复,此外,分析结果中的8种高信任修复的前因变量组合可以为隐私侵犯后的信任修复策略提供参考。

  • 虚假健康信息特征识别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识别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构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清单,以期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的测度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也为用户和社交媒体平台判别虚假健康信息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采集1 004条社交媒体健康数据,利用程序化编码抽取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的关键特征,运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揭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的显著特征,并构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清单。[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具有表面特征、语义特征和来源特征3个维度、11个主要特征以及29个子特征。其中,社交媒体上食品安全主题的虚假健康信息在"术语包装"特征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夸大事实"为社交媒体上常见疾病主题虚假健康信息的显著特征;社交媒体上养生保健主题的虚假健康信息具有"元数据缺失"和"假借权威"显著特征。

  • 基于微博大数据分析的未成年期遭受性侵对女性受害者心理影响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5-21

    摘要: [背景]童年性经历对一个人身心的不利影响是持久的。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微博大数据心理计算模型来探究儿童期有性虐待经历的成年人(CSA组)与无此经历的成年女性(对照组)在社会态度、幸福感、心理健康在内的心理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在新浪微博上收集了46名受害者(全部是女性)和46名非受害者(与CSA组别的性别匹配),爬取所选用户的全部微博,采用微博大数据计算模型来计算其在各项心理特征的得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社会态度、幸福感、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两组在微博行为特征上存在差异。与非受害者相比,受害者在抑郁、压力等健康特征得分较高,在生活满意度、自我接纳等心理特征得分较低,但都未达到心理疾病诊断等阈限临界值。[局限]基于微博大数据模型与用心理测量量表测的的社会态度、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无法完全等同,不同完全替代严格的心理测量。[结论]童年期性情经历对成年女性对心理特征有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足以达到患心理疾病的阈限标准。

  • 舆情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以新浪微博“8.12 天津爆炸”事件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研究社交媒体舆情信息传播规律和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 为政府管理实践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5W 传播模式和议程设置理论对信息传播因素提出假设, 采用相关性分析进行验证。【结果】研究发现传播群体中意见领袖群体对传播效果影响最大, 微博发布者属性与传播效果存在正相关关系, 信息传播数量与传播效果成负相关关系。【局限】由于受到时间、技术等限制, 只选择单一话题在单一时间内的传播情况做了实证分析。【结论】对政府机构、新闻媒体、大型企业等管理者了解舆情传播影响情况及舆情信息影响因素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