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不只是努力抑制——控制策略及其使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我控制不仅仅是努力抑制冲动,人们还会主动采取各种自我控制策略来促进自我控制成功。基于自我控制过程模型提出的策略被认为包含了绝大多数的自我控制策略,但是该模型提出的早期策略比晚期策略更有效的假设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考察。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使用至少一种策略来抵制欲望,会根据欲望类型和情境的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策略,策略使用的有效性也会因个体差异、欲望类型和情境差异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挖掘自我控制策略使用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多种策略联合使用的机制,重视研究自我控制策略使用与自我控制能力提升的关系以及加强自我控制策略使用的干预研究。

  • -他人重叠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5-17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总结自我-他人重叠概念的提出历程、测量方法、 结构,以及常用改变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辨析自我-他人重叠与关系自我、自我扩张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和社会距离之间的异同,明晰了自我-他人重叠的本质特点。 自我-他人重叠是强调自己和他人具有相似表征的关系自我,是个体在自我扩张动机的驱使下,将他人的资源、 观点和特质纳入自我的结果。 未来可以借鉴关系自我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来探讨自我-他人重叠的神经机制, 还可以深入探讨过高的自我-他人重叠对亲密关系的消极作用。

  • 个体如何以消费行为应对威胁?基于导向-路径整合模型的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我威胁无处不在, 以消费应对自我威胁是个体采取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自我概念的多维性、应对威胁过程中认知、情感、情绪等多因素的介入, 以及威胁源和应对行为的交叉性等原因, 当前的研究呈现出结论分散、不连贯, 甚至矛盾的情形。基于导向-路径的整合模型回顾了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研究的动态, 归纳出个体的多种自我威胁应对策略, 揭示了不同应对策略间的多层次交叉补偿机理, 以及自我威胁与消费行为间的多重关联方式, 并揭示出个体通过产品的全价值系统和自身的全感知系统进行自我威胁应对。基于导向-路径整合模型有助于对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应对研究形成整体连贯的认知, 揭示其内在规律, 并有助于理解当前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个体消费行为。

  • 中式的理论发展现状与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10-20

    摘要: 自我是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自文化心理学兴起以来,构建契合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特质的中国文化自我理论,成为了众多中国本土心理学者努力的目标。这些探讨中式自我的理论或模型可区分为个体-集体取向的自我理论、差序格局取向的自我理论以及源生模型取向三大类。厘清中式自我的理论发展轮廓和脉络,有助于多方位、立体性地理解中式自我观的丰富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中式自我奠定坚实基础。

  • 从无我到实现: 基于发展的智慧历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智慧者同时具备“无我”与自我实现两种特征。社会生态取向的智慧研究表明, 去自我中心式的“无我”心态可以促进个体在人生困境或冲突类问题中的智慧表现; 人格特质取向的智慧研究表明, 智慧型人格与自我实现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并且短期追踪研究表明智慧可以带来自我实现的人生境界与体验。参照人格特质与情境的相关争论, 整合智慧两种取向下与自我密切相关的实证研究, 提出基于自我发展的智慧历程模型: “无我”基础心态促进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实践, 继而最终带来自我实现的人生状态或境界, 同时伴随该境界的内心充实、满足与平静体验又会加强“无我”心态。未来具体研究方面: (1)关注不同文化下自我类型的影响; (2)揭示智慧型人格与自我实现幸福感的动态关系。

  • 从无我到实现:基于发展的智慧历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7-30

    摘要: 智慧者同时具备“无我”与自我实现两种特征。社会生态取向的智慧研究表明,去自我中心式的“无我”心态可以促进个体在人生困境或冲突类问题中的智慧表现;人格特质取向的智慧研究表明,智慧型人格与自我实现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且短期追踪研究表明智慧可以带来自我实现的人生境界与体验。参照人格特质与情境的相关争论,整合智慧两种取向下与自我密切相关的实证研究,提出基于自我发展的智慧历程模型:“无我”基础心态促进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实践,继而最终带来自我实现的人生状态或境界,同时伴随该境界的内心充实、满足与平静体验又会加强“无我”心态。未来具体研究方面:(1)关注不同文化下自我类型的影响;(2)揭示智慧型人格与自我实现幸福感的动态关系。

  • 阅读影响下大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完善意识和能力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已有的图书馆借阅数据分析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借阅图书的学科分类等表象信息。本研究旨在从自我完善的角度出发分析图书馆借阅数据,揭示大学生借阅行为的差异对大学生意识层面体现出的相同或不同。[方法/过程]基于大学生的课程表内容信息、借阅记录等数据,构建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意识的程度及能力测评数学模型,并以某高校两届本科生的课程表、借阅数据以及该校图书馆馆藏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利用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大学生馆藏借阅数据的自我完善测评数学模型,能够透过大学生们千差万别的借阅行为了解大学生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情况。多数具有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意识的本科生,其自我完善意识的程度及能力普遍不高;借阅图书数量不同的学生,其所表现的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可能没有太大差别;学生通过选修课程或自主阅读完善不同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程度可能不同。

  • 错失恐惧:我又错过了什么?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错失恐惧受人格特质、心理需要、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错失恐惧对社交媒体使用、心理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且在其他变量对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影响因素和后效的探讨。

  • 自身得失对朋友博弈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金钱博弈任务, 以FRN和P300为反应指标, 探讨了自身获益或损失对朋友结果评价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模式是如何受到个体自我建构方式调节的。结果发现, 在自身获益条件下, 观看朋友损益之间的FRN和P300差异不再存在; 在自身损失条件下, 虽然观看朋友输赢之间的P300差异消失了, 但FRN差异依然显著。不仅如此, 无论自身得失, 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观看朋友损益上的FRN差异均不再显著, 但在自身获益后看到朋友损失能激发更强的P300波幅。本研究结果表明:(1) 对朋友的结果评价模式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会随个体自身所处得失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 相对于互依型自我建构启动组, 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面对朋友的得失时表现得更为冷漠并更具竞争性。

  • 自身得失对朋友博弈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26

    摘要: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金钱博弈任务,以FRN和P300为反应指标,探讨了自身获益或损失对朋友结果评价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模式是如何受到个体自我建构方式调节的。结果发现,在自身获益条件下,观看朋友损益之间的FRN和P300差异不再存在;在自身损失条件下,虽然观看朋友输赢之间的P300差异消失了,但FRN差异依然显著。不仅如此,无论自身得失,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观看朋友损益上的FRN差异均不再显著,但在自身获益后看到朋友损失能激发更强的P300波幅。本研究结果表明:(1) 对朋友的结果评价模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个体自身所处得失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 相对于互依型自我建构启动组,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面对朋友的得失时表现得更为冷漠并更具竞争性。

  • 个体与集体时间评价: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9

    摘要: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时间自我参照任务,通过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结果显示,被试采用更多积极词、更少消极词来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评价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上存在积极递增效应;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在过去和现在维度上的消极词比积极词诱发了更大LPC波幅,而未来维度上的积极词和消极词之间的LPC波幅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均具有跨时间的积极偏向。而且,个体与集体时间自我评价在神经生理水平上都存在负偏向效应。因此,中国大学生的集体时间自我评价与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具有相似的认知神经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依存型自我建构理论提供了支持证据。

  • 心理丰富提高亲环境行为意愿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理解幸福和积极因素与亲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究影响亲环境行为的积极前因, 研究聚焦于心理丰富的幸福取向, 通过10个子研究(N = 2979)考察了心理丰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 心理丰富程度越高, 人们越愿意为环保做出努力和行为改变(研究1.1~1.4), 而这是因为心理丰富提高了自我扩展水平(研究2.1~2.4), 并且在个体将自然看作比自我更渺小时, 自我扩展对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更显著(研究3.1~3.2)。研究结果揭示了幸福对亲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 为推动人们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启示。

  • 何以应对道德威胁?道德记忆偏差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人们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可能对他们积极的道德自我概念构成威胁。为了应对这种道德自我威胁,人们会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即遗忘威胁道德自我的不道德事件或信息。近年来,研究者基于自传体记忆范式、游戏范式、代入范式和自我参照范式,为道德记忆偏差现象提供了证据支持。研究还进一步表明,这种道德记忆偏差可能出于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的需要,即人们希望通过有选择地遗忘来维护积极的道德自我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记忆偏差现象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发现。未来研究应该寻求可能的调节变量,以整合现有不一致的发现,揭示人们使用道德记忆偏差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的情境或个体差异。此外,根据道德自我威胁的解释,道德记忆偏差的存在可能需要一定条件。人们做出有意不道德行为时,应该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有违道德标准、体验到道德自我威胁,进而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但是人们在做出无意不道德行为时,可能不会体验到道德自我威胁,也就不会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人们做出不太严重的不道德行为时,道德记忆偏差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应对道德自我威胁。但是人们在做出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时,道德记忆偏差可能不足以应对道德自我威胁,该偏差可能就不复存在。 道德记忆偏差与其他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策略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一种可能性是,道德记忆偏差与这些策略之间是相关补充、共同发挥作用的。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其他策略可能为道德记忆偏差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人们在做出不道德行为后,可能会通过道德推脱和自我合理化等方式来降低其道德标准,改观其对该事件的评价,从而更容易地模糊不道德行为,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除应对道德自我威胁外,道德记忆偏差还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道德记忆偏差可能源自人们的印象管理动机,即人们可能为了维护在他人面前的道德形象而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道德记忆偏差还可能发生在记忆加工的不同阶段,比如该现象可能发生在编码阶段,即人们对道德事件的编码加工多于不道德事件;储存阶段,即人们可能受到积极自我图式的影响而对不道德事件产生遗忘;也可能在提取阶段,即人们可能会主动地抑制对不道德事件的提取。未来研究应关注道德记忆偏差存在条件,并在研究广度上扩展其研究范畴,在研究深度上揭示其认知机制,并探究与其他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策略的关系。

  • 心理丰富提高亲环境行为意愿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7

    摘要: 理解幸福和积极因素与亲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究影响亲环境行为的积极前因,研究聚焦于心理丰富的幸福取向,通过10个子研究(N = 2979)考察了心理丰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心理丰富程度越高,人们越愿意为环保做出努力和行为改变(研究1.1~1.4),而这是因为心理丰富提高了自我扩展水平 (研究2.1~2.4),并且在个体将自然看作比自我更渺小时,自我扩展对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更显著(研究3.1~3.2)。研究结果揭示了幸福对亲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为推动人们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启示。

  • 何以应对道德威胁-道德记忆偏差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14

    摘要: 人们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可能对他们积极的道德自我概念构成威胁。为了应对这种道德自我威胁,人们会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即遗忘威胁道德自我的不道德事件或信息。近年来,研究者基于自传体记忆范式、游戏范式、代入范式和自我参照范式,为道德记忆偏差提供了证据支持。研究还进一步表明,这种道德记忆偏差可能出于人们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道德记忆偏差的存在可能需要一定条件。未来研究应该扩展道德记忆偏差的研究范畴,揭示其认知机制,并探究与其他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策略的关系。

  • 寻找丢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识别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以及在视听整合任务中面孔对声音身份识别(同性和异性)的影响, 选取3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被试, 分别进行单通道动态自我面孔识别任务、单通道自我声音识别任务和视听整合任务的3个实验。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单通道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和自我声音识别能力与健康组无区别, 但在视听整合任务中,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声音身份识别受到视觉通道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 自我面孔会促进自我声音的识别, 并抑制对同性他人声音和异性他人声音的识别。

  • 糖尿病护理指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糖尿病难以治愈且患病过程漫长,自我护理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转归和健康结局至关重要,迫切需要理论指导下内容全面的糖尿病自我护理水平评估工具,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自我护理情况,对应开展精准化护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糖尿病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ODI)进行汉化,并检验中文版SCODI的信效度,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护理的科学评估工具。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模式将原版SCODI翻译成中文,并进行文化调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12 月—2023 年 6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逸夫医院的 261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使用研究者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汉化修订之后的中文版 SCODI 进行资料收集。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中文版SCODI的结构效度。采用 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和组合信度描述量表的信度。本研究以生理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效标检验中文版 SCODI 的效标关联效度,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探讨中文版 SCODI 得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中文版 SCODI 包含 4 个分量表,共 40 个条目:自我护理维持得分为(75.94±13.15)分,自我护理监测得分为(70.65±18.71)分,自我护理管理得分为(69.16±18.24)分,自我护理信心得分为(85.41±13.63)分。自我护理维持分量表提取出 4 个因子(并发症筛查、运动锻炼、卫生保健、饮食服药),自我护理监测分量表提取出 2 个因子(身体监测、症状识别),自我护理管理分量表提取出 2 个因子(自主管理、咨询管理),自我护理自信分量表提取出 2 个因子(监测与管理信心、健康维持信心)。中文版 SCODI 总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15,折半信度为 0.836,组合信度为 0.912,4 个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09~0.908。以生理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效标,各量表得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160、-0.300、-0.177、-0.192,P<0.001)。结论 基于慢性病自我护理中层理论开发的中文版 SCODI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 人机交互智能管理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研究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2-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进展。人机交互智能血糖监测管理作为一种新型健康干预管理模式,其对初发T2DM患者疾病进展所起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人机交互智能管理对初发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护行为影响,为T2DM患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6月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的初发T2DM患者200例,随机数字法将入组研究对象分为血糖监测组与对照组,血糖监测组除采用人机交互智能血糖监测外干预同对照组,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3个月后血糖和自护行为指标,应用SPSS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血糖影响因素。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

  • 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摘要: 本研究设计了三项实验探究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表现。实验一通过改编经典的视角采择任务范式,验证了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观点。实验二增加了一个虚拟对象,结果发现存在多个对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自我视角进行判断时,虚拟对象所看到的客体数量一致性会产生群体视角作用,影响任务绩效。实验三将虚拟对象看到的客体数量设定为不一致,证明对象间视线的一致性也会吸引被试的注意,在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之,在多对象情境中,无论该视角是否为目标视角,人都会高度灵活、自发地对他人视角进行采择,这一过程受到本人-目标对象-无关对象三者间关系的影响,呈现出基于情境的特有表现。

  • 婴幼儿调节的发展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婴幼儿自我调节的概念结构与发展机制至今无统一定论。本文作者在回顾关于婴幼儿自我调节的文献时发现该领域出现过两次不同研究取向的整合:第一次整合是包含气质-行为领域的整合以及纳入生理调节与情绪调节的整合, 第二次整合是行为-气质研究与认知领域研究的整合。本文总结两次研究取向的整合后提出了以生理-情绪-注意调节为基础、认知-气质-行为调节为核心的新的婴幼儿自我调节发展模型, 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