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死亡意识与亲社会行为: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的不同效应及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 本研究同时从死亡意识的消极层面和积极层面探讨和比较了不同死亡意识——死亡焦虑和死亡反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以亲社会倾向、公共物品博弈行为和真实的捐赠行为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实验考察了死亡焦虑和死亡反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死亡焦虑负性预测或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和行为;死亡反省正向预测或增加个体的亲社会倾向和行为。2)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双路径中介机制。自我增强价值观在死亡焦虑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自我超越价值观在死亡反省对亲社会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捐赠情境是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影响捐赠行为的调节变量。在公开捐赠情境下,死亡焦虑组被试的捐赠金额更高;在匿名捐赠情境下,死亡反省组被试的捐赠金额更高。捐赠情境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了死亡意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两条中介路径。本研究揭示了死亡意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效应机制和消极效应机制,为死亡意识的积极影响增加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 创业失败经历何以成为求职“敲门砖”? 印象管理视角的理论构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0-28

    摘要: 创业失败是常态,但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再次创业的少,回归职场的多。求职也是创业者从失败中恢复的重要转折,还能一定程度避免整个社会创业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关注创业失败者求职这一现象频发但理论关注不够的问题,基于印象管理理论挖掘创业者管理失败的社会动机,构建以创业失败事件印象管理策略随后求职结果为主线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1)挖掘创业失败印象管理策略的独特内涵和结构,将其分为获得性策略和防御性策略两类;(2)探讨创业失败事件性质对印象管理策略的影响;(3)基于信号理论从创业者(信号发送者)和雇主(信号接收者)双重视角讨论印象管理策略的能力信号传递效应及对随后求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打开了从创业失败向求职成功转换的黑箱。

  •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以往研究给出了不同答案, 一个潜在原因是先前研究未能区分生存和发展两类捐助。本研究通过5项研究(N = 2512)对比了高、低社会阶层在生存类和发展类捐助上的偏好差异及其潜在机制, 发现在主观社会阶层上, 低阶层更偏好生存类捐助, 高阶层更偏好发展类捐助。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是, 低阶层捐助时避免受助者更差, 高阶层捐助时希望受助者更好, 而非高、低阶层需求关注点的不同产生的需求迁移, 亦非高、低阶层长短视导向的不同产生的跨期偏好。在客观社会阶层上, 研究并未得到较为稳定的发现。这对于解析现有捐助理论的争议, 揭示不同阶层捐助的可变规律, 助推共同富裕实施中慈善事业的精准化管理有参考意义。

  • 描述性规范提升义务献血的意愿而非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描述性规范指大多数人的做法对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利用描述性规范改变公众的义务献血意愿和行为。研究由两个相似实验组成。实验1发现描述性规范促进了被试义务献血的意愿, 但并没有影响实际献血行为; 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增加短信提醒来促进义务献血行为, 但是结果同样显示描述性规范促进了被试的献血意愿而非行为。本文对此原因进行了讨论。

  • 医患风险沟通:角色与信息匹配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摘要: 医患沟通失真常引发高误诊率、医患冲突。现有风险具体观和抽象观各自提出风险沟通模型,但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通过引入角色与信息匹配视角,从建构水平理论提出事件体验(事件吸引力)和概率体验(概率敏感性)解释,有助于调和矛盾并提出建议:为医生匹配抽象风险信息、患者匹配具体风险信息,能减少沟通失真,提高风险沟通质量。未来需进一步深究个体差异对匹配效应的影响、探索匹配效应的生态效度、开发科学有效的沟通模式。

  • 观察者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反应及其反馈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摘要: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是近十年来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相较于已得到广泛探讨的UPB形成机理研究,当前关于UPB的影响效应研究还相对有限,且主要聚焦于领导UPB对员工的影响,以及自我反馈下UPB对行为者的影响。借鉴并受到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有关观点的启发,构建了一个同事间围绕UPB的社会互动模型。模型指出,观察者在看到同为员工身份的行为者实施UPB后会对此进行结果预期和动机归因,继而在观察者正直性的调节下引发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进一步地,行为者在接收到观察者对其UPB的行为反应后会对这些反馈背后的意图进行解读,进而影响其后续行为变化。最后,从观察者对UPB的道德判断、与UPB不道德属性有关的认知评价、UPB行为者行为变化的过程机理等方面提出理论模型的拓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