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欢欢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和癌症基因组图谱临床数据分析并鉴定肝细胞癌的Hub基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1-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约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病例的90%,其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目的 探索HCC潜在的分子机制,发掘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基因表达谱GSE62232,从TCGA数据库下载RNA-seq表达数据和临床相关信息,通过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正常肝脏组织与HCC组织的差异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基于TCGA中HCC和GSE62232的基因表达数据概况,使用WGCNA R包建立共表达网络,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选择具有临床意义的模块,并筛选候选Hub基因;进一步分析候选Hub基因在HCC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显著差异表达、与HCC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是否显著相关,最终确定Hub基因;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对Hub基因蛋白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的基因表达数据来自50个正常肝脏组织样本和373个HCC组织样本。通过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发现7 230个在HCC和正常肝脏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HCC中3 691个上调基因和3 539个下调基因)。富集分析表明,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有丝分裂过程;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小分子代谢和有机酸代谢等过程。WGCNA确定了19个与HCC患者临床特征相关基因模块,通过分析模块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青色模块和紫色模块。青色模块基因中同时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强烈相关的前两个基因为VPS45和FAM189B;紫色模块基因中同时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强烈相关的前两个基因分别为CLEC1B和FCN3,因此将VPS45、FAM189B、CLEC1B和FCN3确定为最终的Hub基因。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VPS45和FAM189B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FCN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肝脏组织,CLEC1B在HCC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 初步确定VPS45、FAM189B、CLEC1B和FCN3可能是HCC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Hub基因可能为HCC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4-1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d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dTRA行二次PCI的患者70例,根据距上次dTRA行PCI时间间隔分为30d组(n=33)与>30d组(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操作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术前、术后24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 70例患者中69例dTRA穿刺、置管均成功,成功率为98.6%(69/70);经评估需行二次PCI的67例患者中66例成功完成二次PCI,成功率为98.5%(66/67)。两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及糖尿病、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性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d组(P30d组患者术后24h桡骨茎突近心端5cm处桡动脉内径大于术前(P30d,均能满足dTRA行二次PCI的血管条件,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穿刺部位等决定dTRA行二次PCI手术时机。

  •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二次冠脉介入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的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distal radial artery access,dTRA)入路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少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多次应用国内尚未报道。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dTRA行二次冠脉介入手术及手术时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阜外医院经dTRA二次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根据两次dTRA入路时间间隔,分为30天内二次介入组(含30天)和30天以上二次介入组,采集人口学信息、经桡动脉入路手术史及首次dTRA介入手术时间、合并症、吸烟史、实验室指标,dTRA穿刺及置管相关指标、冠脉造影及介入技术指标、冠脉病变情况;术后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压迫时间,术后24小时桡动脉搏动情况;术前及术后24小时穿刺侧桡动脉超声结果并测量桡骨茎突近心端5cm、10cm、15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9610.02岁,两次经dTRA介入手术间隔的中位时间为33天。69例dTRA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8.6%,平均穿刺次数为1.62次,平均穿刺用时3.41分钟。dTRA二次手术平均造影时间8.96分钟,中位曝光时间1155秒,中位射线剂量2460mGy。应用5F、6F、国产薄壁7F鞘管分别为1例(1.4%)、53例(76.8%)和15例F(23.8%)。6例患者(8.7%)使用6F导管,其余均为5F TIG造影管完成冠脉造影。67例拟行PCI治疗中66例以6F(51例,76.1%)或7F(16例,23.9%)指引导管完成手术,PCI中位时间46分钟。30天内和30天以上二次介入组在上述技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前臂的肿胀,EASY分级 II-III级,其余患者无出血、渗血,穿刺侧手活动良好,无手指感觉异常。所有dTRA入路患者均于术后3小时拆除包扎。拆除后即刻及术后24小时穿刺侧桡动脉搏动均可触及,较对侧无异常。术后24小时桡动脉超声所有患者均无桡动脉闭塞,30天以上二次介入组术前与术后桡动脉桡骨茎突近端5cm、10cm与15cm内径均较30天内(含30天)二次介入组缩小;30天内(含30天)二次介入组介入术后桡骨茎突近端15cm桡动脉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天以上二次介入组介入术后桡骨茎突近端5cm桡动脉内径较术前显著扩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证实dTRA行二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30天内或30天以上二次经dTR入路并不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