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广义分形插值理论的多分类下推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4-17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多尺度数据挖掘多应用于空间遥感图像数据,以图像的分辨率或者区域分割为依据进行尺度划分,然后在每个尺度层进行分析。近期,有不少学者将多尺度数据挖掘应用于一般数据集上,以等级理论、概念分层以及包含度理论等为尺度划分依据,研究不同尺度层的分布规律,进而发现有意义的事实,如多尺度关联规则以及多尺度聚类。但是在一般数据集下,很少将多尺度数据挖掘应用于分类算法领域。定义了广义分形插值理论的概念,打破了局限于迭代函数系统IFS(iterative function systems)的缺憾,拓展了分形插值的应用;提出了基于广义分形插值理论的多尺度分类尺度下推算法MSCSDA(multi-scale classification scaling-down algorithm)。仿真实验建立在四个UCI基准数据集和一个H省部分人口真实数据集上,并将MSCSDA与KNN、Decision Tree以及LibSVM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SCSDA算法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均优于其他算法。

  • 基于计算均匀化方法的梯度多孔结构优化设计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2-12-21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多孔结构凭借轻量化、高比强度等优越性能,在现代工业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具有复杂构型的多孔结构的制备成为可能,进一步促进了多孔结构设计方法的进步。多孔结构设计方法主要有尺度分离和尺度关联两种途径,本研究从尺度分离的思想出发,基于计算均匀化方法,针对随机(两种维诺型)和非随机(方框型)梯度多孔结构,发展了多尺度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步骤:微观尺度微结构建模分析(涵盖微结构几何生成、等效物理量的计算、几何参数与各物理量之间映射关系的建立)、宏观尺度结构优化和全尺度多孔结构几何重构。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同时保证了相邻微结构之间的完美连接。利用贴体三角形网格划分,建立多孔结构全尺度有限元模型,以方框型梯度多孔结构和两种维诺型梯度多孔结构为例,开展了多孔结构尺寸效应分析及三点弯曲梁数值试验,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梯度多孔结构的优越性,研究表明多孔结构相对于单尺度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延展性。

  • 连铸中间包全物理模拟平台建立及应用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分类: 能源科学 >> 能源(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5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基于同时满足连铸水模拟实验中Re和Fr相似要求,建立了一套可全尺度模拟连铸过程流动的实验平台。利用该平台的NI图像处理与PIV粒子测速技术,对特厚板连铸用中间包内速度场、涡量场、RTD等流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包内流动呈现湍流漩涡状,在注流区形成一个类似“漏斗”状的涡结构,由于中间包内通道的存在,在浇注区形成两个大的环流,并对侧墙有明显冲击,非接触测量获取的RTD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长的停留时间和大的死区体积表明该中间包补热的必要性。

  • 地貌形态多综合分类方法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地貌形态对象往往大小悬殊,跨越特定的空间尺度。现有的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尚未充分顾及该特点,分类精度受到制约。利用地貌形态的大小为尺度,提出1种涉及尺度跨越性的地貌形态多尺度综合分类方法,该方法由多尺度分割、按尺度顺序筛选和多尺度合并3个步骤构成。其中,按尺度顺序筛选是1个以多尺度特征提取和监督分类为基础、以小尺度(小尺寸)优先和概率最大化为准则的被分类对象迭代确认过程。以黄土高原为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可靠(总体精度可以达到75.16%,Kappa系数可以达到0.71),可用于地貌形态精细化分类。

  • 自适应阈值局部三值模式编码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2-13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描述信息单一以及对噪声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自适应阈值局部三值模式(multi-scale adaptive local ternary pattern,MSALTP)编码算法。MSALTP首先将原始图像放大;其次将图像平均划分成几个区域,并计算像素的均值;然后计算每个区域中心像素与均值的偏差;最后提取ALTP特征,将结果统计特征直方图实现图像分类。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识别率比目前较好的抗噪声算法在不同的噪声下识别率有较大提高。

  • 一种基于多带通滤波的洁化算法与GPU实现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15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中国新一代频电频谱日像仪-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ingantu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MUSER)以高时间、高空间、高频率分辨率工作在0.4GHz~15GHz,为太阳爆发活动初始能量释放区的物理过程、太阳电子加速等研究开辟了新的窗口。高性能高质量太阳成像算法是MUSER数据处理流水线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参考法国墨东天文台太阳干涉阵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讨论分析了多尺度(Multi-Scale)CLEAN算法,给出了适用于MUSER的多尺度CLEAN算法参数,并重点讨论了算法的GPU并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多尺度CLEAN在算法效率上比基于GPU实现的Högbom CLEAN提高了近3倍,有效提高了整个MUSER数据处理流水线的性能。

  • 一种新的守时型原子钟综合时间方法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在这篇文章中,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指数平滑和Vondrak\_Cepek联合平滑的氢铯综合时间尺度产生方法. 以最小误差方法为理论基础, 动态估计氢原子钟频率漂移参数, 提升氢原子钟钟差预测准确度; 基于改进的二次指数平滑产生氢原子钟组时间尺度、加权平均方法产生铯原子钟时间尺度, 同时设计Vondrak\_Cepek滤波器以结合两类时间尺度长短期稳定度优势, 提升综合时间尺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产生的氢铯综合时间尺度时稳可达$1.60 \times 10^{-15}$, 天稳可达$3 \times 10^{-15}$, 优于ALGOS、AT1和Kalman滤波3种经典方法产生的时间尺度性能.

  • 砂岩蠕变破裂多演化试验研究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岩石随着外载荷的增大发生变形和破坏,当外载荷保持不变时,变形并未停止,仍会持续增加,发生蠕变变形,其根本原因是岩石的非均匀性。岩石蠕变破裂是由岩石内部原始非均匀性引起的微观尺度破裂、细观尺度裂纹扩展和贯通、宏观尺度变形增大和破坏的过程,因此需要对岩石蠕变破裂的多尺度演化机理进行研究。本研究以砂岩为研究对象,从蠕变破裂宏观演化试验和破裂断口微细观扫描试验出发,分析砂岩试样不同尺度变形破裂机理。通过砂岩蠕变破裂宏观演化试验可以看出,在初始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岩石表面无裂纹,主要为微、细观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当宏观破裂面形成后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在加速蠕变阶段,沿破裂面产生摩擦滑动,最终发生破坏。通过对典型破裂断口的微、细观结构特征分析及不同分析点位的组成成分和元素特征分析可以得出,岩石微观孔隙、裂隙等缺陷发育的结构非均匀性和组成成分的非均匀性是造成砂岩微观破裂和细观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多尺度分析的结果直观的反映了岩石内部裂纹扩展空间位置和扩展方向。这对深入研究岩石蠕变破裂演化机理是十分有意义的。

  • GPM 卫星降水数据的降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以陕西省内2019年3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测量数据为真实值,选取相关系数(CC)、均 方根误差(RMSE)以及相对误差(BIAS)等多种统计分析指标对GPM(Global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降水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并引入地形因子作为空间参考要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GPM降水数据进行降尺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年际尺度上,GPM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相关性较好(CC=0.89),相对误差则较低(BIAS=-0.45);(2)在季节尺度上,春、夏两季GPM 降水数据的降尺度结果与实测降水数据之间的CC值分别为0.92和0.80,而秋季则为0.93;(3)降尺度降水量结果与高程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随着海拔升高,降水相对减少。总体而言, GWR降尺度降水数据在陕西省内有着较好的精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陕西省内的降水分布。

  • 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信息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间信息联系更加紧密,空间结构不断重构。本文以2012年与2019年黄河流域内部城市之间及与外部城市相互搜索的百度指数为数据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本地与全国2个尺度下黄河流域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 全国尺度下的城市点度中心性与本地尺度高度相关,但相较于本地尺度,中心性高值区愈发向东部集聚,空间非均衡性增加,西安市、青岛市核心地位更加突出。(2) 全国尺度下的城市中介中心性与本地尺度不相关,且相较于本地尺度,中心性高值区由西向东转移,空间非均衡性降低,西安市中介效应优势更加突出。(3) 黄河流域内部联系呈现以西安市-郑州市及青岛市-济南市为核心的相关孤立的骨干网络,域外高层级联系愈发向长三角、成渝等南方城市群集中。(4) 相较于本地尺度,全国尺度下黄河流域首位联系空间组织变化不大,第二位联系大多从流域中心或省域次中心转向链接北京市,第三位联系则大多从邻近链接转向择优链接域外中心城市。研究结果可为协同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粗糙表面接触的层级模型

    分类: 力学 >> 基础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4-24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真实的材料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往往跨越了多个尺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粗糙表面层级接触模型。对于较大尺度部分,截断过滤短波长的粗糙度,然后运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近似接触面积和局部压力的分布; 对于较小尺度部分,本研究基于分形理论,利用二维Cantor集来描述层叠的短波长微凸峰,然后对在较大尺度得到的近似接触面积进行细化修正,计算出了最终的接触面积。为了验证所建立的模型,将得到的整体接触响应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充分预测粗糙表面的弹性接触响应,而且大大降低了多尺度粗糙表面接触力学建模的计算规模。这对进一步研究跨尺度粗糙表面之间的接触和摩擦具有重要意义。

  • RDI指数在新疆5个地区干旱监测的应用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加强新疆地区干旱动态监测与评估,基于阿勒泰、伊宁、乌鲁木齐、和田、哈密5个气象站近49 a的逐日降水与蒸散数据,采用计算简单、敏感性与稳定性较强的RDI指数分析了5个地区季尺度以及年尺度的干旱特征,并指出了未来新疆地区干旱评估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 5个地区在年尺度和4个季尺度上的干旱强度与频率略有差异,但干旱程度均有所下降,都存在湿润化趋势,乌鲁木齐湿润化程度最高,和田地区湿润化程度最低。(2) 从季节上看,阿勒泰地区夏、秋两季湿润化程度较高,春、冬两季湿润化程度较低;伊宁和乌鲁木齐两地夏、冬两季湿润化较明显,春、秋两季湿润化程度较低;和田、哈密两地春、夏、秋三季都比冬季湿润化程度高。

  • 基于统计降方法的陕西省月气温预测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18-11-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从短期气候预测的实际出发,针对月尺度的气温分县预测,使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即经验证交函数)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利用地面测站的气温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的大尺度气候变量( NCEP/NCAR)和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资料(DERF),对1982年至2015年陕西省96个县区的1月和7月气温进行预测,建立统计降尺度模型,并采用交叉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表明基于经验证交函数和逐步回归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在陕西省1月和7月气温的预测中是合理可用的。全省96个县区1月份预测值与观测值距平符号一致率大于60﹪达到了50个县区,7月份大于60﹪达到了60个县区。预测值可以较好的预测出气温变化趋势,但预测值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实测值。

  • Some correlations in CLASH clusters

    分类: 天文学 >> 星系和宇宙学 提交时间: 2018-04-25

    摘要: 本文是[1]对冲突簇的延续和推广。我们研究冲突子群中的总、暗物质密度分布和关联。就像我们对纽曼星系团所做的那样。就像Newman星系团一样,我们发现密度分布受重子相互作用和能量的影响很大。角动量通过动态摩擦从重子转移到DM。大星系团的暗物质密度剖面的内斜率通常比纳瓦罗-弗伦克-白剖面内坡,最大值为-0.79,最小值为-0.30.如在Newman星系团的情况下,斜率α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相关性。暗物质剖面,以及:A.团簇的核心半径;B.有效半径Re;C.最明亮的中央星系(BCG)的质量;D.总重子质量和恒星质量星系团。我们还发现了有效半径与病毒质量之间的关系。簇的结构,它们的总密度和密度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是:在两个阶段的情况下理解。在第一个耗散阶段,BGC形成。在第二耗散相,重子团与DM的相互作用动力摩擦(DF)使DM分布趋于平缓。这两个阶段的最终结果是不同DM分布、内部斜率及几种关联的簇的形成簇的特征量

  • Deviations from spherical symmetry, typical parameters of the spherical collapse model, and dark energy cosmologies

    分类: 天文学 >> 星系和宇宙学 提交时间: 2018-03-27

    摘要: 我们研究了由角动量和切向应力产生的偏离系统球对称性的方法。修正了球崩溃模型,作为非相对论成分(δc)及其病毒过密度(∆V)崩溃的线性密度阈值,在爱因斯坦-德西特和ΛCDM模型中。我们修改球面考虑切向应力项和角动量项的塌陷模型。我们发现非球面术语改变了系统的非线性演化,崩溃“自然”地停止在维数半径处。 此外,还对线性过密度参数和∆V的值进行了相应的标准球形塌陷模型修正。

  • 内蒙古区县城市韧性评价与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摘 要: 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多维视角,利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全局Morans I指数,揭示20002019年内蒙古区县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人类活动强度对区县城市韧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02019年内蒙古区县城市韧性水平持续增长。(2) 内蒙古区县城市韧性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县城市韧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盟市所在的区县。(3) 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和夜间灯光数据等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对内蒙古区县城市韧性水平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区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对丰富中国城市韧性领域研究具有重要实践和理论意义。

  • 基于不同的中国运动健身场所空间差异及 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运动健身场所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推手,探明运动健身场所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对推动运动健身场所的建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有重要作用。从省级、城市群以及地级市3个尺度出发,运用总体分异测度指数(Global differentiation index,GDI)、Morans I 指数、热点分析探讨运动健身场所的空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灰色关联度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运动健身场所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运动健身场所数量与每万人拥有运动健身场所数量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除成都、重庆外,其余省区均分布较少。(2)运动健身场所数量与每万人拥有运动健身场所数量的GDI随着尺度的缩小而扩大,城市群尺度中,优化提升类差异最大,而发展壮大类差异最小。(3)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是运动健身场所集中的重要驱动因素,人口数量与城镇人口占比的交互作用最强。在城市群尺度上,受教育程度和城市规模大小是运动场所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地级市尺度上,建成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对运动健身场所的影响更为显著。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时空数据集及其典型应用

    分类: 测绘科学技术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分类: 统计学 >> 生物与医学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0-02-19

    摘要: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正受到全球各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尚没有一个官方的渠道对2019-nCoV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开源,为了促进本次疫情相关的科研工作,本研究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权威的、开放的和多尺度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时空数据集,为疫情监测、防控、预测和预警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此外,该数据集还能应用于2019-nCoV疫情的多尺度、多时相制图和可视化,为疫情的空间分布、演化、趋势分析和模拟预测提供指导。

  • 未知主点条件的相机焦距自标定方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9-01-28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相机自标定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基础性研究领域。对于双目相机焦距自标定,当前的研究方法均假定相机主点位置已知,而相机主点在实际中却通常是未知的。提出一种主点和场景均未知的条件下相机焦距自标定的新方法, 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表明相机的坐标系尺度对焦距标定具有重要影响,并在坐标系尺度影响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尺度的算法。模拟和实际实验都验证了坐标系尺度的重要性,且本方法较传统方法可获得更好的标定精度。

  • 民勤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近地层 气象要素多特征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民勤站近地层观测资料,对2007年3月27日一次沙尘暴过程中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多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在沙尘暴发生期间,民勤站近地层要素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其中风速存在约2.5 h和1 h左右的2个周期,PM10浓度存在约为1.5h的主周期,20 m高度处扰动气温的主周期与近地层风速的主周期相同,相对湿度不存在小于3.5 h的主周期。②与2.5 h左右尺度的风速信号相比,1h左右尺度的风速信号提前3h出现,这意味着沙尘暴发生发展期间近地层风速存在明显的逆尺度发展特征;与近地层风速和PM10浓度信号相比,1h左右尺度的扰动气温信号提前出现,并在沙尘暴出现阶段逐渐减弱。③在沙尘暴出现阶段,近地层风速与PM10浓度信号呈同位相变化,而与气温扰动信号存在明显的位相差,这可能意味着沙尘暴发生时重力波的发展对起沙过程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