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心理学
  • 联合行动情境对个体时间知觉的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3

    摘要: 以往研究大多从个体水平上探究时间知觉偏差来源, 但鲜有研究关注社会情境下的时间知觉偏差机制。本文结合联合行动和时间二分任务范式,系统探讨了联合行动情境对个体时间知觉的影响机制。实验一发现, 相对于单人情境, 联合情境下个体的主观相等点显著偏移并且时间知觉敏感性显著下降。实验二通过操纵信念来激发共同表征, 同时通过同伴不在场削弱社会抑制强度。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人情境, 个体表现出和联合情境类似的主观相等点偏移, 但时间知觉敏感性无显著变化。实验三中通过操纵同伴的任务目标为非时间估计任务来削弱共同表征的影响, 同时通过操纵同伴在场激发社会抑制。结果显示, 相较于单人情境, 个体的时间知觉敏感性显著下降, 但主观相等点则无显著偏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联合行动情境中个体通过共同表征机制表征了同伴的任务信息, 使得时间估计发生了偏移;同时由于他人在场竞争了注意资源, 降低了联合行动情境中个体的时间知觉敏感性。

  • “AI失业”的信息框架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3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起人们对未来失业问题的关注,而在了解“AI失业”过程中所接收的信息则可能影响人们的AI威胁感。通过七个实验,文章探讨了关于“AI失业”的两种数字信息框架对AI威胁感的影响和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及对AI研发支持和工作评价标准等后续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因素框架,概率框架降低了人们的AI威胁(实验1–7);其机制为判断“AI失业”发生可能性的中介作用,即概率框架会使人们形成“AI失业”更不可能发生的判断,从而降低AI威胁(实验2–5);此效应受到模糊容忍度的调节,即概率框架降低AI威胁主要体现在对模糊信息容忍度高的个体当中(实验5);此外,受概率框架影响,人们也对有关AI研发的政策表现出更加支持的态度,AI威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实验6);同时,受概率框架影响的人们对于需要经常接触AI的工作也有更加积极的推荐意愿(实验7)。研究结果区分了两类数字信息框架对AI威胁的影响,为以往探索AI威胁成因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 Brain Mechanisms in Face-Name Memory: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and Spatial Localization of Brain Activity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2

    摘要: Face-name memory is a special kind of memory that includes visual and semantic memory. Exist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name retrieval is located at the final stage of face recognition, but the exact timing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used ERPs and a method of spatially localizing brain activity to investigat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face-name memory.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four tasks: perceiving unfamiliar faces, learning face-name pairs, recalling a name by a face, and recognizing familiar faces but without names. We found that recently learned face-name pairs had the same highly activated brain regions as long-term familiar faces, but the long-term familiar faces exhibit larger amplitudes on the P100 component in the ventral occipital cortex and the N400 component in the thalamus and Gpi. Faces that can be recognized by name elicit a stronger response in the N400 component, particularly in the left hemisphere-dominant thalamus, Gpi, hippocampus, and putamen, compared to faces that are only familiar but not known by name. Results suggest that N400 may represent the retrieval of semantic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name and the depth of retrieval of face-name pairs.

  •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短期动态变化:来自日常经验取样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2

    摘要: 教师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职业,因此教师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往关于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研究没有体现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ual 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以及研究方法没有体现师生的动态性。本研究采用具有教师领域特定性的双因素来测量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结果发现,19.8%的教师处于低水平的职业心理健康、55.9%的教师处于中等水平的职业心理健康和24.3%的教师处于高水平的职业心理健康。较于中等水平职业心理健康教师,低水平职业心理健康教师具有更高的消极自我内部工作模型和更低的积极自我内部工作模型。具有消极自我内部工作模型的教师感知到的学生课堂负性行为更多,课堂负性行为会降低教师的积极情绪增加教师的消极情绪。跨日滞后效应分析(Cross-day Lagged Analysis)发现,中低水平职业心理健康教师当天的消极情绪体验越强,次日的自我和他人工作模型越消极,水平职业心理健康教师当天的积极情绪体验越强,次日自我内部工作模型的消极程度越低。该研究结果对于改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愿景沟通中负面反馈的解释水平对下属愿景追逐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1

    摘要: 为了让下属更好地接受并追逐愿景,领导会在与下属的愿景沟通中有意进行负面反馈。然而,领导应如何通过调整负面反馈的措辞策略,来提高愿景沟通的效果尚不明确。基于幻想实现理论开展了情景实验(研究1, N=76)及问卷调查(研究2, N=301; 研究3, N=619),结果一致表明,愿景沟通中领导的负面反馈解释水平能够通过下属的愿景实现期望进而影响其愿景追逐行为,同时这一中介机制被组织经营状态调节。当组织处于顺境中,领导在采取负面反馈时应该采用较低的解释水平,而当组织处于逆境中则应采取较高的解释水平,这样能使负面反馈发挥出最佳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愿景沟通中负面反馈的解释水平对下属愿景认知与行为反应的作用机制,为领导者如何在与下属的愿景沟通中有效开展负面反馈提供了实践启示。

  • 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拒绝敏感性和同伴疏离的链式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拒绝敏感性与同伴疏离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网络成瘾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对象选择的是福建省泉州市某一中学的初一、初二学生共373人。采用问 卷调查的方法,使用的调查工具包含《简式家庭教养方式量表》、《拒绝敏感性量表》、 《亲子同伴依恋量表》的同伴疏离维度和《陈氏网络成瘾量统计表》。利用SPSS25.0对回 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积极家庭教养方式与拒绝敏感性、同伴疏离、网络成瘾之间均呈现显著 的负相关关系。(2)消极家庭教养方式与拒绝敏感性、同伴疏离、网络成瘾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关系。(3)积极家庭教养方式、拒绝敏感性、同伴疏离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呈现出男生在父 母积极教养方式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拒绝敏感性、同伴疏离上的得分高于男生。(4)拒绝敏感性和同伴疏离在消极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5)拒绝敏感性和同伴疏离在积极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拒绝敏感性和同伴疏离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 作用,即青少年的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则会降低青少年的拒绝敏感性,从而减少同 伴疏离的产生,最后减少网络成瘾的程度;父母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会提高青少年的 拒绝敏感性,增加同伴疏离现象的产生,最后提高其网络成瘾的程度。

  • 密集追踪成对数据分析的模型建构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4-04-28

    摘要: 成对研究以具有相互作用的两名个体为基本单元,广泛用于心理学领域涉及人际交互的研究中。它与密集追踪设计的结合有助于探究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体行为与人际效应的动态变化,但目前尚缺乏能有效结合密集追踪数据特点以回答成对研究关心问题的统计方法。本研究拟通过模拟和实证研究,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Dynam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DSEM)框架,探究三种人际互动模式(双人交互,一人与多人交互,多人两两交互)下密集追踪成对数据分析的统计模型的建构、拓展和应用,推动心理学研究更深入、科学地描述和解释人际交互情境中个体行为的动态发展过程及人际效应。

  • 不同类型的一体化编码对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联结记忆任务中项目再认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8

    摘要: 使用脑电技术探究不同类型的一体化编码对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联结记忆任务中项目再认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实验1使用对认知资源需求较低的复合词操纵自下而上的一体化,实验2使用对认知资源需求较高的定义操纵自上而下的一体化。青年人的行为结果发现两种类型一体化编码条件下的联结再认成绩相当,项目再认成绩也无显著差异。脑电结果发现复合词和无关词有相当的额区新/旧效应,但是复合词减少了顶区新/旧效应。定义和造句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但是定义缺失额区新/旧效应。这些结果说明青年人可以依据较少的神经活动达到相当的项目再认成绩,支持了“只有收益”观点。老年人的结果发现两种类型的一体化编码都能提高联结再认成绩,但对项目再认的影响不同。复合词在促进联结再认成绩时也提高了项目再认成绩,脑电结果显示复合词和无关词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但仅在复合词下存在额区新/旧效应,显示复合词对项目再认促进可能是源于熟悉性的增加,支持了“只有收益”的观点。定义在促进联结再认成绩时削弱了项目再认成绩,脑电结果显示定义和造句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而定义缺失额区新/旧效应,显示定义对项目再认的损害可能是源于熟悉性的缺失,支持了“收支平衡”的观点。这些结果表明一体化编码对老年人项目再认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损害,取决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一体化编码对于认知资源的需求。

  • 同事帮助行为对观察者的人际影响:基于社会比较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8

    摘要: 职场中的帮助行为不仅对施助者、受助者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影响观察者的后续反应。现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帮助行为对于观察者的潜在作用。该文章探讨了目睹同事帮助行为对于观察者后续帮助行为的影响。一项问卷调查研究和三项实验研究的数据表明,观察到的同事帮助行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增加员工亏欠同事的感知及羞愧情绪,进而产生更多的帮助行为,又可能减少员工基于组织的自尊及自豪情绪,从而产生更少的帮助行为。员工自我对他人的帮助行为水平越高,观察到的同事帮助行为与亏欠同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与基于组织的自尊间的负向关系越弱。研究揭示了目睹同事帮助行为对于第三方帮助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及其不同的影响路径,从而丰富了帮助行为的文献。

  • 引入迷思概念的关键行动编码及其在过程数据诊断分类分析中的应用 「open review」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4-04-27

    摘要: 迷思概念是指基于个人经验构建的对一些对象、事件或观点的错误理解。相比于识别问题解决技能的缺失,额外识别迷思概念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关键行动编码是将传统心理测量模型迁移应用至分析行动序列等过程数据的必要手段。针对现有关键行动编码无法精细识别导致错误问题解决的原因的局限,本研究提出一种引入迷思概念的关键行动编码方式,以实现同时考虑问题解决技能和迷思概念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影响。通过一则实证研究对比探究不引入和引入迷思概念的两种关键行动编码在过程数据诊断分类分析中的表现;结果主要发现引入迷思概念可实现对被试的更精细化分类,有助于进一步识别导致问题解决成败的具体原因。

  • 集合面孔加工的适应后效:基于RSVP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7

    摘要: 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呈现范式,从面孔适应的角度探讨集合面孔的加工过程。实验一采用单因素(适应条件:高吸引力面孔,低吸引力面孔,混合面孔)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在适应了低(高)吸引力面孔后个体对新面孔的判断会提高(降低),产生适应后效。实验二中增加了认知负荷操作条件,采用2(适应条件:高吸引力面孔,低吸引力面孔) × 2(负荷水平:高负荷、低负荷)混合设计,结果发现,在高、低认知负荷条件下,适应了低(高)吸引力面孔后的个体对新面孔的判断同样会提高(降低),出现适应后效。这表明,个体对集合面孔的加工是一种整体平均,且在加工过程中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是一种自动化的加工方式。

  • 情绪效价和动机强度对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6

    摘要: 在互动提取过程中,说话者选择性地提取目标信息,会导致听者对非目标信息的遗忘,这被称为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本研究基于情绪、动机与记忆之间的密切联系,探索在互动提取范式中,情绪效价与情绪动机维度对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实验1通过操纵情绪效价与项目类型,考察情绪效价对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实验2通过操纵积极情绪效价下的动机维度与项目类型,考察积极情绪动机维度对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条件下会产生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消极情绪条件下则不会;且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效应量大于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以上结果为了解情绪效价及相应的动机维度对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在社会互动任务中检验了情绪与动机影响记忆表现的关键作用。

  • 关键事件触发的LMX变化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在组织中,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LMX)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以及关键事件的触发而发生变化。然而以往研究缺乏探索LMX形成和发展的动态研究,且对事件推动变化的认识不足。本研究从激发LMX质量发生变化的“关键事件”切入,系统分析引起LMX关系动态变化的前因及潜在的影响机制。首先,通过演绎理论构建和归纳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索LMX关系变化的基本趋势及触动其变动的关键事件。其次,在对LMX变化基本规律和触发LMX变化的关键事件初步探索的基础上,针对LMX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开展实证研究。针对LMX建立阶段,着眼于员工与领导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的事件,探索新员工的LMX建立与发展的过程。针对LMX常规化阶段,基于事件研究的视角,探索触发LMX再变化的组织内外部重要事件及LMX变化规律。研究以关键事件作为切入点,发展了LMX动态变化的理论,并为管理者和团队管理实践提供思路和建议。

  • 中文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的视觉复杂性效应:基于笔画数和词长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重复学习新词过程中视觉复杂性效应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嵌入15个语境,分五个时间段供被试阅读。实验一操纵新词笔画数(多、少),实验二操纵新词词长(两字词、三字词),记录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笔画数效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笔画数作为反映汉字视觉复杂性的因素之一,同时作用于词汇学习的早期和晚期,符合视觉限制性假说;相比之下,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词长效应逐步减小,表现出词长的“熟悉性”效应,符合视觉和语言共同限制性假说。上述发现表明,笔画数和词长在中文阅读伴随词汇习得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笔画数类似于一种低水平视觉信息,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视觉层;而词长则更加类似语言信息的加工方式,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较高层级。

  • 共生还是对立?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辩证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本文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人类如何从利益论、威胁论及辩证关系视角看待人工智能(AI)的复杂态度。本文首先探讨了AI如何作为一种技术进步,促进了工作效率、决策质量的提高以及在多个领域内的创新应用,反映了对AI的积极评价和期望。随后,本文转向AI带来的潜在威胁,包括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就业市场的冲击以及社会伦理的挑战。最后,从辩证的角度审视了AI技术,强调了在AI发展过程中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结合人类对AI态度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致力于AI伦理的探索和人机协作的深化。

  • 越创造,越环保?创造性活动对消费者环保行为参与意愿的影响及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引导消费者从事环保行为变得至关重要。前人研究着重讨论了影响消费者环保行为的同情境因素,对于消费者环保行为的跨情境诱因关注较少。考虑到消费者的行为往往具有时间序列性,消费者在先前情境中的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随后的环保行为参与意愿?这一研究空缺有待解答。本文提出,让消费者事先从事创造性活动可以增加其随后参与环保行为的意愿。本文通过一项二手数据研究和五项实验研究验证了这一观点。本文发现,自我重要性感知中介先前创造性活动经历对消费者环保行为参与意愿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环保广告的利益诉求会调节上述效应。也即当环保广告传达个人利益诉求(社会利益诉求)时,先前创造性活动经历对消费者环保行为参与意愿的影响存在(消失)。本文对已有的创造力研究和环保行为研究做出了推进,对环保组织和经营环保产品的企业如何增加消费者的环保参与提供实践启示。

  • 协作记忆中学习程度判断的作用及发展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研究目的是从与个体记忆中的学习程度判断(JOL)比较的角度,探讨协作记忆中JOL的作用及发展特点。首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正常成年人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差异;然后考察了三、五、七年级学生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发展差异。实验1发现,在经历JOL后,大学生并没有出现常态下的协作抑制,同时出现了协作后促进。实验2则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进行JOL后,协作抑制均未出现,协作促进也未发生。同时发现,首次提取前,各年级被试对协作记忆的自信心均高于个体记忆,预测准确性低于个体记忆。首次提取后,五、七年级和大学生协作组对个人记忆的自信心和预测准确性与名义组相当,但三年级协作组的自信心低于名义组,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名义组。结论:(1)JOL的参与带来了记忆效果的变化,支持了监测制约结果假说。(2)提取结果对被试的记忆监测具有反馈效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被试就能依据提取结果调整自己的JOL,这印证了结果影响监测假说。

  • 文化在人机交互中的角色:人类共享和文化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化对AI理解和应用的影响,突出了在AI开发过程中考虑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如何塑造AI技术的接受度和用户体验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AI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态度。此外,还讨论了文化背景在AI技术的伦理监管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考虑AI研究中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并探索了样本多样性和多种数据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为了全面理解AI技术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研究需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有效评估工具,以促进AI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和应用。

  • 解构幸福的文化维度:文化如何建构人类幸福感?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同时也是当代社会中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尽管全球对幸福的基本看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在塑造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幸福通常与社区关系和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幸福则更多地与个人成就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这些文化间的细微差异对于开发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幸福感的构建方式,强调了理解文化差异在设计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在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细的幸福感研究,发展既尊重又融合多元文化视角的幸福感干预措施。

  • 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来自实验与经验取样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本文基于攻击的强化模型和对立过程理论,分别在实验室与日常生活中探讨了个体的攻击行为与其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以及特质攻击的调节作用。研究1采用竞争反应时范式测量攻击行为。结果发现,攻击行为可以提升个体的正性情绪,而与负性情绪的变化无关,特质攻击不能调节上述关联。这基本支持了进化心理学取向的强化模型。研究2采用经验取样法测量攻击行为。结果显示,攻击行为对正性情绪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负性情绪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随着特质攻击的提升,攻击对情绪的这些非适应性影响将会逐渐减弱。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对立过程理论。文章分析了两项研究中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存在差异的原因,从情绪视角讨论了攻击的适应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理论的适用范围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