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年住院患者慢病共病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慢病共病在我国中年人中的发病率约占40%以上,且仍呈上升趋势,其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他们过早地死亡。然而,目前中年慢病共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年慢病共病住院患者的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7-07-012023-02-28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中年(45~59岁)患者16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统计慢病共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不同慢病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650例就诊全科医学科的中年患者中,患0、1、2种慢病患者分别有79例(4.8%)、359例(21.8%)、1212例(73.5%)。患0、1、2种慢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入院年份、入院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患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脏疾病(66.1%,1091/1650)、高血压(41.1%,678/1650)、脑血管病(20.7%,342/1650)。与其他慢病共病的前3位慢病为糖尿病或血糖升高(97.3%,215/221)、高血压(97.1%,668/678)、血脂异常(96.1%,246/256)。1650例全科医学科住院的中年患者中,2种慢病共病的患者为581例(35.2%),3种慢病共病的患者为455例(27.6%)。2种慢病共病组合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脏疾病+高血压(22.7%,132/581)、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13.1%,76/581)、心脏疾病+脑血管病(8.4%,49/581);3种慢病共病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病(14.5%,66/455)、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或血糖升高(10.5%,48/455)、高血压+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7.9%,36/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为汉族(OR=26.778,95%CI=3.120~229.793)、回族(OR=46.143,95%CI=3.456~616.090)、东乡族(OR=52.966,95%CI=2.502~1121.195),入院年份为2020年(OR=0.406,95%CI=0.168~0.981)是中年住院患者患1种慢病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50~54岁(OR=0.461,95%CI=0.266~0.801),民族为汉族(OR=3.783,95%CI=1.433~9.983)、回族(OR=6.055,95%CI=1.107~33.126),职业为农民(OR=0.460,95%CI=0.252~0.839),入院年份为2020年(OR=0.416,95%CI=0.187~0.928)是中年住院患者患2种慢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中中年患者占比约1/3,并且绝大部分为慢病共病状态,全科医学科在注重老年人的慢病的同时,更应注重中年人的慢病管理,提升临床上对该人群的认识,完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建立更全面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

  • 我国老年多重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多重慢性病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我国目前有关生命质量的研究多集中在特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而有关多重慢性病的生命质量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 年数据,选取年龄 55 周岁且关键变量值完整的3 361 例多重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洲五维度三水平健康评定(EQ-5D-3L)量表评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年龄调整合并症指数计算十年生存率;使用 Mann-Whitney 或 Kruskal-Wallis 检验、Tobit 模型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效用值为 0.888(0.709,0.964),困难比例最高的维度为疼痛/不适[2 430(72.30%)],严重困难比例最高的维度为行动能力[593(17.64%)]。十年生存率测算结果显示,十年生存率最高为 90.15%,仅有 2.44%(82/3 361)的患者达到;大部分患者[848(25.23%)]的十年生存率为21.36%,有 43.59%(1 465/3 361)的患者十年生存率接近于 0。Tobit 回归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上学历、不吸烟行为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女性、>60 岁、丧偶、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好、不饮酒行为、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未进行中等强度活动、有 4 种及以上慢性病、门诊次数超过 3 次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我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睡眠时长、体力活动、患病数量等因素值得被重点关注。应加强对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进一步提高该人群的生命质量。

  • 中国老年人多病共存模式的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寿命延长,慢性病的多病共存日益普遍。疾病种类多且病情复杂,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出挑战。共病模式作为研究的必要问题,国内研究相对缺乏。目的 研究中国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多病共存模式,帮助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多病共存现状。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中60岁及以上被访者,选择人口特征学部分数据及健康状况的14种慢病数据。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潜在类别分析4种方法对中国老年人的共病模式进行探索,并对比不同方法所得结果。结果 最终共纳入10800例被访者数据。4种方法所得模式有所差异,但存在一致性的共病模式:(1)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2)慢性肺部疾患和哮喘;(3)关节炎或风湿病、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4)中风、与记忆相关的疾病。结论 不同方法得到的一致模式,所包含慢病病因关系关联明显;共病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包含的病因关系复杂,且方法的原理不同。

  • 社区共病老年人居家疾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面对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慢性病共存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社区共病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共病管理模式正不断被探索实践,疾病体验作为来自患者自我报告的健康信息有望成为“以患者为中心”社区共病管理模式的重点内容。目的 深入了解社区共病老年人居家的真实疾病体验,为社区共病老年人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和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最大差异化抽样于 2022 年 8—9 月在郑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 4 个社区中抽取符合条件的访谈对象,基于信息饱和的原则最终纳入 20 例研究对象。在研究目的、文献回顾及专家咨询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访谈提纲,预访谈 2 例后确定最终访谈提纲。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 Golaizzi 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 4 个主题和 11 个亚主题,主要有长期存在的症状困扰(身体功能障碍、疲劳、睡眠障碍、疼痛)、负性心理体验(对未来生活的无助感和担忧、社会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降低、社交活动改变的孤独感)、与共病和谐共存的积极心态(感恩知足、积极适应)、困境下的期望(希望功能改善、寻求多方社会支持)。结论 身体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疲劳、疼痛是社区共病老年人最关注的健康困扰,社区共病老年人的症状管理和多元社会支持有待加强。未来有望采用多维数据进行动态化健康评估,探索共病的共性和个体性规律,实现社区共病的精准管理及干预。

  • 中国大陆地区老年患者失能状况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失能成为老年人较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老年慢性病群体庞大,且有多病共存特点,存在巨大的失能风险,而既往失能率研究结果不一。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大陆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失能状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共计 10 个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大陆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截至 2023 年 8 月。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 Stata 16.0 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32 篇文献(34 项研究),样本量为 221~16 566 例,失能率为 6.9%~82.8%。Meta 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率为 43.2%(95%CI=32.9%~53.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失能率(36.6%,95%CI=27.0%~46.2%)高于男性(33.9%,95%CI=23.9%~43.9%);年龄越大,失能率越高(60~69 岁:24.2%,95%CI=14.3%~34.0%;70~79岁:34.9%,95%CI=24.1%~45.7%;≥ 80 岁:47.7%,95%CI=36.3%~59.1%);患慢性病种类失能率位列前 3 的为痴呆 / 帕金森(56.3%,95%CI=40.9%~71.7%)、精神疾病(53.9%,95%CI=46.0%~61.7%)、脑血管疾病(49.2%,95%CI=33.5%,64.8%);老年人群失能率随合并慢性病种数增多而增高(1 种:33.1%,95%CI=20.8%~45.3%;2 种:36.3%,95%CI=22.6%~50.0%;≥ 3 种:49.7%,95%CI=31.3%~68.0%)。结论 我国大陆地区老年慢性病人群失能率较高,慢性病种类和患病数量均对失能率有影响。建议加强对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监测和管理,以预防和减少失能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

  • 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与肿瘤发病风险关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肿瘤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都呈多维状态,多种慢性疾病与肿瘤有共同危险因素。目的 探讨慢性疾病风险综合评分与肿瘤发病风险关联。方法 以天津市慢病风险与健康管理队列中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健康体检的18009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以慢性疾病相关指标(包括BMI、腰围、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总胆红素、心率及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分类变量为自变量,以肿瘤是否发病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调整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慢性疾病指标与肿瘤发病风险,并计算慢性疾病风险综合评分。根据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三分位数分为慢性疾病风险低分组(

  •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农村中老年人共病对失能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应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探讨农村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失能的影响,为制定农村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和失能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中11088名≥45岁农村中老年人的数据,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将非共病组与共病组以1:1比例进行匹配,应用条件Logistic对慢性病共病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失能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失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3391例匹配成功,匹配前两组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婚姻状况、睡眠状况、吸烟饮酒状况、残疾情况、参加社交活动情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协变量达到均衡,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非共病的农村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将增加其ADL失能(OR=2.25,95%CI:1.96-2.59,P<0.01)与IADL失能(OR=1.52,95%CI:1.36-1.71,P<0.01)的风险。结论 PSM可有效控制研究组间的混杂偏倚,应用价值长远。在农村,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会增加失能的风险,政府应重视农村地区资源和政策投入,加强对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失能的预防与管理。

  • 2010—2021 年国内外老年多重慢病研究热点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态,老年多重慢病相关研究也不断丰富,但鲜有对其研究进展及热点进行分析。 目的 分析国内外老年多重慢病的研究热点,揭示近十年来(20102021 年)老年多重慢病领域研究前沿的热点主题,为相关研究者追踪前沿信息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文献计量学等方法,检索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中华医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APA-PsycINFO 美国心理学会数据库中老年多重慢病领域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 20102021 年。使用 CiteSpace 6.1.3、PASW 18、BICOMB 2.04 等软件对文献的发文量趋势、来源、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并绘制战略坐标图对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老年多重慢病相关文献 9 392 篇,其中外文文献 5 776 篇,中文文献 3 616 篇。近十年来老年多重慢病领域中外文献发文量均呈指数型增长,中文文献年增长率为 13.27%,外文文献年增长率为 15.84%,该领域正处于发展阶段。中外文献均挖掘出 5 个主流研究热点,国内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文献较多,国外则研究精神疾病共病情况的较多,其次是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躯体疾病共病状况。 结论 国内外老年多重慢病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分析国外文献显示精神疾病共病虽为相对研究热点但不够成熟,老年多重慢病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且多元,但研究深度有所不足。分析国内文献显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处于研究领域的核心,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共病相关研究还不够成熟,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相关共病以及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护理、保健等相关研究有所欠缺,可能成为未来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 江苏省农村居民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 [目的/ 意义]农村居民在面对慢性病健康信息时,常常会产生认知冲突或负面情绪,从而产生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 行为。本研究旨在探索江苏省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机理。[方法/ 过程]研究基于压力应对 理论和计划风险信息规避模型,在考虑农村居民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 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 250 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法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 结论]研究发现,社会氛 围、负面情感和患者认知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意愿,进而导致其信息规避行为的发生。同时,验证了信 息获取限制因素对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在理论层面丰富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理论体系, 在实践层面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服务机构优化慢性病健康信息服务提供指导建议。

  • 基于人群的CQ-11D、SF-6Dv1和EQ-5D-3L量表结果比较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1-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升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评价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选择合适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量工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慢性病患者的同期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Q-11D)、六维健康调查简表第一版(SF-6Dv1)和三水平五维健康量表(EQ-5D-3L)三个普适性健康效用量表的得分,评估三种量表测量慢性病患者健康效用值的效度、一致性和相关性。 方法 根据中国人口的性别及年龄比例进行配额抽样,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收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并依次收集CQ-11D、SF-6Dv1和EQ-5D-3L三种量表的自报结果,从中筛选出慢性病患者,对其三种量表的效用值测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Bland-Altman图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三种量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并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性别和年龄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692名慢性病患者,CQ-11D、SF-6Dv1和EQ-5D-3L三种量表的效用值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855(0.168)、0.793(0.132)和0.876(0.136)。患病人数前三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N=275)、关节炎(N=128)和高血脂(N=124)。直方图显示EQ-5D-3L具有明显的天花板效应,CQ-11D分布范围更广泛;Bland-Altman图显示三种量表间的一致性相对较好,95%一致性区间(Limits of agreement, LOA)内的点均在95%左右;CQ-11D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的相关性最高,三种量表间的ICC范围为0.528-0.625,显示出中等水平的相关性,其中Bland-Altman图和ICC分析结果均显示SF-6Dv1与EQ-5D-3L的一致性最好。对三种不同慢性病的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总样本结果相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中,男性患者效用值高于女性;高血脂患者中,大于等于60岁的患者效用值最低。 结论 在慢性病人群中,EQ-5D-3L量表的天花板效应较为明显。CQ-11D测量三种慢性病效用值范围分布较为广泛,并且未观察到天花板效应,同时与VAS的相关性最高,相对适合测量中国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 重庆市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对慢病防控资源配置的研究多为现况调查或公平性分析,且缺乏代表性强的结果评价指标。目的 分析重庆市慢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对慢病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穷尽”原则,系统收集政府、卫计委及相关部门网站、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 等公开数据库发布的重庆市 2010—2021 年慢病领域所有文献资料进行摘录,对慢性病资源配置适宜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运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定量标准,在系统收集信息资料后,分别从慢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的 4 个二级指标及 13 个三级指标展开研究,根据文献中资源配置的相关表述,采用“五分度评分”法半定量对其进行严重性评分,再对评分结果进行公式计算,最终得出资源配置的适宜程度。运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对慢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 2010—2021 年重庆市慢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不断上升,由 6.64% 上升到 27.57%;人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从 36.49% 上升到 46.59%,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从 41.06%上升到 50.28%,物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从 41.40% 上升至 42.96%,信息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从 5.73% 上升到 24.09%。其中财力、物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与重庆市慢病过早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22,-0.586。结论重庆市慢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逐年提高,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信息资源配置程度较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加快提升资源配置适宜水平来应对慢病发病人数的迅速上升。

  • 共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慢性病共病会加速认知功能衰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增加。但现有研究多探究单一或特定慢性病患者的认知状况,慢性病共病患者认知领域仍亟待探究。本研究介绍了慢性病共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了影响因素,整理了慢性病共病模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模式,并阐述了其发生机制,最后提出了防控策略,以期为今后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提供借鉴。

  • 山东省社区老年人自我管理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其发病率的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虽有研究者对慢性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较少针对老年人自身管理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 了解山东省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抽取2650名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敏感性维度下,社区老年人的个人特征、职业类型、经济状况等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应对能力维度下,自我监测、自我认知力、自我约束力等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系统脆弱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开展包括加强社区健康宣教活动,转变老年人自身健康观念;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营造良好护老氛围;提升社区自身服务能力,提供更准确的卫生服务等针对性措施来降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系统脆弱性。

  • 民营二级综合医院开展管理模式的探索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控。近年来,国内的全科医生队伍越来越壮大,在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和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国内外文献报道,培训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成为健康经理,与全科医生组成健康管理团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慢性病人群的管理效果。本文探索了民营二级综合医院全科和内科医生与健康经理组成的医护团队,合作开展门诊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安排全科或内科医生作为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初级保健医生(Primary Care Physician,PCP),培训相应科室的医生助理或高年资护士作为健康经理(Primary Care Manager,PCM),PCP和PCM组成慢性病管理团队,合作开展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回顾2020年4月到2021年8月期间,动态患者人群和固定患者人群的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评估PCP-PCM团队合作开展的慢性病管理效果,获取PCP-PCM团队成员对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反馈,使用净推荐值(Net Promotor Score,NPS)问卷进行患者对PCP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的血压和血糖控制不佳率都有明显改善,PCP-PCM团队成员对该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反馈比较积极,患者对PCP的NPS评分非常高。该慢性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PCP、PCM和患者三方的积极反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长远看,PCM的人员短缺或影响慢性病管理效果,值得我们在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继续探索。

  • 护理循证实践对社区多重用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1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社区多重用药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本中心已纳入管理的60例多重用药的慢性病患者,按应用循证护理前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持有率及并社区护士慢性病药物知识水平。结果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执行率更高、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药物持有率均高于对照组,证据应用后社区护士慢性病药物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循证护理实践可规范社区慢性病多重用药患者服药依从性管理,改善多重用药慢性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社区护士慢性病药物知识水平。

  • 价值共创视角下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实践与思考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1-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防控重大疾病,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近20年来,价值共创理论在健康服务领域应用发展较好,不同国家(地区)探索低成本、高效果的方案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但目前在国内慢性病管理领域较为缺乏。本文基于价值共创视角,以基层社区为研究分析点,进一步总结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经验,从主动健康、组织引导、数字技术、激励考核4个方面提出展望,为优化完善基层糖尿病管理的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价值共创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实现慢性病管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提供参考。

  • 基于德尔菲法初步编制门诊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自评量表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医疗卫生问题,患者对于促进自身用药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初步编制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自评量表,为评估及促进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提供客观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拟定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量表初始条目。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内蒙古的 28 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请专家对维度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进行评分,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对条目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评分。2021-09-3010-12进行第一轮专家咨询,2021-11-0515 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最后通过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最终条目。计算问卷回收率,以此反映专家积极性;咨询结果的权威程度采用权威系数衡量;采用变异系数及协调系数 Kendall's W 评价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的算术均数 3.5 分且变异系数 <0.25 作为条目筛选的初步参考,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经研究小组成员和专家小组会议充分讨论后确定条目调整结果。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均发出 28 份问卷,回收问卷 28 份,专家积极系数均为 100%。两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为 0.877。第二轮条目重要性和可行性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Kendall's W 相较第一轮均有所提高。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各条目重要性评分为 3.964~4.964 分,变异系数为 0.038~0.211;可行性评分为 3.964~4.821 分,变异系数为 0.081~0.265。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各条目的重要性评分为 4.321~5.000 分,变异系数为 0~0.168;可行性评分为 4.036~4.893 分,变异系数为 0.064~0.186。两轮专家咨询及专家小组会议后最终确定了包括用药知识、用药信念、参与用药决策、用药自我管理 4 个维度、33 个条目的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自评量表。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用药知识、用药信念、参与用药决策、用药自我管理 4 个维度、33 个条目的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自评量表,该自评量表能够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进行评估,为制定相应措施以促进患者参与用药过程、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 2023 年《ESPEN 指南: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由于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和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致使慢性病共病成为公众健康一大挑战。共病现象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营养状况不佳,给患者健康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2018 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发布了《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从共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评估、需求、监测和干预等方面提供了 22 项建议和 4 项声明。其基于不断更新的研究证据,2023 年 6 月 ESPEN 指南工作组对 2018 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即 2023 年《ESPEN指南: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为共病住院患者提供了基于最新循证证据的营养支持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并就营养筛查和评估、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能量需求量的估算、蛋白质目标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特定疾病的营养补充、早期营养支持、出院后营养支持、身体功能检测、能量和蛋白质达标量、营养支持的组织管理、基础疾病对营养支持的影响、药物或营养素相互作用、营养生物标志物共 15 方面内容进行重点分析,旨在为我国临床共病住院患者营养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 中国社区老年人夜间睡眠状况与共病的关联研究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8-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浪潮的快速推进,慢性病共病已对公共卫生和临床提出了重要挑战。夜间睡眠状况(睡眠时长和质量)对于调节老年人的身体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但当前针对夜间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研究仅局限于部分地区或中青年人群,中国社区老年人夜间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中国社区老年人夜间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于 2023 年 4 月选取 2018 年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调查研究(CLHLS-HF)数据中 11 917 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的关联,采用比值比(OR)和 95% 可信区间(95%CI)表示;并采用基于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方法分析社区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的剂量 - 反应关系。结果 11 917 名社区老年人中,平均年龄为 84.411.4 岁,年龄范围为 65.0~117.0 岁。研究对象包括 6 477(54.35%)名女性和 5 440(45.65%)名男性。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年限等协变量后,与夜间睡眠时长为 6~8 h 的老年人相比,夜间睡眠时长较短(<6 h)的老年人与较高的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有关(OR=1.51,95%CI=1.36~1.67);与睡眠质量较好的老年人相比,睡眠质量一般(OR=1.34,95%CI=1.22~1.46)和睡眠质量较差(OR=2.14,95%CI=1.91~2.40)的老年人与较高的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有关。RCS图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呈U形非线性关联,最佳睡眠时长约为 7 h。结论 睡眠时长 <6 h、睡眠质量为一般或差的社区老年人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增加有关,社区老年人最佳的睡眠时长约为 7 h,正常的睡眠时长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慢性病共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潜在类别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患有慢性病的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更高,严重威胁其生活质量,而提高认知功能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不同特征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群体间认知功能受损形式存在异质性,如何有效提升其认知功能有待进一步探索。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病老年人认知功能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影响因素,以期为针对性制订认知功能提升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 年 9—12 月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社会支持量表(SSRS)、认知储备问卷(CR)抽取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就诊的社区慢性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 Mplus 8.3 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建立亚组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类别社区慢性病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526 份,回收有效问卷 502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44%。502 例社区慢性病老年人认知功能可分为 3 个类别:高认知 - 回忆受损组(n=253)、中认知 - 注意障碍组(n=158)和低认知 - 普遍不良组(n=91)。无序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认知 - 回忆受损组与低认知 - 普遍不良组相比,年龄段为 60~74 岁(OR=2.315,95%CI=1.163~4.608,P=0.017)、慢 性 病 数 量 为 2 个(OR=4.105,95%CI=1.807~9.327,P=0.001)、 血 压 正 常(OR=2.763,95%CI=1.414~5.400,P=0.003)、血脂正常(OR=2.016,95%CI=1.014~4.008,P=0.046)、CR 总分越高(OR=1.031,95%CI=1.005~1.057,P=0.018)、SSRS 总分越高(OR=1.031,95%CI=1.007~1.105,P=0.023)的社区慢性病老年人更容易进入高认知 - 回忆受损组,而 ADLS 总分越高(OR=0.920,95%CI=0.885~0.957,P<0.001)的老年人更容易进入低认知 - 普遍不良组;中认知 - 注意障碍组与低认知 - 普遍不良组相比,慢性病数量为 2 个(OR=2.862,95%CI=1.254~6.529,P=0.012)、血 压 正 常(OR=2.655,95%CI=1.350~5.225,P=0.005)、 血 脂 正 常(OR=2.310,95%CI=1.147~4.652,P=0.019)、SSRS 总分越高(OR=1.077,95%CI=1.027~1.129,P=0.002)的社区慢性病老年人更容易进入中认知 - 注意障碍组,而ADLS 总分越高(OR=0.948,95%CI=0.913~0.984,P=0.005)的老年人更容易进入低认知 - 普遍不良组。结论 社区慢性病老年人认知功能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年龄、慢性病数量、血压、血脂、认知储备、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其认知功能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积极识别不同类别社区慢性病老年人认知功能特征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社区慢性病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