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真三轴应力作用下均质岩石局部化变形带的数字表征 后印本

请选择邀稿期刊: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Localized Deformation Bands in Homogeneous Rock under True Triaxial Stress

摘要: 在深部复杂应力场中,岩石体内部微裂纹演化与局部变形集中的非均匀行为,是诱发岩爆、滑移破坏等灾变事件的关键机制。在图像分析中,结构是否易于识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尺度、边界清晰度和灰度对比度。相较之下,压实带因其尺度微小、边缘模糊、灰度对比弱,成为了图像识别和提取的一大难点。尤其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应力路径扰动增强,传统分割方法对这类结构的提取更显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Bleurswiller均质砂岩为研究对象,在四组典型真三轴应力条件(σ₁=σ₂=60MPa,σ₂=60MPa/σ₃=40MPa,σ₂=80MPa/σ₃=40MPa,σ₂=80MPa/σ₃=60MPa)下开展高分辨率工业CT扫描,并建立标准图像预处理流程(中值滤波、边缘裁剪、灰度归一化等),确保图像质量稳定可比。在图像分析方面,首先采用局部孔隙度分析方法与K-means聚类对图像进行初步分割,标定潜在变形带的位置与大致轮廓。在此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COV)指标,构建“局部孔隙度–COV”联合特征模型,结合滑动窗口提取的空间非均匀性特征,进一步提升对细小压实结构的识别精度。最终,通过形态学操作(腐蚀–膨胀–连通域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空间优化,显著增强了提取结构的边界清晰度与整体连贯性,构建出可视性较好的变形带图谱。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组应力状态下均能稳定提取出狭窄、低对比度的压实带区域,平均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衡量聚类结构紧致性与类间分离度的指标)达0.79,三维重构结果与宏观试验观察结果一致。研究为高应力下岩石局部结构的数字表征提供了可推广的新路径,对图像智能解析与工程岩体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版本历史

[V1] 2025-07-21 15:08:55 ChinaXiv:202507.00390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同行评议状态
待评议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38
  •  下载量7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