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高清转播车视频系统融媒体直播方案探讨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7讯道高清转播车在合肥大剧院圆满完成的一次融媒体直播为例,介绍了高清转播车视频系统在完成重要节目融媒体直播任务时的通用直播方案。此直播方案以现场电视制作、直播、传输为主,配合互联网等融媒体直播方式,适用于大多数会议、开幕式、中小型活动等的融媒体直播任务,在系统方案的设计和应急预案方面都把直播安全放在第一位。

  • 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因子与 叶功能性状关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2-02-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重点,环境因子驱使植物功能性状发生变化,进而推动群落发生演替。本研究以民勤不同演替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严重衰退阶段)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白刺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旨在揭示白刺对干旱荒漠区土壤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白刺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其他的叶功能性状差异不显 著(P>0.05)。白刺叶功能性状变异范围是 0.39%~11.99%,均表现为弱变异,其中比叶面积最大 (11.99%),叶全碳含量最小(0.39%)。(2)白刺叶功能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全氮含量可作为白刺叶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指标。(3)除pH外,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因子随退化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发育阶段,最大值出现在衰退阶段。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全氮含量是影响白刺叶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土壤因子。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白刺灌丛沙堆演替的认识,为荒漠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广电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及网络发展趋势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本文对2021年互联网、通信行业、电视媒体等广电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了未来网络云网融合、服务定制网络、IPv6加速部署、网络可编程语言、可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 社交网络中考虑不同传播概率上的谣言传播模型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8-13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社交网络中的谣言传播的分析与控制问题,现有的谣言传播模型无法描述不同节点对谣言传播概率的影响,从而造成了谣言传播模型无法真实地描述现实社交网络中的谣言传播,进而影响了对网络中谣言传播的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在SIR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谣言在不同节点之间的传播概率,并且分析了不同节点对传播概率的影响情况,从而建立了社交网络中考虑网络节点自身影响的谣言传播模型。最后,通过将改进的谣言传播模型与常用的SIR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改进模型可以较快地控制网络中谣言的传播。

  • 植物提取液作为绿色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提取液作为绿色缓蚀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国内外进展,介绍了植物提取液的缓蚀机理、制备方法、研究方法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并对植物缓蚀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论微时代下的信息危机——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微信信息是以朋友圈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是社会元素与即时通信工具的融合。 移动社交网络下,微信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点,网络信息的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方法 / 过程 ]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微信信息的内容、认知、传播、交往 4 个角度系统分析信息的特点,并基于微信 的信息特点提出微信信息传播中的危机及相关对策。[ 结果 / 结论 ] 微时代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的同时, 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危机——用户的过度依赖、朋友圈信息的膨胀、弱关系的涌入、朋友圈信息噪音的不断 增大等。通过对微信信息特点及危机的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新媒体下信息危机的监测及预防提 供了参考。

  •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2-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年兴起的糖尿病血糖管理的新指标。研究证实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对TI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尿方面,往往忽视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其中的作用,且对TIR评价血糖控制的切点划分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TIR与DKD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TIR评价2型糖尿病(T2DM)血糖控制的切点划分。方法 纳入自2021年7月到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共214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T2DM组(n=156)和DKD组(n=58),比较分析各组间资料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TIR与DKD的独立相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40%、70%、85%作为切点将TIR分为4组,比较分析4组间临床资料的分布趋势。结果 与单纯T2DM组相比,DKD组患者DM病程更长,高血压患病率、SBP更高,UA、TG水平更高,血糖控制更差,血糖波动更大,ACEI/ARB类药物、胰岛素以及GLP-1RA类药物使用比例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协变量后,TIR与DKD存在独立相关性(P=0.042),进一步根据TIR不同切点分组后发现,随着TIR升高,HDL-C越高,HbA1c、TAR、MG越低,血糖波动越小,胰岛素使用以及GLP-1RA使用比例越高(P均<0.05),DKD检出率随TIR的下降呈升高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协变量后,相较于TIR1组,TIR2组DKD检出风险是TIR1组的1.962倍(P=0.206),TIR3组DKD的风险是TIR1组的5.287倍(P=0.001),TIR4组发生DKD的风险是TIR1组的4.712倍(P=0.032)。结论 TIR与DKD发生风险存在独立相关性,随TIR上升,DKD发生率显著下降。

  •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引发区域气温下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6-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恢复工程促进了地表植被覆盖增加,进而通过影响地表-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基于黄土高原1998-2000年和2008-2010年SPOT卫星反演的植被覆盖资料、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资料及EIN-Interim地表热通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交叉验证及地表热量平衡分析的方法,从站点尺度探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初期和1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气温和地表热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开展10年后,黄土高原气温最小值、最大值与平均值均有下降,植被覆盖增加与气温变量降低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同时,植被覆盖增加与潜热通量增加、感热通量与大气下行长波辐射下降在空间上也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可通过增加地表蒸散发作用对区域气候产生降温效应,会减缓气温升高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 论微时代下的信息危机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23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目的/意义] 微信信息是以朋友圈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是社会元素与即时通信工具的融合。移动社交网络下,微信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点,网络信息的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方法/过程]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微信信息的内容、认知、传播、交往4个角度系统分析信息的特点,并基于微信的信息特点提出微信信息传播中的危机及相关对策。[结果/结论]微时代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危机——用户的过度依赖、朋友圈信息的膨胀、弱关系的涌入、朋友圈信息噪音的不断增大等。通过对微信信息特点及危机的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新媒体下信息危机的监测及预防提供了参考。

  • 关于出版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ISLI标准的应用解析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引导不同行业、领域进行融合,将不同范围中的要素联系起来,这是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促进出版行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是传统出版行业与数字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出版未来发展趋势,并探析了ISLI标准在出版业中的应用。

  • 基于SPEI的渭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助作为评估指标,基于渭河流域2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实测降水量和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 ( M-K)趋势检验、经验正交函数以及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渭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并研究渭河流域干旱与6种大尺度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主要气候因子对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渭河流域在1961-2017年间整体呈现出变旱的趋势。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渭河流域干旱分布场主要有3种典型模态类型,分别为全局型、西北一东南反向分布型以及东一西反向分布型;同时,大尺度气候因子南方涛动指数S01与流域干旱分布场具有更好的相关关系,对该区域内干旱变化有较强的影响。

  • 关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考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2018 年我国广电有线网络行业,积极推进“智慧广电”战略,力图拓展转型发展空间。但是,在产业生态格局快速 演变和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环境下,广电有线网络的行业基本面和运营发展环境仍未出现根本性好转。本文回顾总结了广电 有线网络行业及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当前的竞争态势及潜在发展契机,提出了加速推进“全国一网”和资源共享、 加快 4K 产业布局、进行 5G 技术应用的战略选择、研究并解决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业务和技术问题、推动面向智慧广 电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培养广电系统专有的网络安全人才等发展思路与对策。

  • 基于综合破坏指数的混凝土重力坝易损性分析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目前,多采用单一响应指标研究混凝土重力坝的易损性,难以综合表征坝体结构的破坏概率。考虑多重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混凝土重力坝坝顶相对坝踵顺河向位移、整体损伤指数、坝基面累积滑动位移为单一响应指标,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功效系数法计算各单一响应指标的功效分数,应用变权模型得到坝体综合破坏指数。分析综合破坏指数与其他响应指标的相关性,给出基于综合破坏指数的四级震害划分标准,对比研究基于单一响应指标和综合破坏指数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较小或较大地震动强度下采用单一响应指标进行易损性评价结果或偏于保守或偏于危险,而采用变权模型得出的综合破坏指数进行易损性评价,可以适应地震动强度的变化,全面客观预估坝体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达到各个等级破坏的概率。

  • 纳米多孔铜钛合金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采用磁控溅射法和脱合金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铜钛合金。以原子比为40∶60 的Cu-Ti 合金靶材为原料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厚度为720 nm的铜钛合金薄膜(Cu35Ti65), 并将此薄膜置于0.13 mol/L 的氢氟酸溶液中用脱合金方法腐蚀得到了纳米多孔铜钛合金薄膜, 将制备好的铜钛合金薄膜作为三电极测试系统中的负极材料, 以对其电容性能进行测试。本文测试和计算了这种纳米多孔铜钛薄膜电极在1 mol/L Na2SO4电解液中的比电容。结果表明, 电极在这种中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良好, 比容量为8.96 mF·cm-2, 比现有的纳米多孔铜电极有很大的提高。对NPCu/Ti电极的循环充放电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 该电极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能, 比现有的纳米多孔铜电极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改善与电极材料的多孔结构有关。

  • 现代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发展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林学 提交时间: 2020-01-13

    摘要: 本文从学科科学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过去100多年来化学、化工、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对森林植物资源化学利用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影响,阐述了林产化学加工学科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是以森林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和生物化学为学科基础,合成和制备生物质新能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体系。最后,论文讨论了现代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在理论知识和技术上面临的主要挑战。

  • 基于SPEI的锡林河流域干旱演化特征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7-2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锡林河流域内及周边13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借助Mann-Kendall与Mann Whitney Pettitt突变检验、非参数统计检验以及重标极差R/S分析法,深入剖析锡林河地区多年干旱演变趋势及未来干旱预测。结果表明;锡林河地区干旱突变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60 a来,SPEI表现出显著减小趋势,上游减小趋势较中下游段小,中下游段为旱情多发带,下游西北端是干旱存在的危险区域。在未来,流域旱情将有所缓解,但冬季旱情有持续加重的可能,应加强干旱监测。

  • SRM融雪径流模型在锡林河流域的应用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了验证SRM(snowmelt-runoff model)融雪径流模型在寒旱区草原流域的适用性,在阐述模型结构、参数意义的基础上,结合锡林河流域上游2014—2016年融雪期(3—5月)的MODIS积雪覆盖数据及实测气象、水文资料,采用WinSRM 1.10版本对2014—2016年锡林河上游年融雪期的径流进行模拟,结果发现:SRM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锡林河融雪期径流变化趋势,有效捕捉融雪径流洪峰到达日期及洪峰流量。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得出3 a模拟值的拟合优度确定系数(R2)与体积差(DV)均优于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模型模拟精度均值。所以,SRM融雪径流模型在锡林河流域上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这对合理利用草原冰雪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江南冷浸田治理利用研究进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冷浸田是我国江南地区主要的一类低产水田, 因其撂荒普遍, 但增产潜力巨大且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而受到关注。冷浸田形成是气候、地形、水文、人为管理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受常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浸渍影响, 冷浸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了系列变化, 呈现“冷、烂、毒、瘦”障碍特征, 如水土温度低、土壤浸水容重低、亚铁、有机酸及还原态硫等还原性物质含量高、有机碳含量高但活性有机碳及有效养分缺乏或失衡、微生物区系少等。通过稻田潜育层与土壤还原性物质、地下水位等指标可诊断冷浸田并可评价土壤质量。冷浸田的治理利用包括工程措施、农艺措施与生物措施等综合技术, 涉及明沟暗管、适生品种、水旱轮作、垄畦耕作、平衡施肥与土壤改良剂等。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外, 因地制宜利用是提高冷浸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总结前人基础上,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 展望了今后冷浸田治理利用的研究重点与对策建议, 包括研究不同渍水状态与干湿交替下土壤结构和土壤有机质组分差异; 加强长期渍水状态的冷浸田甲烷排放特征研究; 加强冷浸田潜育化过程厌气性的微生物与其产生的相关酶的生态学过程研究,强化微生物学调控改良冷浸田; 此外应针对不同生态类型与生产条件的冷浸田加强技术集成与政策扶持。

  • 基于边界元的超定法计算板切口应力强度因子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2-12-21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板切口尖端的奇异应力场影响结构安全,需要对含切口板进行强度计算。文章首先根据中厚板的弹性控制方程,利用切口特征渐近展开理论,推演出中厚板切口的奇性特征方程,引入插值矩阵法进行求解,获得板切口的奇异性指数、特征角函数及其导数。之后使用边界元法,求解切口板内离切口尖端等距离圆弧上点的位移,并将其代入切口尖端位移渐近展开式,形成一组非正定方程组,采用超定法求解,获得渐近展开式的幅值系数,据此进一步计算出切口板的应力强度因子。文章分别计算了板切口在对称荷载、反对称荷载以及复合型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因子。

  • 民勤荒漠植物叶片水分吸收性状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在水分输入以小量级降水和凝结水为主导的干旱区,植物叶片吸收水分策略具有尤为重要的生态意义。以民勤地区20种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单位面积吸水量(LWUC)、含水量增加率(RW)、水分饱和亏(WSD)、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分析植物各叶片性状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水分吸收性状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可以吸收水分,具有利用小量级降水的能力;叶片性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2)叶片LWUC与LDM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W与WS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生长型植物叶片LWUC、RW、WSD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质地植物叶片LWUC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肉质多汁类型植物显著(P<0.05)高于草质、革质类型植物,肉质多汁和叶片退化类型植物差异不显著(P>0.05)。(5)不同叶面性状植物叶片LWUC差异不显著(P>0.05),但覆毛类型植物叶片RW、WSD极显著(P<0.01)高于光滑叶面平均值。总之,本研究可以加深对荒漠生态系统不同功能型植物利用水资源方式和策略的理解,增强对荒漠植物生态适应对策和荒漠植被格局变化的认识,并为其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