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珠江口南沙河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2-0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随着城市生态健康理念的提出,城市河涌生态健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更好的了解河涌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现状,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对珠江口南沙河涌8个站位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发现浮游植物164种(属),隶属7门73属,其中以绿藻种类最多,达33属79种,占48.17%;硅藻次之,17属41种,占25%。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0.19×106-101.34×106个/L内变动,呈现单峰型,在4月发生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水华,14涌密度高达87.38×106个/L,随后因强降雨细胞密度骤降。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演替基本符合PEG(Plankton Ecology Group)模型,从冬季的硅藻,到春夏季的绿藻,再到秋季的蓝藻。One-way ANOVA分析显示,各月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差异显著(P r=0.454,P < 0.01)。运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水体进行评价表明,调查水体呈中度污染。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河涌全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聚类分析表明,时间异质性较高,总体相似性较低;空间上相似性较高,人为活动可能是导致空间差异的关键因子。冗余分析显示,叶绿素a、溶解氧、盐度、水温、总氮和pH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关系最为密切。pH对硅藻门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碱性条件适宜直链藻生长,春季水华形成的驱动因子是盐度、温度和总氮。

  • 超细晶Cu-Cr-Zr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及断裂机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5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研究了两种变形处理方式下的超细晶Cu-Cr-Zr合金从室温到600℃的拉伸性能、断口微观组织特征及其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合金的抗拉强度随拉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4Bc+时效+4Bc变形处理的合金((1)方式),室温时,合金抗拉强度为577.17MPa,延伸率为14.6%;在300℃开始发生动态再结晶软化,抗拉强度迅速减小,到600℃时抗拉强度仅为59.12MPa。经过8Bc+时效变形处理的合金((2)方式),室温合金抗拉强度为636.71MPa,延伸率为12.1%;从400℃开始析出相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开始逐渐减弱,抗拉强度大幅降低,600℃时的抗拉强度为65.2MPa。方式(2)处理的合金比方式(1)处理的合金具有更好的室温性能和热稳性。两种方式处理下合金延伸率随拉伸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高温下都表现出超塑性。通过对高温拉伸断口微观组织的分析,其表现为大量密集、深入的韧窝,其高温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的韧性断裂。

  • 融合外部属性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22-06-06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现有交通流量预测算法大多仅考虑常态下的预测,而未考虑天气属性、周围地理属性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外部属性的组合预测模型(A-STIGCN)。首先,将外部属性作为路网中路段的属性,同时对路段的属性和交通特征进行建模,得到增强的特征向量。其次,采用图小波变换和自适应矩阵分别提取交通流局部和全局空间特征信息,并借助门控循环单元(GRU)对时间信息的长时记忆能力以提取其时间特性,最后,通过注意力机制来捕获时空动态变化性进行交通流预测。采用深圳出租车轨迹数据、对应天气数据以及POI数据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A-STIGCN组合模型预测效果优于传统线性模型及变体模型,与未引入注意力机制的ASTGCN模型相比,MAE降低了约0.131,精度提高了0.068,与及未引入外部因素的TGCN模型对比分析,MAPE降低了约0.637%,精度提高了0.079,从而更好地为交通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 基于多判据的散乱点云特征点提取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4-12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为了有效获取散乱点云中的尖锐特征点和边界特征点,提出一种利用多判据融合的特征点提取算法。首先利用一种改进的k-d tree构建点云拓扑,搜索样点的K局部邻域;然后利用法向夹角判定准则、核密度判定准则、场力和判定准则分别求取各个样点局部邻域的三个特征参数,最后通过加权计算特征参数得到每个样点的特征值与全局判定阈值,特征值比阈值大的点即为特征点。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的获取散乱点云中边沿特征点与尖锐特征点。

  • 陆生植物生物量分配对模拟氮沉降响应的Meta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5-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分析了陆生植物地上、地下各组织中生物量分配对氮沉降的响应,为研究大气氮沉降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及植物生物量分配、立木收获、定向培育等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共收集整理了国内外63篇论文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Meta-analysis),用以定量评估氮沉降对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并通过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植物种类、氮肥形式、施氮水平和持续时间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施氮会显著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植物叶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在施氮条件下均显著增加;然而地下生物量所受促进作用要低于地上部分,表现为植物细根生物量和粗根生物量在氮输入下并没有显著变化;植物根冠比在氮沉降下显著降低;叶重比、茎重比和根重比在氮沉降下没有显著变化。此外,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类型和植物类型会显著影响植物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对氮沉降的响应,草本植物在氮沉降下的生物量累积明显优于木本,这说明短期氮沉降可能会增加草本的覆盖面积;施肥形式对根冠比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于尿素,硝酸铵对植物根冠比的作用更显著;不同施氮水平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分配,中氮水平(本研究为60-120 kg hm-2 a-1)促进作用最大,高氮水平(本研究为≥120 kg hm-2 a-1)促进作用明显减弱,这与总生物量的变化一致,表明过高的氮沉降量将抑制植物生长;氮沉降处理时间长短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当施氮时间高于3年,氮沉降对地上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几乎消失。总之,短期氮沉降会使植物分配更多生物量给地上部分,且氮沉降对草本植物生物量的累积作用明显优于木本,这些发现可为未来大气氮沉降背景下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碳存储、植物群落结构、植被动态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景观格局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其空间尺度效应——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4-14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景观格局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探明沙地景观格局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其空间尺度效应,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为研究区,采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学调查,基于GIS和遥感分析技术,分析景观格局指数,计算了10个尺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m)下33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筛选出不同尺度下与植物多样性显著相关的指数;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识别不同尺度下对植物多样性贡献显著的景观格局指数,并进行拟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格局指数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具有显著的尺度依赖性。在所有空间尺度,景观格局指数主要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β指数影响较大;在100m尺度下,Shannon指数逐步回归R2值达到最大(0.138);β指数在900m尺度下R2值达到最大值(0.2)。拟合检验发现,在500m尺度下,均匀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实测值和预测值拟合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故认为500m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植物多样性影响较大。因此,在不同尺度下管理和保护沙地植物多样性,应综合考虑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优化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景观格局。

  • 双壳贝类营养需求及人工饵料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工厂化养殖是未来贝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微藻的培养容易受到气温、光照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水体,因此研发双壳贝类人工饵料已成为贝类工厂化养殖的关键因素。本文简述了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对双壳贝类生长、繁殖及免疫的影响,详细叙述了微藻干粉、大型海藻处理物、酵母、微粒饲料、液态微胶囊饲料和固态微胶囊饲料6种人工饵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新型的双壳贝类人工饵料及开展工厂化养殖提供依据。

  • 金银花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及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金银花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及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4周龄体况健康、产蛋率接近的京粉2号蛋鸡6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金银花提取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组平均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哈氏单位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00和300 mg/kg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200和300 mg/kg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提高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鸡蛋哈氏单位,改善蛋鸡脂质代谢,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其中以300 mg/kg组效果最为明显。

  • 大型海藻规模栽培是增加海洋碳汇和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当前,世界各国均关注于减缓气候变暖、降低大气二氧化碳(CO2)排放为核心目标的低碳和碳中和理念。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 CO2浓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由海洋生物完成。大型海藻栽培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碳汇可计量、栽培可控性强等优势;在近海可形成产业化的蓝碳,是海洋碳汇值得推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此外,规模栽培大型海藻可解决栽培海区海洋酸化、低氧、富营养化、有害藻华等海洋环境问题。文章从大型海藻栽培、环境修复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综述了大型海藻碳汇功能及其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潜力。大型海藻规模栽培是发展低碳经济、增加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以及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黄中微量元素含量、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霉菌毒素吸附剂[利百灵-Z(CZ)、赛弗(SF)]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黄中微量元素含量、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16只38周龄健康的罗曼蛋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CZ组、SF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2种霉菌毒素吸附剂。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Z组产蛋鸡试验3~5周产蛋率、日产蛋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产蛋鸡第14天和第35天蛋黄铜、锰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CZ组第14天蛋黄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产蛋鸡第14天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SF组第35天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CZ组产蛋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SF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霉菌毒素添加吸附剂CZ明显提高了产蛋鸡产蛋性能,2种吸附剂都增强了产蛋鸡血清抗氧化功能,改善了血清生化指标。

  • 适用于物联网通信的无证书聚合签密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1-29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目前无证书聚合签密(CLASC)方案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物联网的无双线性对的聚合签密方案。该方案与目前最好方案[15]相比,运算效率提高了近六倍,在聚合签密阶段只需要(2n+1)次点乘运算,在聚合解签密阶段需要(5n+1)次点乘运算。基于离散对数问题,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方案满足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在聚合签密验证阶段,不需要第三方的秘密信息,方案满足可公开验证性。最后,指出该方案能以较低的计算速率实现较高的安全性,更适合用于物联网。

  • 上皮性卵巢癌中ZEB2 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E盒锌指结合蛋白2(ZEB2)和原癌基因C-myc(C-my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EO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EOC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1例EOC和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ZEB2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ZEB2及C-my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EOC和正常卵巢组织中ZE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94/191)和30.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9%(103/191)和15.4%(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ZEB2蛋白的表达与EOC病理分型(P=0.003)、FIGO 分期(P=0.028)、T分期(P=0.002)、淋巴结转移(P=0.04)有关。C-myc蛋白的表达与EOC中FIGO分期(P=0.035)、病理学分级(P=0.039)、T分期(P=0.002)有关。EOC组织中ZEB2与C-myc蛋白的表达有关联(R=0.358, P<0.001)。同时ZEB2及C-myc的共同表达在T分期和FIGO分期有关(P<0.001,P<0.008)。结论 ZEB2 和C-myc有助于促进EO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EOC的早期诊断指标。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症状群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12

    摘要: 目的 调查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相关症状,探讨其症状群的种类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对430名住院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存在多个症状,症状发生率排名前3位为呕吐(91.86%)、瞌睡(90.70%)和疲劳(90.00%)。症状困扰发生率排名前3位为行走(76.74%)、人际(76.30%)、情绪(72.79%)。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症状群,分别为情绪症状群、疾病症状群、疲乏症状群和消化道症状群。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转移、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复发、本次预计住院天数、化疗次数、化疗方案、肿瘤分期和工作状况是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存在多个症状群,临床护理人员应从症状群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症状管理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

  • 基于工频同步信号的三相共筒式GIS 局部放电识别方法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工频相位是局部放电监测进行模式识别的重要基础。目前 GIS 局部放电监 测设备中局部放电类型识别率较低,在三相共筒式 GIS 中问题更加突出。针对此现象, 提出一种基于工频同步信号的三相共筒式 GIS 局部放电识别方法。在不改变现有工频 同步信号接入的前提下,通过工频同步信号触发局部放电信号的采集,并将其通过移 相因子转换为其他相局部放电数据,分别与系统中局部放电类型数据库比对,将识别 率最高的类型输出,从而达到模式识别的目的。所述方案实现简单,具有应用灵活和 故障类型识别率高的特点。

  • 睡眠时型与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也加大了医疗保健的负担,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显著相关, 使睡眠时型成为探讨抑郁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视角。睡眠时型包括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夜晚型是抑郁的风险因素, 清晨型则是其保护性因素。情绪调节行为机制和杏仁核、扣带回皮质等神经机制的探讨,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睡眠时型对抑郁的影响。未来研究还需要探索睡眠时型的多维结构, 增加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 丰富心理和生理机制, 加强干预性的实证研究。

  • 睡眠时型与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20

    摘要: 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加大了医疗保健的负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显著相关,使睡眠时型成为探讨抑郁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视角。睡眠时型包括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夜晚型是抑郁的风险因素,清晨型则是其保护性因素。情绪调节行为机制和杏仁核、扣带回皮质等神经机制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睡眠时型对抑郁的影响。未来研究还需要探索睡眠时型的多维结构,增加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丰富心理和生理机制,加强干预性的实证研究。

  • 睡眠时型与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20

    摘要: 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加大了医疗保健的负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显著相关,使睡眠时型成为探讨抑郁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视角。睡眠时型包括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夜晚型是抑郁的风险因素,清晨型则是其保护性因素。情绪调节行为机制和杏仁核、扣带回皮质等神经机制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睡眠时型对抑郁的影响。未来研究还需要探索睡眠时型的多维结构,增加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丰富心理和生理机制,加强干预性的实证研究。

  • 中国特有植物巴山榧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2-0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掌握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的种群现状,预测种群数量动态趋势,以分布于重庆、四川、陕西、湖北、安徽、河南和甘肃等省市的15个地点的残存巴山榧树种群为对象,建立巴山榧树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同时结合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巴山榧树种群密度较低,平均为5.33株/100m2,其中神农架种群(SN)密度最高,为9.58株/100m2,城口种群(CK)密度最低,为2.75株/100m2。径级结构中低龄级个体占有较高的比例,种群表现为增长型年龄结构;不同局域种群的径级结构差异明显,除宝兴种群(BX)外,其余种群的径级分布不完整。高度级结构中低于6m的个体占88.74%,绝大多数个体处于群落灌木层。种群的生命期望在不同龄级间波动明显,第3、7龄级的生命期望较低。巴山榧树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第3、7龄级出现峰值。巴山榧树种群的数量动态除受基波的影响外,在3、5、7龄级还显示出明显的小周期波动。巴山榧树为长寿命孑遗植物,呈岛屿化斑块分布,种群规模小,自然更新能力差,面临灭绝的危险,应及时加以保护。

  • 帕金森病患者疼痛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2-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疼痛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且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学者对PD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目的 对PD患者疼痛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PD患者疼痛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研究机构(AHRQ)编制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分别对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对所有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RevMan5.3软件对共同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总样本量为2855例,共涉及24种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结果可知有2项保护因素和22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可知:性别[OR=3.73,95%(1.75,7.96),P=0.0007]、病程[OR=1.35,95%(1.15,1.60),P=0.0003]、抑郁情绪[OR=1.14,95%(1.07,1.22),P<0.0001]、UPDRSⅢ评分[OR=1.07,95%(1.03,1.11),P=0.0002]、Hoehn⁃Yahr分级[OR=2.28,95%(1.28,4.04),P=0.005]、NMSS评分[OR=1.68,95%(1.46,1.93),P<0.00001]是PD疼痛的影响因素。GRADE分析结果显示性别、NMSS评分是中等质量证据,病程、抑郁情绪、UPDRSⅢ评分是低质量证据,Hoehn⁃Yahr分级是极低质量证据。结论 认知功能正常及精神状态好是PD疼痛的保护因素,女性、病程长、抑郁情绪、运动障碍、H-Y分级高以及其他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疲劳)程度重是PD疼痛的危险因素,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 净多样化速率和进化时间对虎耳草目科间物种多样性差异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不同生物类群包含的物种数目常存在巨大差异,这是生态学和生物学研究中普遍观察到的现象。然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仍然是未解之谜。从宏观进化的角度,进化时间假说和多样化速率假说是两个比较流行的假说。进化时间假说认为类群的演化时间越长,积累的物种丰富度越高;而多样化速率假说认为类群的净多样化速率越快,则其物种丰富度越高。为验证这两个假说,该文以一棵包含1 539个物种化石定年的虎耳草目系统发育树为基础,通过宏观进化分析获取了虎耳草目内15个科的物种形成和灭绝速率,并计算了每个科的平均多样化速率。结果表明:(1) 虎耳草目的物种多样化速率有着增加的趋势,并且多样化速率的增加主要出现在温带和高山类群,如茶藨子科、景天科和芍药科等。(2) 采用系统发育广义最小二乘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虎耳草目15个科的物种丰富度与科的分化时间和科内物种的最近共同祖先年龄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净多样化速率显著正相关(R2 =0.38,P<0.01)。该研究支持了多样化速率假说,认为不同科的净多样化速率的差异是导致虎耳草目科间物种数目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冷可能为虎耳草目中草本、落叶乔木和灌木等能够适应寒冷环境的类群提供了分布范围扩张和物种快速多样化的机会。该研究表明在温带和高山扩张类群中,物种净多样化速率可能是导致不同类群物种数目差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