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兰州大学
  • 公众与患者健康科普手册的编制与应用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4-04-19

    摘要: 随着健康中国的深入推进,公众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患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共同决策中,健康科普手册为公众和患者提供了知情、选择和寻求支持的依据,在增强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对等、促进医患的有效沟通、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帮助患者进行积极医学应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何制定健康科普手册,国内尚缺乏指导性意见。团队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公众与患者健康科普手册编制流程和应用方法,普遍适用于健康行业从业人员和有志于从事健康科普创作的公众与患者,以期为健康科普工作的推进提供借鉴。

  • 探测器工作气体性质的激光与放射源实验研究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提交时间: 2024-03-20

    摘要: 气体探测器中工作气体的平均电离能、法诺因子及漂移速度等性质对于探测器的前期模拟及参数设计乃至径迹重建有着重要影响。SeF6 作为国内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中的目标工作气体,相关参数未知需要探究。为研究该气体相关参数设计了一套测量方案, 并采用 Ar/CH4=90/10(P10) 工作气体对该实验方案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实验中通过屏栅电离室测量 𝛼 源得出 P10 平均电离能为 27.10±0.04 eV、当能量分辨率达到 0.91% 时,刻度电子学后扣除噪声得到法诺因子为 0.175±0.001。同时采用266 nm 激光和时间投影室完成漂移速度的测量,其结果与 Garifield++ 模拟结果吻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案可行,测量结果可靠性高。为后续开展 SeF6 性质的研究工作做好了准备。

  • 一种高计数率的能损探测器方案研究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提交时间: 2024-02-27

    摘要: 正在建设中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 HIAF 配备了一条先进的放射性束流线 HFRS,建成后将为中国 高能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提供新的机遇。HFRS 的特点是流强极高 (初级束流强度 1 × 1011 ppp),这对用于粒 子鉴别的能损探测器提出了非常高的计数率要求。传统的能损探测器对信号处理一般依次采用电荷灵敏前放、 主放、ADC 的技术路线。该方案存在电子学响应速度较慢、灵活性较差、难以处理高计数率下信号堆积严重 等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高计数率的能损探测器方案:以耐辐照的多次取样电离室为能损探测 器,优化结构和读出方式提高探测器响应速度,使用快电荷灵敏前放对能损探测器信号初步放大后、直接用 波形数字化仪采集波形再进行后续数字算法处理。并利用放射源和束流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测试。利用 3 组 分 𝛼 源测试时,对采集的波形使用数字成形算法处理,能量分辨率(FWHM)可达 1.31%。在 RIBLL2 提供 300 MeV/u 的 56Fe 束流测试中,采用时间常数 𝜏f = 2 𝜇𝑠 的快电荷灵敏前放在计数率接近 1 MHz 时仍未发生明显堆积。

  • 人工智能环境下媒体发展策略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传媒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极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写作效率,将内容精准送达不同受众;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推送的内容良莠不齐,在受众交互、人文情怀、深度内容挖掘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本文就人工智能与传媒结合的利弊进行分析,并为"人工智能+媒体"如何发力提出对策。

  • 关于央视数说新闻的特征及优势分析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数说新闻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同时也开辟了新型电视节目的先河,并在央视与各大省级电视新闻节目中频繁应用。2015年,央视网站首页正式出现了"数说新闻"的版面,新型叙述新闻的方式很快凭借着自身的优越性成为重点,在新闻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成为央视新闻的关键频道。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式,"数说新闻"的灵活性、数据性、实效性、趣味性等特点得到了相关专家与媒体的认可。数字讲述新闻,其凭借自身的优势,以更加直观的、明确的方式在新闻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因而,而媒体人的采访重心也从原有的抢占新闻先机转为为观众更加清晰地解读新闻事件之间的关联及产生的影响。

  • 关于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重构探讨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自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媒体力量,对当下的新闻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媒体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与此同时,自媒体独特的及时性和互动性支撑它成为了当下新闻传播现实中的重要力量。与之相对应的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自媒体势如破竹的发展,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与之合作共赢,融合互补成为探索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由之路。

  •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 “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是除南极和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亚洲水塔”,包括面积约1×105km2的冰川、总面积约5×104km2的湖泊和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阿姆河、塔里木河等10多条亚洲大江大河的源头。“亚洲水塔”变化关系着中国的水资源利用以及“一带一路”地区众多国家的水安全。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亚洲水塔”正在发生以失衡为特征的剧烈变化。冰川加速退缩、湖泊整体显著扩张、冰川径流增加等过程都和“亚洲水塔”失衡密切相关。“亚洲水塔”的失衡变化导致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水资源和水灾害风险增加,出现了冰崩等新型灾害。这些变化也可以通过大气圈和水圈产生广域效应,进而和南极、北极变化协同联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聚焦于过去50年来“亚洲水塔”动态变化及其影响,与“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实施一道,为我国资源环境重大战略需求和绿色“一带一路”发展,提出应对“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的科学对策和水资源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指导,以服务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 第四纪冰冻圈――全球变化长尺度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第四纪是以大冰期为标志的最新地质历史时期。这个大冰期的基本特征是轨道尺度的冰期-间冰期交替及亚轨道尺度的冰阶-间冰阶变化。现在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冰川只覆盖陆地面积的10%。而在冰期最盛时,冰川覆盖全球陆地面积的30%,冻土扩展,气候干旱,风沙盛行,海平面降低130—150m,植被向低纬度收缩10o以上,垂直带谱下移1000m以上。冰期天文理论成功解释了冰期-间冰期循环周期问题,但还存在诸多挑战。第四纪也是古人类向现代人发展的时期。古人类诞生于东非,约200万年前曾向欧亚大陆有限扩散,但一直到了末次间冰期才大规模扩散;尤其在随后的末次冰期中,人类更是借助于大陆桥扩散到美洲和澳洲。新仙女木事件后,气候变暖,人类进入细石器时代并逐渐过渡到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发展深刻影响到了地球的自然进程,导致全球变暖,预示着一个“人类纪”的到来。

  • 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与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艾滋病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分析其发病与死亡趋势并分析年龄、时期、队列三个因素对艾滋病发病与死亡的影响能够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及死亡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对艾滋病发病及死亡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收集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中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相关数据。运用Joinpoint 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借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对艾滋病发病与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 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年均上升了22.7%和18.8%(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时期及队列均对发病率及死亡率产生影响(均有P<0.05),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均呈“J”型上升趋势,分别从0.0004/10万上升至2828.8285/10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及死亡风险增加,RR值分别从0.3156上升至2.0244和0.3291上升至1.5226,越晚出生的队列发病及死亡风险越大,RR值分别从0.0001上升至471.3853和0.0001上升至93.6345。 结论 2004-2018中国艾滋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 极端干旱区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研究凋落物在极端干旱区的分解规律,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地区优势物种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模拟自然状态,分别在3种生境下:土壤表层0 cm、土壤埋深2 cm、悬挂1 m进行凋落物分解试验,探究不同分解位置下的凋落物质量分解和碳(C)、氮(N)元素含量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质量损失率在不同分解位置处理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表层0 cm处理下凋落物质量损失显著高于悬挂1 m和土壤埋深2 cm。至凋落物分解试验结束,花花柴质量损失率依次为:土壤表层0 cm(19.91%)>悬挂1 m(15.99%)>土壤埋深2 cm(12.35%)。胡杨质量损失率依次为:土壤表层0cm(24.15%)>悬挂1 m(13.44%)>土壤埋深2 cm(8.72%)。在整个分解过程中,两种植物叶凋落物N含量呈富集现象,C含量呈释放状态。在不同分解位置下,N元素富集量和C元素量损失差异显著,土壤表层和土壤埋深2 cm凋落物N元素富集量均小于悬挂1 m凋落物,C元素损失量均大于悬挂1 m凋落物。Olson指数衰减模型对凋落物质量残留率进行拟合,两种植物的分解常数k 值大小排序均为:土壤表层0 cm>悬挂1 m>土壤埋深2 cm。凋落叶质量残留率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不同分解时间和不同分解位置对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影响显著(P<0.01)。在极端干旱区,掩埋条件不是驱动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素主要是光降解。

  • 一种新的基于H.264/AVC的可逆鲁棒隐写方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02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H。264/AVC的可逆鲁棒视频隐写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t,n)门限秘密共享技术将需要嵌入的秘密信息用多项式分发获得子秘密,再利用BCH码对子秘密进行编码,然后通过H。264的预测模式选择嵌入位置,最后将编码后的子秘密嵌入到视频的各个帧中。提取时,利用视频中t个编码后的子秘密恢复秘密信息。实验结果标明,该方法在提取秘密信息时能完全恢复原视频,具有较强的比特错、帧错鲁棒性,在随机丢帧率小于等于15%的情况下能完全恢复秘密信息,能效控制帧内失真漂移,视觉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