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2-09-30
  • 空腹血糖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血糖异常也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但目前针对血糖情况对BPH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效应仍缺乏相关的研究。 目的 探索空腹血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住院的了95名BP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他们入院时是否存在空腹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n=11)和正常血糖组(n=84),对比组间一般临床特征、糖尿病情况和主观及客观排尿参数的差异。结果 高血糖组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8.9±2.1) mmol/L与(5.4±0.7) mmol/L,P0.05),具有基线可比性。在排尿参数中,IPSS、Qol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最大流率逼尿肌压力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血糖组的膀胱初始尿意容量 [(147.8±76.9) ml与(100.2±48.0) ml,P=0.014]和储尿期症状评分[(13.7±1.4)与(11.4±3.3),P=0.023]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 我们证实空腹血糖受损对BPH患者的主观及客观排尿参数均有显著的不良影响,更易合并膀胱初始尿意容量受损,具有更严重的储尿期症状,并且他们常伴有较长的糖尿病病程。针对合并血糖异常的BPH患者,临床应更加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积极的综合性干预对于BPH的症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癌症幸存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普遍不佳,而久坐行为在癌症幸存者中高发,且与患者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亟需关注。本研究综述了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的相关理论、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干预,指出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管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未来应积极开展本土化研究,以改善患者预后。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运动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但目前其相关证据内容广泛且分散,无规范、全面的运动指导方案。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临床顾问,DynaMed、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国际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英国皇家骨质疏松协会、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美国妇产科学院、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网站、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循证研究所、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的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2篇临床决策,7篇临床实践指南、4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从运动前评估、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时间、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5个方面提取了22条证据。结论 运动是维持和提高骨密度水平、预防和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医护人员可参考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实践,考虑患者意见,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运动指导,减少跌倒和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Takayasu动脉炎妊娠期临床管理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Takayasu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引起血管狭窄、闭塞和动脉瘤形成,对育龄期妇女有着重要影响。大多数研究表明Takayasu动脉炎在患者怀孕期间病情较为稳定,但其仍有可能会导致胎母并发症,如母体高血压、先兆子痫、早产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等。为了降低Takayasu动脉炎对孕产妇和胎儿的不利影响,在围妊娠期内控制疾病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就Takayasu动脉炎妊娠期临床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参考。

  • 整合流式评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金标准是基于骨髓形态、祖细胞计数和细胞遗传学。但发育不良并非MDS特有,骨髓涂片质量不佳、病态造血不明显或原始细胞不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核型正常的情况下,MDS诊断通常很有挑战性。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已成为诊断MDS的重要共同标准。有研究认为整合流式评分(iFS)是MFC诊断MDS的最佳评分系统, 但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未见报道。目的 采用MFC,探索iFS在MDS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为临床诊断疾病和评价预后寻找合适的MFC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3例MDS病例和77例非MDS病例的免疫表型,根据iFS判读表型异常,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细胞系出现表型异常的概率;按照iFS进行诊断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F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OC)等;采用spearman-rank分析MDS患者iFS评价等级和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iFS评价为MDS的患者和其他MDS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结果 MDS组髓系祖细胞、粒系和/或单核系、红细胞出现表型异常的概率分别为71.1%、73.5%和60.2%,明显高于非MDS组(1.3%、18.8%和14.2%)(P<0.05)。iFS诊断MDS的特异度为93.5%,敏感度为81.9%,AOC为0.921(95%CI:0.876~0.967),诊断低级别MDS、核型正常的低级别MDS敏感度分别为66.7%和65.0%。iFS评价等级与IPSS-R呈正相关(r=0.411,P<0.05),iFS评价为MDS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明显低于其他MDS患者(36.4个月 vs 未达到,χ2=5.71,P<0.05)。结论 iFS可弥补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局限,为MDS提供诊断和预后信息。

  • 肠道菌群视角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策略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调控肠道微生物可能会成为NAFLD治疗新靶点。目前研究发现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就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思路及参考。

  • 颈痛患者手法治疗:最佳实践指南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颈痛在临床上常由颈椎退行性疾病引起,易对患者颈部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9年美国国家健康科学大学发表了颈痛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笔者在充分研读最新版指南诊治内容的基础上,从诊断、治疗、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研究纵向对比多个高质量颈痛相关指南,从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物学方面分析手法治疗的科学性,并结合中国诊疗现状分析认为其推荐的手法治疗及诊疗流程在中国具可行性,基于此提出研究建议,希冀对今日国内临床治疗有所参考。

  • 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Ectodysplasin 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EDA(Ectodysplasin A,EDA)是一种新发现的肝脏因子,近年来被认为与糖尿病、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Ectodysplasin A(EDA)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T2DM患者13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行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及C肽兴奋试验;采用全身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器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依据超声结果分为T2DM合并NAFLD组(n=80)及T2DM不合并NAFLD组(n=50),比较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EDA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血清EDA水平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与non-NAFLD组相比,NAFLD组年龄低、T2DM病程短,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两小时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两小时C肽(2hCP),HOMA-IR、三酰甘油(TG)、EDA均显著升高(P<0.05);EDA与年龄、FIns、2hIns、HOMA-IR、细胞功能指数(HOMA-)、AST、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hIns、年龄、AST、腰臀比(WHR)是EDA的独立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血循环EDA水平与T2DM患者NAFLD仍显著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EDA水平显著增高, 提示T2DM患者EDA水平变化可能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

  • NLR和RDW作为衰弱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范围综述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衰弱作为衰老相关性疾病,近年来已成为老龄化人口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临床上易获取的新型炎症标志物,了解其水平变化与衰弱之间的关联,有助于识别并监测衰弱的发生发展,以期为后续衰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存在较大异质性,不适和传统的meta分析,因此本研究使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目的 对NLR和RDW作为衰弱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明晰衰弱发病机制、开发或完善相关衰弱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SinoMed共8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1日。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大多数研究表明NLR、RDW与衰弱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衰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预测衰弱的进展。结论 NLR、RDW作为衰弱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衰弱发病机制提供额外证据,同时也为今后开发或完善衰弱评估工具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但关于二者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衰弱最佳预测值还需未来开展相应研究进一步探究。

  •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因子特征及其相关性 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会增加躯体症状的风险,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对这些分子机制的了解将为抑郁伴躯体症状的治疗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患者躯体症状、炎性因子的特征,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9例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障碍患者(2019年至2020年就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部患者,其中伴躯体症状抑郁患者37例,不伴躯体症状患者22例),同期社区招募正常对照32例,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通过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评估躯体化症状,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评估抑郁障碍状。对所有被试采集外周血液样本,以 ELISA 测试血浆炎性因子。三组间年龄、受教育年限、HAMD17总分、SSS总分、SSS-S分、ProBDNF、BDNF、各个炎性因子(CRP、IL4、IL10、IL18、IL23a、HMGB1、IL6、TNFα、IFNα)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SSS量表中9个躯体分(包括头晕头痛、尿频尿急、心血管症状、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手脚发麻抽搐、憋闷叹气、视物模糊、咽部不适)、SSS-S、 HAMD17 总分与各个炎性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Somatic depression,SD)组HAMD17总分(21(19,24))比不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Non-somatic depression,NSD)(17(17,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DNF与肌肉酸痛呈负相关(r=-0.262,P<0.05),CRP与手脚发麻抽搐呈负相关(r=-0.386,P<0.01),IL4与胃肠道症状呈负相关(r=-0.336,P<0.01),IL10与视物模糊(r=0.286,P<0.05)呈正相关,BDNF与头晕头痛(r=0.339,P<0.01)、心血管症状(r=0.309,P<0.05)、胃肠道症状(r=0.278,P<0.05)、肌肉酸痛(r=0.419,P<0.01)、手脚发麻抽搐(r=0.286,P<0.05)、憋闷叹气(r=0.372,P<0.01)、咽部不适(r=0.392,P<0.01)、SSS-S因子分(r=0.418,P<0.01)呈正相关。IL6与心血管症状(r=0.283,P<0.05)、憋闷叹气(r=0.374,P<0.01)呈正相关。TNFα与肌肉酸痛(r=-0.299,P<0.05)呈负相关。IFNα与视物模糊(r=-0.267,P<0.05)呈负相关。结论 MDD患者外周血IFNα较正常人低,SD抑郁严重程度比NSD高,SD组BDNF比NSD高,多种炎性因子水平与躯体症状呈正相关,或许提示抑郁患者可出现躯体症状及不良转归,需尽早干预。

  •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和舍曲林治疗伴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比较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和盐酸舍曲林片治疗伴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差异,以探索更优的临床治疗方案,并为进一步研究EMDR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收集2 020年12月—2 022年2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的60例伴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和EMDR治疗组各30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BDI)、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BAI)和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末及治疗8周末进行调查,根据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舍曲林治疗组和EMDR治疗组的组内和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舍曲林组患者治疗8周末的BD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BAI和CD-RISC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DR组患者治疗8周末的BDI和BAI评分低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P<0.05),而CD-RISC评分高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P<0.05)。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间对两组患者BDI、BAI和CD-RISC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两组患者BDI、BAI和CD-RISC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间对两组患者BAI和CD-RISC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经4周治疗后,EMDR组患者CDRI-SC评分高于舍曲林组(P<0.05),BDI和BAI评分与舍曲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EMDR组患者CDRI-SC评分高于舍曲林组(P<0.05),而BDI和BAI评分低于舍曲林组(P<0.05)。结论:舍曲林能够改善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但对于焦虑情绪的改善和心理弹性的提升效果不显著;EMDR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还能提升心理弹性,可作为其优选治疗方案。

  • 家庭抗逆力理论在风险应对领域的应用:演变、价值及挑战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摘要: 家庭抗逆力理论是近年来风险应对研究领域中被引最高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提出源自 McCubbin 等人对军人家庭应对战争危机的观察与思考,得益于早期学者对家庭压力和家庭系统理论的探究。经数次修订后,该理论经历了由静态特征到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广泛内涵与外延的理论体系。其早期应用集中于创伤修复、家庭压力应对等主题,之后涉及复原力等更丰富的研究议题,已成为临床干预工作的实践导引和 COVID-19 大流行以来国家和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危机事件适应能力关系的重要解释机制。其应用面临来自元理论研究、方法学及跨文化与社会变迁观点的挑战。未来研究应明晰概念与整合模型、使用混合方法与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强化家庭抗逆力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与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抗逆力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