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黄土丘陵区带状柠条锦鸡儿林地深层土壤 干化及根系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6-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针对黄土丘陵区带状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地根系、土壤水分特征及深层土壤干化研究薄弱问题,以宁夏南部山区20 a雨养带状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为研究对象,选取相似的旱作农田为对照,对0~1000 cm深度土壤水分、柠条锦鸡儿根系垂直分布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 a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0~1000 cm深度土壤干化,柠条锦鸡儿林地带内和带间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农田;0~1000 cm土层带内土壤水分含量较带间降低1.46%。(2)在300~1000 cm土层范围内,20 a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出现了不同的亏缺程度与干燥化程度,带间、带内水分有效性分别为0.21和0.02,供水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49和0.33。(3)柠条锦鸡儿林地根系主要集中在0~80 cm土层,0~80cm土层带间、带内根干重分别占总根重的46.33%和45.56%,根表面积密度分别占总根表面积密度的66.58%和63.51%,根长密度分别占总根长密度的59.54%和58.45%。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半干旱黄土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根系、水分具有积极意义。

  •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可视化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5

    摘要: 为了探究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并对其中的重点文献进行研读。文章发现,早期的研究主要在于对信息素养的内涵的界定;2016年以后研究焦点转向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教育内容、当前现状和教育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即更加关注信息时代如何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个方面。

  • 近40 a 中巴经济走廊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认识该地区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对于项目顺利实施和安全保障有重大意义。采用CRU TSv4.04逐月地面气候要素数据集,分析1980—2019年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气温、降水、干湿状况的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温速率低于两端地区,最低温度增温速率最快,为0.37 ℃·(10a)-1;平均气温次之,增温速率为0.32 ℃·(10a)-1;最高温度增温速率最慢,为0.29 ℃·(10a)-1。降水量、降水日数与干湿变化的区域性差异较大,其中巴基斯坦西南部降水量显著减少,最大速率为-20 mm·(10a)-1,变干趋势明显;巴基斯坦中部地区降水日数显著增加,最大速率为4 d·(10a)-1。

  • 信任的遗传基础:来自基因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信任主要受到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采用定量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发现, 与信任相关的基因有催产素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抗利尿素1a受体基因。从生物学内部因素来看, 基因影响荷尔蒙的产生和释放, 荷尔蒙和特定脑区的活动又会影响信任; 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论来看, 基因在环境与信任之间可能起到了调节作用。未来有必要开展多层面的研究, 从更加系统的视角来看待信任的发生发展机制, 进一步确认基因在信任的遗传机制中所起到的作用。

  • 2010~2020中国内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 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 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10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 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自杀计划(6.9%)、自杀企图(未遂) (2.9%)。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 2010~2020中国内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01-06

    摘要: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十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焦虑(26%)、睡眠问题(23%)、自我伤害(23%)、自杀意念(17%)、躯体化(10%)、自杀计划(7%)、自杀企图(未遂)(3%)。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 不同种源桃金娘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解析桃金娘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种源间关系,本文以 20 个不同来源的桃金娘为研究对象,在 同质园栽培条件下,对其营养器官和花器官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并采用方差分析,变异分析、Shannon- Wiener 多样性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种源桃金娘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1)不 同种源桃金娘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P<0.05),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均值在 1.35 以上,表型性 状多样性丰富。(2)种源内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在 10.81%~63.75%,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均值为 13.08%~74.04%,种源间变异(23.33%)高于种源内变异(19.79%),营养器官变异(29.52%)高于花 器官变异(14.06%)。(3)部分性状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株高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长、 叶宽和叶面积等呈显著正相关。(4)在欧式距离 10 处,20 个种源桃金娘可分为 A、B 和 C 3 类,A 类包 含 8 个种源,该类种源表现为植株高大、分枝少、叶大和花大等特征。B 类包含有 11 个种源,该类种源 表现为株高中等,叶较大和花中等等特征。C 类仅有 1 个种源,表现为植株低矮、分枝多、叶小和花小等 特征。该研究为桃金娘新品种选育及目标性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材料。

  • 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发展:言语能力、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4

    摘要: 为了揭示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各自的发展规律及二者关系,实验1以36名6~7岁儿童、59名7~8岁儿童、69名8~9岁儿童和31名成人为被试,测查符号和非符号奇偶判断任务,发现符号SNARC效应在8~9岁儿童中才出现,但非符号SNARC效应在6~7岁儿童中就已出现,且跨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的数据和针对儿童的追踪数据分析显示两种SNARC效应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可能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此外,对于同时出现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8~9岁儿童和成人来说,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相关不显著。为进一步探讨两种SNARC效应是否有相似的认知机制,实验2对137名8~9岁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测查其言语能力(语音意识、语音记忆和快速命名)、视空间能力(视知觉和心理旋转)、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及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结果显示:言语能力和言语工作记忆对符号SNARC效应预测作用显著,视空间能力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对非符号SNARC效应预测显著。这表明两种SNARC效应具有不同的认知基础。研究结果支持了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分离假说,并拓展了双编码理论。

  •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 潜在类别转变及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5

    摘要: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转变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347名小学生为被试, 对其双减实施前后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行了纵向追踪。结果表明: (1)小学生学习投入存在低学习投入组、中等学习投入组、高专注低活力组和高学习投入组四种不同类别; (2)双减政策实施后, 中等学习投入组和高学习投入组稳定性较强, 低学习投入组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 在政策实施半年后, 高专注低活力组学生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 政策实施一年后, 该组学生保持在高专注低活力组的概率较高; (3)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学习投入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 还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 Ti6Al4V表面生物功能纯Mg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本研究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Ti6Al4V表面沉积纯Mg薄膜,研究了不同工作气压对纯Mg薄膜表面质量及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纯Mg薄膜的体外降解等性能、抗菌性及生物安全性能。结果表明:多弧离子镀方法可将纯Mg薄膜制备于钛合金表面,薄膜颗粒均匀致密,未见明显缺陷。体外浸泡实验结果表明:由于Ti6Al4V与Mg发生电偶腐蚀而使Mg薄膜迅速降解,1周时间内薄膜基本降解完毕。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纯Mg薄膜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表现出良好的抗细菌感染功能。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纯Mg薄膜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增殖。

  • 红花檵木异常叶色现象与叶片内生细菌的相关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红花檵木叶片内生细菌与其季节性异常叶色现象的相关性,该文采用 平板分离培养法和16S rDNA 序列特征分析法从红花檵木五类异常叶色和正常红色 叶片*中分离鉴定内生细菌,分析不同叶色叶片的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菌水 平差异。结果表明:(1)五类异常叶色叶片内生细菌生物量更高,分离的906 株细 菌经鉴定分类为26 属40 种。(2)小叶类型叶片内生细菌种类最多且群落结构均匀, 而红黄类型的结果与其相反。(3)异常叶色叶片与正常红色叶片的菌群比较发现, 不仅其优势属、种差异明显,且在异常叶色叶片中富集大量甲基杆菌属和假单胞杆 菌属细菌,尤其是栖稻假单胞菌明显增多。(4)异常叶色叶片(小叶、红斑和红黄 类型)中富集了具有溶磷、固氮、产IAA、耐盐功能的细菌,其中有四株兼具以上 四种功能,这种富集功能菌的行为极有可能与异常叶色现象有关。该文揭示了红花 檵木异常叶色现象与特定内生细菌菌群富集密切相关,为红花檵木异常叶色的形成 机理研究提供线索,对红花檵木优质高效栽培有重要应用价值。

  • 1990—2019 年中国胆囊癌疾病负担研究及未来趋势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胆囊癌早期发现难度大,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很高,对于胆囊癌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可为胆囊癌的防治策略制订提供一定价值数据依据。目的 分析 19902019 年中国胆囊癌疾病负担流行趋势,估计其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和未来变化趋势。方法 于 2023 年 36 月检索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提取 19902019 年中国胆囊癌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以及对应的标化率等疾病负担相关数据,通过 Joinpoint 软件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 19902019 年中国胆囊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情况。构建贝叶斯年龄 - 时期 - 队列(BAPC)模型预测 20202030 年中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结果 19902019 年中国胆囊癌标化发病率由 1990 年 1.58/10 万上升至 2019 年的 2.01/10 万,AAPC 为 0.82%(95%CI=0.65%~1.00%);标化患病率由 1990 年的 1.64/10 万上升至 2019 年的 2.40/10 万,AAPC 为1.34%(95%CI=1.14%~1.54%); 标 化 死 亡 率 由 1990 年 的 1.61/10 万 上 升 至 2019 年 的 1.82/10 万,AAPC 为 0.40%(95%CI=0.24%~0.56%); 标 化 DALYs 率 由 1990 年 的 35.18/10 万 上 升 至 2019 年 的 37.71/10 万,AAPC 为 0.25%(95%CI=0.12%~0.38%);趋势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PC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 年中国胆囊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净漂移值分别为 0.99(95%CI=0.81~1.18)和 0.42(95%CI=0.21~0.63),胆囊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80 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胆囊癌发病率均达到最高,发病和死亡风险随时期推移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均在 20052009 年达峰值,随出生队列推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APC 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 年中国胆囊癌造成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 DALYs 率均呈略微上升趋势。结论 19902019 年中国胆囊癌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 DALYs 率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仍较为严重,应加强男性人群和老年人群胆囊癌防治,大力开展防癌知识宣传、控制胆道疾病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胆囊癌疾病负担。

  • 1990—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分析及年变化趋势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了解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负担的数据,为了进一步更好地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2019年GBD数据库(简称GBD2019)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计算变化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结果 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299.80/10万和1841.66/10万,相较1990年的1761.59/10万和1849.31/10万,粗率增长30.55%,标化率降低0.41%。2019年中国GERD患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5739.55/10万和4509.32/10万,相较1990年的4252.72/10万和4532.19/10万,粗率增长34.96%,标化率降低0.51%。2019年中国GERD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4.37/10万和34.94/10万,相较1990年的33.10/10万、35.04/10万,粗率上升34.05%,标化率下降0.29%。1996之后年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低于粗率。19902019年中国女性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1994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呈降低趋势(APC=-1.0%),20052010年呈降低趋势(APC=-1.4%),20142017年均呈上升趋势(APC=3.2%)。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7%)。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1%、-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6%)。2019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在70~84岁达到峰值。2019年GERD新发病例数和患病例数分别约为3271.13万和8163.65万人,人群主要集中在45~59岁和30~34岁。结论 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从粗率看呈上升趋势,从标化率看略有下降,说明老龄化对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影响很大。此外要关注青中年人群,在已患胃食管反流病人群中占比较重,可能与超重或肥胖、饮酒及饮食习惯等的密切相关。

  • 1990—2019 年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2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了解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目的 调查 19902019 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方法 利用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收集 19902019 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数据;采用 Joinpoint 软件分析炎症性肠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 DALY 率变化趋势及特征,利用 Excel 2019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 19902019 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从 1.47/10 万上升到 3.01/10 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 2.5%〔95%CI(2.4,2.6)〕,标化死亡率从 0.86/10 万下降到 0.35/10 万,AAPC 为 -1.6%〔95%CI(-3.8,-3.4)〕,标化 DALY率从 24.47/10 万下降到 16.31/10 万,AAPC 为 -2.2%〔95%CI(-2.3,-2.0)〕,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而标化 DALY 率在 1995 年之前女性高于男性,19952001 年男性与女性基本一致,2001 年之后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度各年龄段 IBD 标化发病率 AAPC 呈整体平稳上升趋势(P<0.05);各年龄段标化死亡率 AAPC 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降趋势变缓(P<0.05)。结论 19902019 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死亡率和标化 DALY 率呈下降趋势,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高龄人群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的负担将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胃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7-1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目前针对HER2的新型靶向药层出不穷,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效或产生耐药,这与HER2在某些GC细胞中低表达有关,HER2低表达(HER2IHC1+或IHC2+/ISH-)约占全部类型的40%~60%,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仍被报告为HER2阴性GC。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状态对于确定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HER2阳性G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GC化学疗法。近期有研究发现ADC可能在HER2低表达GC中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在HER2低表达G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低表达GC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HER2靶向ADC在应用和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 宽视场成像网格化算法中w-plane最优经验值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12-04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射电干涉阵列宽视场成像网格化处理过程中必须考虑w项的影响。w-projection和w-stacking是两个重要的宽视场成像网格化处理算法, w-plane参数是算法中影响计算速度和成图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w-projection和w-stacking两种网格化算法,利用SKA1低频阵台站数据和ASKAP软件包进行模拟观测,对两种算法在不同w-plane参数取值情况下的成图速度和成图质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w-plane是性能改善的重要参数,针对w-projection算法来说,w-plane取值应比一般给定的经验值要大才能较好的得到成像效果。w-stacking算法虽然有很大的速度优势,但算法实现中w-plane的影响更为显著,论文给出了推荐的w-plane取值。本文工作是大视场成像算法的基础研究工作,对未来SKA科学数据处理中的管线设计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Nanog通过升高PKCɛ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研究Nanog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与ezrinT567磷酸化的关系及Nanog调节ezrinT567磷酸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转染靶向Nanog的siRNA敲低乳腺癌细胞Nanog;用transwell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侵袭;用免疫印迹检测乳腺癌细胞Nanog、PKCε表达水平和 ezrinT567磷酸化水平;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检测 PKCε和 ezrin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 敲低乳腺癌细胞的Nanog,PKCɛ蛋白表达下降、ezrinT567磷酸化水平下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敲低 PKCε降低 ezrinT567磷酸化水平;PKCɛ与 ezrin可免疫共沉淀。结论 Nanog可上调 PKCɛ的表达,后者可使ezrinT567磷酸化,这可能是 Nanog促进肿瘤转移的一个新机制。

  •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脾肿瘤的疗效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脾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例患者共8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病理诊断分别为卵巢转移癌2个,肺、胃、肝、直肠转移癌各1个,血管瘤1个,炎性假瘤1个,肿瘤最大直径1.3-6.2(3.1±1.9)cm。水冷微波天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植入肿瘤内,消融中一根20 G热敏电偶测温针植入瘤周5 mm处实时监测热场温度。微波辐射功率设置50-60 W。治疗后1,3,6月以及之后每隔6个月行增强影像(超声造影、CT/MRI)检查评判疗效。结果所有肿瘤均经1次微波消融治疗达到完全坏死。在中位随访13(4 -92)月内无肿瘤局部进展发生。影像检查消融区边界清晰且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1例卵巢癌脾转移患者消融后11月脾脏新生另一病灶,再次行微波消融后完全坏死。转移癌患者消融后中位生存期13.0 (4.0-92.0)月。除发热和腹痛外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波消融治疗适合的脾脏肿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技术。

  • 埃兹蛋白477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在神经生长因子前体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nerve growth factor, pro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与埃兹蛋白(ezrin)表达水平及其567位苏氨酸(Thr567)和477位酪氨酸(Tyr477)的磷酸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梯度浓度的proNGF(0、2.5、5和10 ng/mL)刺激人乳腺癌细胞系 MDA-MB-231和 MCF-7,用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 proNGF对 MDA-MB-231和 MCF-7侵袭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ezrin Thr567和 ezrin Tyr477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在 MDA- MB-231中转染pEnter-His-ezrinY477F质粒(ezrin显性负突变质粒),研究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结果proNG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 MDA-MB-231和 MCF-7的侵袭(P<0.05);proNGF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升高ezrin Tyr477磷酸化,而对ezrin蛋白的表达以及其Thr567磷酸化无明显影响;Src激酶特异抑制剂SKI-606显著抑制proNGF对ezrin Tyr477磷酸化的促进作用;转染pEnter-His-ezrinY477F抑制proNGF对MDA-MB-231细胞ezrin Tyr477磷酸化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proNGF通过激活Src激酶使ezrin Tyr477发生磷酸化。

  • 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对高产田土壤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达到玉米生产22 cm耕层最适深度和1.1~1.3 g×cm-3耕层最适土壤容重, 解决内蒙古平原灌区耕层浅(16 cm)犁底层坚硬(容重1.55~1.62 g×cm-3)且厚(45 cm)的农田土壤结构问题。采用连续4年的深翻秸秆还田的定位试验, 秋收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深翻还田, 秸秆年均还田量为20 034.97 kg×hm-2, 逐年形成深翻秸秆还田1~4年的4个试验处理SF1-SF4和不深翻秸秆还田的1个对照组CK。结果1, 0~40 cm土层, 土壤容重SF1-SF4比CK显著减小11.38%、12.28%、15.30%和15.50%和土壤紧实度SF1-SF4比CK显著降低1 136 kPa、1 063 kPa、1 136 kPa和1 155 kPa。结果2, 0~20 cm土层, R0.25和GWD, SF4比CK显著减小13.79%和27.21%; MWD, SF3和SF4比CK显著减小8.25%和19.59%; PAD, SF1比CK显著降低9.56%; SWA, SF1比CK显著减小9.56%; 团聚体分形维数D值, SF4比CK显著增加7.30%。结果3, 20~40 cm土层, R0.25, SF1和SF2比CK显著增加13.69%和17.83%; MWD和GWD, SF2比CK显著增大23.92%和53.38%; PAD, SF1~SF4比CK显著降低9.20%, 3.02%, 8.38%和3.16%; SWA, 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13.58%, 16.49%, 22.67%和25.42%; 团聚体分形维数D值, SF2比CK显著降低7.39%。结果4, 土壤有机质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16.32%、24.78%、25.07%和25.56%; 速效氮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16.86%、14.46%、17.20%和21.95%; 速效磷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6.8%、12.07%、17.85%和23.30%; 速效钾SF1-SF4比CK显著增加了17.59%、16.34%、20.49%和29.85%; 土壤pH SF3、SF4比CK显著降低了1.95%和1.73%。深翻秸秆还田1~4年对土壤0~40 cm土层的土壤影响显著, 由以上结果可知深翻秸秆还田2年适合土壤犁底层结构的改良; 深翻秸秆还田3年和4年最适合土壤耕层结构的改良, 在应用深翻秸秆还田措施耕作措施的同时, 应注意深翻40cm 2年后降低耕翻深度为30 cm, 原因是继续深翻40 cm会提高犁底层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的不稳定系数, 加剧犁底层土壤结构的破坏; 而耕翻深度降低至20 cm, 继续保持对耕层土壤深翻秸秆还田, 会促进秸秆的腐解, 增加土壤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会降低,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不稳定系数降低, 有利于培肥耕层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