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 于2022年5—6月向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共计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875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根治处方规范化情况、Hp感染检测情况、Hp感染根治药物配备情况、Hp感染诊疗管理情况、Hp感染诊疗中困难问题,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疗认知情况等。结果 上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Hp感染处方根治方案正确率仅为32.0%。上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能力开展Hp感染检测的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高,近80%。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配备基本的根治Hp所需的药物,但铋剂配备率低,为54.6%。Hp诊疗规范督查率80.0%。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需求较高,占66.7%。在Hp感染诊疗中,存在主要困难为药物配备不齐全、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和设备不足。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结论 上海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开展Hp检测的能力,特别是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增加购入Hp相关检测设备、试剂,完备Hp根治所需相关药物等。此外,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对Hp感染的诊疗能力,同时加强Hp诊疗规范督查,进一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Hp感染诊疗能力。

  • 基于全专结合的社区专病诊疗技术发展策略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一系列卫生健康相关的重要职责。随着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健康信息系统能力有效提升,使群众对在社区接受专科诊疗的需求越发凸显。本文探讨了建设社区专病诊疗技术的意义、全专结合内涵、实施策略及方法。文章指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专病诊疗技术,能够增强社区全科医生的执业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能级及满足大众对专病诊治的需求。发展全专结合,就意味着在全科工作基础上发展专病诊疗技术,还需要与上级医院协同合作,引入一系列专科技术来共同开展诊疗工作。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要根据当地诊疗需求寻找合适的专科技术,依托引入的优秀人才开展一系列针对临床方法缺陷等的应用基础研究,逐步构筑和推广自身技术品牌,并最终建设成为有技术特色的专科发展基地。

  • 社区全专结合门诊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专业能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生时间精力有限、资源丰富,进一步统合社区卫生机构及综合性医院医疗资源、加强全科 - 专科医生合作,才能更好的保障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全专结合门诊建设的典型案例,从全专结合门诊概念的来源、内涵、建设模式、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全专结合门诊管理模式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并且针对各地区的创新做法,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全专结合门诊建设规章制度、协调统一全专结合门诊路径、注重全专结合门诊团队绩效激励、提升居民认可度、完善全专结合门诊诊疗评价标准 5 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国家深入开展社区全专结合门诊建设提供借鉴。

  • 上海市社区全专结合临床诊疗技术建设实践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发展社区全科与专科相协作的全专结合临床诊疗技术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级、促进就医秩序更加合理、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政府关于社区卫生发展的文件及已发表文献,结合上海市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状况调研结果,发现全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展全专结合临床诊疗技术;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结合自身医疗特色,筛选优势病种开展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服务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临床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社区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发展中,存在社区缺乏开展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人才、部分专家对社区开展专科服务认识不足、全科医生在职培训困境、社区专科药物不足、对社区特色技术的品牌宣传不够等难点。社区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发展需要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开展全专结合能力培训、增加专科及专病诊疗用药品种、多途径进行社区特色技术宣传、开展全专结合服务方式创新探索。

  • 轻度认知障碍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家庭照料者面临一定的照料负担。目前较多研究聚焦于中重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照料负担及社会支持,对MCI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 探索MCI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MCI家庭照料者提供社会支持。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诊断为MCI患者的家庭照料者102名为研究对象,成立认知障碍管理小组,对MCI家庭照料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以社会支持度量表(SSRS)、照料者积极感受度量表(PAC)、Zarit照料者负担问卷(ZBI)评估,分析MCI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MCI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度平均得分为(31.266.87)分,其中客观支持平均得分(7.022.10)分,主观支持平均得分(17.934.62)分,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6.311.96)分。不同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状况、对MCI了解程度MCI家庭照料者SSR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与患者的关系、是否同住、PAC总分为MCI家庭照料者客观支持度的影响因素(P<0.05),与患者的关系、家庭月收入、有无宗教信仰、PAC总分为MCI家庭照料者主观支持度的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患者的关系、家庭月收入、对MCI的认知度、积极感受总得分为MCI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CI家庭照料者总的社会支持度较低,患者与照料者关系远、家庭月收入低、对MCI的认知度低、照料者积极感受度低是MCI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的独立影响因素。家庭、社会及社区层面应从各方面给予照料者支持,从而提高照料者的幸福感,也有利于MCI的社区协同管理。

  • 基于全科医学思维的的全专协作慢病管理实证探讨——以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六个一”建设为例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全科与专科协作的全专协作模式目前主要基于疾病诊治技术支持、分级诊疗落实等内容被运用于对社区各类慢病的诊治和管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团队基于全科医学思维以患者为中心系统观和整体观的特点,围绕六个一进行多维度建设,探索和实践更为全面、深入及有效的全专协作模式。六个一的建设基于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专协作,以对社区常见慢病骨关节炎(OA)为例,其内容和特点包括:(1)成立一个多学科团队:所成立诊疗团队能依托综合性医院层面三维协同医联体基础,发挥综合性医院的全科联络协调作用,细化协调多学科分工;(2)完善一套诊治流程:遵循科学循证完善一套疾病的分级诊治流程,并对诊治流程进行成效评估,使其更有助于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3)开发一个APP:所开发APP能涵盖对OA患者的分层诊疗和管理、医患沟通、科普推送、预约挂号等多种功能,并可将完整诊疗数据收录于专属信息平台;(4)设计一套宣传推广方案: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在综合性医院及社区的疾病诊疗、健康体检和咨询等多场景下进行宣传;(5)建立一个案例库:建立 OA 患者专病案例库,持续随访患者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实行分层管理,以便于提供更多全科特色案例;(6)建设一套课程:围绕 OA 专病建设的课程内容包含全科骨痛未分化疾病骨关节炎慢病管理,开展形式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门诊接诊和教学查房示范等,用于全科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教学培训。以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六个一建设为例,基于全科医学思维的全专协作慢病管理实践提示全科与专科有在医、教、研多维度全面深入合作和相互促进的潜力,且优化整合疾病分级管理相关的团队、技术、信息支持等对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效果良好。

  • 区域卫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4-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区域卫生协同发展通过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到位的区域协同体以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通过充分开展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发挥区域内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特色和专长,可起到真正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现存区域卫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以结果类为主,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性,需开展相关研究,填补该领域缺陷。目的 本研究拟构建区域卫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化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区域卫生协同发展要素,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分层抽取上海市熟悉区域卫生协同的相关专家(来自全科医学、医学教育、行政管理、公共卫生管理领域)19例作为函询对象,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运用德尔菲法对其进行两轮函询,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各级指标权重、检验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最终确立区域卫生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92。初步构建的区域卫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构成。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87、0.296、0.187、0.130。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均<0.100。结论 初步构建的区域卫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发现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同模式的问题与不足,为下一步指导区域模式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