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彭凯平
  • 共生还是对立?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辩证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本文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人类如何从利益论、威胁论及辩证关系视角看待人工智能(AI)的复杂态度。本文首先探讨了AI如何作为一种技术进步,促进了工作效率、决策质量的提高以及在多个领域内的创新应用,反映了对AI的积极评价和期望。随后,本文转向AI带来的潜在威胁,包括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就业市场的冲击以及社会伦理的挑战。最后,从辩证的角度审视了AI技术,强调了在AI发展过程中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结合人类对AI态度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致力于AI伦理的探索和人机协作的深化。

  • 文化在人机交互中的角色:人类共享和文化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化对AI理解和应用的影响,突出了在AI开发过程中考虑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如何塑造AI技术的接受度和用户体验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AI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态度。此外,还讨论了文化背景在AI技术的伦理监管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考虑AI研究中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并探索了样本多样性和多种数据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为了全面理解AI技术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研究需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有效评估工具,以促进AI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和应用。

  • 解构幸福的文化维度:文化如何建构人类幸福感?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同时也是当代社会中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尽管全球对幸福的基本看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在塑造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幸福通常与社区关系和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幸福则更多地与个人成就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这些文化间的细微差异对于开发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幸福感的构建方式,强调了理解文化差异在设计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在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细的幸福感研究,发展既尊重又融合多元文化视角的幸福感干预措施。

  • 心理丰富提高亲环境行为意愿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理解幸福和积极因素与亲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究影响亲环境行为的积极前因, 研究聚焦于心理丰富的幸福取向, 通过10个子研究(N = 2979)考察了心理丰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 心理丰富程度越高, 人们越愿意为环保做出努力和行为改变(研究1.1~1.4), 而这是因为心理丰富提高了自我扩展水平(研究2.1~2.4), 并且在个体将自然看作比自我更渺小时, 自我扩展对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更显著(研究3.1~3.2)。研究结果揭示了幸福对亲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 为推动人们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启示。

  • 虚拟现实技术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科技新希望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治疗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研究部分, 但传统干预心理疗法有其局限性。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文章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可行性, 归纳总结了其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最新应用, 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过程中技术、实验方法和人的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未来这一方向的研究可以致力于研究更透彻的生理机制、注重虚拟现实技术的提升、采用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以及实现系统普适化和定制化的双向发展。

  • 文化如何影响道德?文化间变异、文化内变异与多元文化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道德判断与行为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文化经历的个体, 对于同一道德现象的理解与建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心理学的复兴繁荣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文化视角的道德心理学在当代社会心理学语境中备受关注, 并已开展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证据。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本文将分别从文化间变异、文化内变异和多元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不同文化因素(比如地域、生态、社会阶层等)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与行为, 期望推动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道德心理和价值体系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演变过程。

  • 生命意义寻求的原因:成长抑或危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生命意义寻求指追求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发现或确立生活目的、或者寻求生命重要感的动机和努力。当前, 学界关于意义寻求的动因并未达成共识。“缺失恢复观”认为生命意义寻求的动力缘于意义缺失, 意义一旦恢复, 个体的寻求努力便会衰减; 而“生命肯定观”则主张生命意义寻求的动力缘于对自我生命意义体验的巩固和加强, 个体在寻求意义的过程中将永远保持不竭的动力。本文介绍和讨论了两种观点的证据、不足和适用情形,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义寻求的前置因素模型。该模型假设意义寻求以意义需求为前提, 认为只要知觉到的当前意义低于或高于原有意义水平, 就会诱发意义寻求动机。未来研究亟需编制多维意义寻求量表、加强该领域的实验研究并探索影响意义寻求判断的因素。

  • 智慧时代的螺丝钉:机器人凸显对职场物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工具人” “打工人” “社畜”等流行语风靡职场的当下, 职场物化已然成为了一个亟需探讨的话题。而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职场中的使用日益增多, 机器人产生的职场效应也值得关注。因此, 本项目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机器人渗入职场是否会产生或加重职场物化现象。基于群际威胁理论和补偿控制理论, 我们假设职场中的机器人员工凸显会增加职场物化。项目采用实验、大数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考察机器人员工的凸显是否会增加职场物化, 初步验证影响效应; 然后探讨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中介机制, 试图发现感知威胁和控制补偿的链式中介效应; 最后从个人、机器人和环境三方面分别考察其对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调节作用, 并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讨对职场物化的干预策略。对本项目的探索有助于结合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发展背景, 前瞻性地了解人工智能在职场中可能的负面影响,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 理想情感及其影响的跨文化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理想情感是人们期望获得的情感状态。情感评估理论认为文化对理想情感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的影响途径有文化体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变化。理想情感对个体会产生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影响, 主要会影响个体的偏好及选择行为、混合情绪体验、身心健康和社会认知决策。理想情感研究未来发展可以着眼于4个方向:使用纵向视角研究理想情感, 进一步探索理想情感的前因变量, 打造适合中国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和通过认识理想情感来消除文化隔阂。

  • 算法歧视比人类歧视引起更少道德惩罚欲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算法歧视屡见不鲜, 人们对其有何反应值得关注。6个递进实验比较了不同类型歧视情境下人们对算法歧视和人类歧视的道德惩罚欲, 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相对于人类歧视, 人们对算法歧视的道德惩罚欲更少(实验1~6), 潜在机制是人们认为算法(与人类相比)更缺乏自由意志(实验2~4), 且个体拟人化倾向越强或者算法越拟人化, 人们对算法的道德惩罚欲越强(实验5~6)。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们对算法歧视的反应, 并为算法犯错后的道德惩罚提供启示。

  • 心理丰富提高亲环境行为意愿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7

    摘要: 理解幸福和积极因素与亲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究影响亲环境行为的积极前因,研究聚焦于心理丰富的幸福取向,通过10个子研究(N = 2979)考察了心理丰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心理丰富程度越高,人们越愿意为环保做出努力和行为改变(研究1.1~1.4),而这是因为心理丰富提高了自我扩展水平 (研究2.1~2.4),并且在个体将自然看作比自我更渺小时,自我扩展对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更显著(研究3.1~3.2)。研究结果揭示了幸福对亲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为推动人们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启示。

  • 感知机器人威胁对职场物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4

    摘要: 在工具人、打工人、社畜等流行语风靡职场的当下,职场物化已待关注。而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职场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其产生的职场效应也值得探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知觉到机器人的威胁是否会产生或加重职场物化现象。八个递进子研究(N = 3422)探究了感知机器人威胁对职场物化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第一,感知到机器人的威胁会增加人们在职场中物化他人的倾向,并且感知到机器人认同威胁(即对人类自身独特性的威胁)造成的影响更强;第二,控制感在感知机器人威胁(主要是认同威胁)影响职场物化中起中介作用,感知机器人认同威胁越高,控制感越低,职场物化越严重;第三,补偿控制的另外三种策略,即加强个人能动性、支持外部能动性以及肯定特定结构,能够调节感知机器人威胁对职场物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机器人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预警与应对机器人负面社会结果。

  • 中西方文化语境下的道德心理有何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4-12

    摘要: 现代西方伦理学和道德心理学自创立以来,经过百年发展,文献丰富、成果显著、流派众多,反观中国的道德心理学,虽已积累一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成果,但是终究缺乏基于中国文化的伦理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建构,加之基于实验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实证探索十分有限,因此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文试图梳理并评述现代取向的西方主流道德心理学理论及其局限、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道德心理论述及其未来展望,以期激发未来研究者共同推进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情怀的中国道德心理学话语体系构建,最终服务于描述、解释、预测和提升中国人的道德心理与道德行为。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心理传统性与心理现代性及其文化心理后果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4-12

    摘要: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与多元文化融合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文化心态中的心理传统性与心理现代性形成并存、交织、融合的文化形态,导致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穿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构成了即是文化资源,也是文化冲突的复杂格局。本文评述了基于本土社会科学视角的心理传统性与心理现代性的相关研究,以期推动本土心理学视角的文化心理学理论构建、实证积累、实践应用以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心理学话语体系构建。

  • 算法歧视比人类歧视引起更少道德惩罚欲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2-07

    摘要: 算法歧视屡见不鲜,人们对其有何反应值得关注。六个递进实验比较了不同类型歧视情境下人们对算法歧视和人类歧视的道德惩罚欲,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相对于人类歧视,人们对算法歧视的道德惩罚欲更少(实验1~6),潜在机制是人们认为算法(与人类相比)更缺乏自由意志(实验2~4),且个体拟人化倾向越强或者算法越拟人化,人们对算法的道德惩罚欲越强(实验5~6)。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们对算法歧视的反应,并为算法犯错后的道德惩罚提供启示。

  • 智慧时代的螺丝钉:机器人凸显对职场物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17

    摘要: 在工具人、打工人、社畜等流行语风靡职场的当下,职场物化已然成为了一个亟需探讨的话题。而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职场中的使用日益增多,机器人产生的职场效应也值得关注。因此,本项目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机器人渗入职场是否会产生或加重职场物化现象。基于群际威胁理论和补偿控制理论,我们假设职场中的机器人员工凸显会增加职场物化。项目采用实验、大数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考察机器人员工的凸显是否会增加职场物化,初步验证影响效应;然后探讨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中介机制,试图发现感知威胁和控制补偿的链式中介效应;最后从个人、机器人和环境三方面分别考察其对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调节作用,并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讨对职场物化的干预策略。对本项目的探索有助于结合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发展背景,前瞻性地了解人工智能在职场中可能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 全球化悖论的文化心理学解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8

    摘要: 多元文化碰撞带给人们多样化的视角、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更多的创新机遇,同时也 会带给人们认同混淆、文化排斥和不道德行为。本文着重阐述全球化的民间理论、全球化 经历的双刃剑效应、全球化对个体认同发展的影响、人们应对全球化的心理策略以及全球 化的道德审视等重要议题。本文试图提供一种全球化悖论的文化心理学解读,指出全球化 进程带给我们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解构全球化的不同维度与心理范畴的关联模式。

  • 海外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9

    摘要: 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海外的背景下,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堪忧。本文较为系统的梳理了海外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成因,指出了儒家文化、语言障碍、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和偏见歧视等因素对海外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影响。同时,本文从社交关系、认知行为和互联网社交媒体三个方面评述了如何提升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案。我们希望本文的整合性评述能够促进国际教育工作者、文化心理研究者、心理咨询师等群体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中国留学生群体所面临的跨文化适应困难和心理健康危机,甄别和检验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为未来更好的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科学基础和实践启示。

  • 社会经济地位对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6

    摘要: 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预防大脑/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十多年中,研究者使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对SES与大脑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发现SES指标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相关,但不同研究的结论是否一致仍然不明确。本文从大脑结构与功能两个层次,按照认知与情绪两大主题对SES与大脑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异同之处。结果发现,(1)结构上,SES水平与负责记忆与执行功能的海马体和前额叶以及参与情绪加工的边缘系统可能存在相关;(2)功能上,不同SES水平的个体在与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相关脑区的活动时大脑活动模式可能存在差异,情绪和奖赏所引发的大脑活动在不同SES水平的个体上也可能有所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SES的复杂性、大脑发育的动态性、SES对大脑影响的多层次性以及方法上的严谨性等挑战,无法从目前研究中得到稳定的结论。据此,本文进一步指出,未来研究不仅需要应对上述的挑战,而且还需要考虑文化差异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理解SES与大脑的关系并为社会政策提供指导。

  • 不同道德领域对面孔来源记忆效果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15

    摘要: 对他人的道德品行信息的了解,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寻找潜在的合作者并且规避潜在损失。正是由于道德品行信息的重要性,人们可能对他人道德品行相关的信息进行优先加工。基于道德基础理论,本研究探索了伤害道德和纯洁道德领域的积极与消极信息对面孔记忆的影响。32名被试首先学习与不同道德信息相联系的中性男性面孔24张,其中道德信息包括(道德领域:伤害/关爱领域和神圣/纯洁领域)×2(效价:积极和消极)这4个维度。暂短的算术分心任务之后,被试进行面孔再认记忆和来源记忆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来源记忆效果上,纯洁道德领域相匹配的面孔可能优于与伤害道德领域相匹配的面孔。这个结果可能说明不同道德行为可能会对面孔记忆有不同的影响,纯洁领域的信息可能因为具有更强烈的情绪而让人们对面孔记忆更加深刻。作为一个探索性的研究,本实验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