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4
  • 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公园绿地和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优化公园绿地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在分析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析二者空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形成了内密外疏、圈层式递减、向西北方向扩展的空间聚集特征。(2)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的分布重心均与城市中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公园绿地、居住空间、交通运输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休闲娱乐空间、商业空间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3)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耦合协调的主导类型为中度失调型,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中部高、东西两侧和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人口因素、交通条件是影响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则是次要因素。

  • 2000—2020 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河西走廊是我国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干旱地区,明晰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有助于缓解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矛盾。采用空间转换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2个维度定量研究2000—2020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以及其他生态空间持续扩张,绿色生态空间剧烈减少了2758.87 km2,国土空间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保护效果尚不显著。(2)国土空间主导转换类型是生态空间内部“荒漠-绿地”交互演变,不同主体功能区中交叉转换规模差异显著。伴随国土空间交叉转换,其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化、分散化、复杂化演变特征。(3)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到多维度影响因子驱动,其中“量变”过程受到的驱动作用包括国家政策指引、自然地理支撑、交通区位约束和社会经济催化,而“形变”则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在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进一步发生演化。

  • 宁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当前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缓解城市快速扩张伴随的土地利用粗放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单方面关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或高质量发展状态,较少讨论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2018年宁夏22个区县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高质量发展状态,并采用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和影响协调力分析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18年宁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呈现出“中部低、南北高”的分布态势,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低、南北高”的分布格局,宁夏大部分区县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且两系统关系呈良性循环。(3)创新和安全子系统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起反向阻滞作用;绿色和协调子系统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起正向推动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情境下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实证依据。

  • 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者的关系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宁夏开发区为例,评价分析2018—2021年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经济质量、创新驱动、开放环境、绿色转型和结构优化5个维度选取影响因素,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其对集约用地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水平呈现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分布格局,研究时段内差异缩小。(2)GTWR模型可以有效捕捉驱动机制的时空差异,绿色转型、结构优化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主导驱动因素,创新驱动、经济质量是次要因素。(3)各因子对集约用地的驱动作用呈现显著的时空分异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对北部引黄灌区开发区的驱动作用更显著,工业企业总收入增长率等则是中南部开发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单位工业收入地耗对集约水平的影响小幅下降,其他因子逐渐增强。研究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各开发区集约用地的动力机制,有助于为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分区管控提供政策参考,也为西部黄河流域高质量园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 基于Sentinel-2 的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早期识别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内作物种植分布对于灌溉水资源高效配置、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卫星数据,通过水稻和玉米早期特征分析,提取关键的“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构建时序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数据集,并通过样本分析关键特征阈值,构建水稻和玉米早期种植分布决策树模型,提取2022年宁夏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1)玉米和水稻苗期的后半段5月15—31日,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是区分二者关键时期。(2)基于早期作物物候特征的方法,在5月16—31日获取的水稻和玉米图像制图精度高于90%,用户精度超过91%,总体精度超过90%,Kappa系数高于0.88,明显高于同时期随机森林方法的分类精度。(3)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在早期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提取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能够在时空尺度上以较少的实地样本进行延展,同时在时间上也更有优势。因此,该方法为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早期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

  • 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以及渭河流域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面临许多挑战,研究区域内植被的时空变化以及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响应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的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LST)数据,对渭河流域的土壤干湿状况数据进行反演,通过线性回归、残差分析和贡献度分析了2001—2020年渭河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及土壤干湿状况的驱动与贡献。结果表明:(1)2001—2020年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均值总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平均趋势率为0.47×10-2·a-1,植被呈恢复趋势,其中2012—2016年生长季NDVI均值受到人类活动的抑制作用呈现下降趋势。(2)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的影响迥异,土壤干湿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较弱与缓慢增长,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以促进植被恢复为主。(3)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均值变化的贡献均主要集中于同向贡献,其中负向贡献只来源土壤干湿状况,占比19.77%,同向高贡献主要来源人类活动,说明渭河流域中人类活动是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4)渭河流域植被整体受到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主要集中于汾渭盆地农业生态区,属于人类活动的同向高贡献率分布区,说明目前人类活动是抑制植被覆盖增长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精确的科学依据。

  • 中国新世纪水稻生产负外部性评估及时空演变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水稻生产间接价值研究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外部性尤其负外部性研究不多,对其评估有利于生态防控和农业永续发展。基于2000—2021年全国各省水稻的面板数据,运用市场价值法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温室气体排放、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地膜污染、水资源消耗和农机能源污染方面分析水稻的负外部性价值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水稻生产年均负外部性价值达2080.27×108元,其中温室气体排放、化肥、农药、地膜污染、水资源消耗和农机能源污染占比分别为35.93%、20.71%、10.27%、9.04%、17.44%和6.61%。(2)以2012年新时代为分界点,负外部性价值总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体现了新时代生态防控的成效。(3)空间分布异质性强,负外部性价值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其中华中、华南、西南、东北和华北稻作区年均负外部性价值分别为1025.45×108元、426.96×108元、329.36×108元、221.52×108元和61.99×108元;负外部性价值与地理空间存在全局正相关关系;局部自相关自东南向西北由“高-高”聚集向“低-低”聚集和不显著演变,“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华中和华南稻作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华北稻作区。创新性地从研究对象和动态全局视阈评估了水稻生产负外部性,并从政府引领、市场引导和农户主导方面提出了因应策略。

  • 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为使研究者全面了解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PBICR),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其背景和特色。在设计理念上,PBICR 聚焦中国人群的心理健康与健康行为的诸多方面,充分考虑时效性与高效性,秉承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初衷,以大样本、多中心、重复性、全国性横断面设计搭建高质量数据库,促进数据挖掘与交流合作;在调查实施上,PBICR 采用人口规模成比例、多阶段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以面对面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并严格质量控制,保证样本代表性与可靠性;在成果产出上,因 PBICR 研究内容涵盖丰富、更新接轨国际热点,可满足多样化变量数据研究需求,既往研究结果在公共卫生、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展望未来,PBICR 将逐步完成从总库到分库的数据库建设,关注特殊人群与全球广泛地区,增添追踪性调查与生物医学数据研究视角,拥有更大研究潜力,通过总体布局多层面驱动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

  •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noise reduction method based on U-Net with 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in proton therapy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5-30

    摘要: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is mostly used for position verifica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2;cess. However, severe image artifacts in CBCT hinder its direct use in dose calculation and adaptive radiationtherapy re-planning for proton therapy. In this study, an improved U-Net neural network named CBAM-U-Netwas proposed for CBCT noise reduction in proton therapy, which is a CBCT denoised U-Net network with con#2;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s. The datasets contained 20 groups of head and neck images. The CT imageswere registered to CBCT images as ground truth. The original CBCT denoised U-Net network, sCTU-Net, wastrained for mode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The synthetic CT(SCT) images generated by CBAM-U-Net and theoriginal sCTU-Net are called CBAM-SCT and U-Net-SCT images, respectively. The HU accuracies of the CT,CBCT, and SCT images were compared using four metrics: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 and structure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 (SSIM). The mean values ofthe MAE, RMSE, PSNR, and SSIM of CBAM-SCT images were 23.80 HU, 64.63 HU, 52.27 dB, and 0.9919,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U-Net-SCT images. To evaluate dosimetric accuracy, the rangeaccuracy was compared for a single-energy proton beam. The γ-index pass rates of a 4 cm × 4 cm scannedfield and simple plan were calculat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originalU-Net and CBAM-U-Net on the dose calculation results. CBAM-U-Net reduced noise more effectively thansCTU-Net, particularly in high-density tissues. We proposed a CBAM-U-Net model for CBCT noise reductionin proton therapy. Owing to the excellent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ies of CBAM-U-Net, the proposed modelprovided relatively explicit information regarding patient tissues. Moreover, it can be used in dose calculationand adaptive treatment planning in the future.

  • 1例硬脊膜外血肿所致高位截瘫患儿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0

    摘要: 本文通过报告1例硬脊膜外血肿所致高位截瘫患儿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的实际案例,总结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该案例通过气道护理、抗感染治疗、营养神经等西医治疗方法,配合中医针灸、推拿、手指点穴、肺康复等中医综合治疗,在患者入院1月后实现间断脱机下床活动且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的状态。提示早期的中医介入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二次侧水位对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单相倒流影响的无量纲分析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5-30

    摘要: 核动力装置在自然循环条件下蒸汽发生器内会发生单相倒流,单相倒流对自然循环流动阻力和蒸汽发生器传热能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从具有普适性的角度研究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位对单相倒流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无量纲守恒方程。基于无量纲守恒方程,采用微扰理论获得了考虑二次侧水位的单相倒流临界点理论模型,在分析了二次侧水位对倒U型管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管长、无量纲阻力数、无量纲传热数条件下二次侧水位对临界点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侧水位降低导致倒流发生临界点逐渐接近原点;不同管长条件下二次侧水位影响规律相同;随着水位的降低,无量纲阻力数、无量纲传热数条件下对临界点的影响逐渐减小。本研究结论从理论上证明了二次侧水位对单相倒流的影响不利于倒流的发生,从机理层面解释了原因,可以辅助相关核动力装置的事故分析。

  • Impact of initial fluctuations and nuclear deformations in isobar collisions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5-30

    摘要: Relativistic isobar ($^{96}_{44}$Ru+$^{96}_{44}$Ru and $^{96}_{40}$Zr+$^{96}_{40}$Zr) collisions have revealed intricate differences in their nuclear size and shape, inspiring unconventional studies of nuclear structure using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sion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in the mean multiplicity ($R_{ langle N_{ rm ch} rangle}$) and the second- ($R_{ epsilon_{2}}$) and third-order eccentricity ($R_{ epsilon_{3}}$) between isobar collisions using Optical and Monte Carlo Glauber models. It is found that initial fluctuations and nuclear deformations have negligible effects on $R_{ langle N_{ rm ch} rangle}$ in most central collisions, while both are important for the $R_{ epsilon_{2}}$ and $R_{ epsilon_{3}}$, the degree of which is sensitive to the underlying nucleonic or sub-nucleonic degree of freedom. These features, compared to real data, may probe the particle production mechanism and the physics underlying nuclear structure.

  • Method for detector description conversion from DD4hep to Filmbox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5-30

    摘要: DD4hep serves as a generic detector de Conversely, Filmbox~(FBX) stands out as a widely used 3D modeling file format within the 3D software industry.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ovel method that can automatically convert complex HEP detector geometries from DD4hep d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by its application to the DD4hep de The automatic DD4hep--FBX detector conversion interface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detector design, simulation, visualization, data monitoring, and outreach, in HEP experiments. 

  •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集体取向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和教师评价法对1033名四年级学生(49.5%女生, M年龄 = 10.28岁, SD = 0.69)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调查, 旨在探讨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儿童集体取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1)父母温暖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直接预测关系因父母角色而异, 前测母亲温暖正向预测后测儿童亲社会行为, 前测儿童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后测父亲温暖; (2)纳入儿童集体取向后, 前测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正向预测后测儿童集体取向, 儿童集体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相互正向预测; (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 T1的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能够通过T2的儿童集体取向预测T3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文化价值观在父母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提供实证依据, 并为儿童价值观教育和亲社会行为干预带来一定启示。

  • 书写认知老化发生机制及神经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书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感知运动,涉及中央认知编码和外周动作执行两个层面的加工,需要消耗较多的认知资源,因此,很容易受到生理老化的影响。基于书写作品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字体存在大小不一、笔画倒置、圆滑性降低、错误率提高等;基于书写过程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书写容易出现反应变慢、停顿增多、执行延长、速度降低、持笔压力不均衡等。书写认知老化主要缘于脑与神经机制层面的神经密度或运动神经元数量的降低、感觉运动机制的衰退以及激素变化或骨质流失对手部动作的干扰等。未来研究应注重探讨不同书写过程老化的同步性与异步性、书写认知老化的普遍性与特异性,同时也应加强书写认知老化临床诊断标准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 Fast X-ray Imaging Beamline at SSRF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The fast X-ray imaging beamline (BL16U2) at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SSRF) is a new beamline that provides X-ray micro-imaging capabilities across a wide range of time scales, spanning from 100 ps to μs and ms. This beamline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facilit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rapid phenomena, such as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materials subjected to intense dynamic loads. In addition, it enables the study of high-pressure and high-speed fuel spray processes in automotive engines. The light source of this beamline is a cryogenic permanent magnet undulator (CPMU) that is cooled by liquid nitrogen. This CPMU can generate X-ray photons within an energy range of 8.7-30 keV. The beamline offers two modes of operation: monochromatic beam mode with a liquid nitrogen-cooled double-crystal monochromator (DCM) and pink beam mode with the first crystal of the DCM out of the beam path. Four X-ray imaging methods were implemented in BL16U2: single-pulse ultrafast X-ray imaging, microsecond-resolved X-ray dynamic imaging, millisecond-resolved X-ray dynamic micro-CT, and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micro-CT. Furthermore, BL16U2 is equipped with various in situ impact loading systems, such as a split Hopkinson bar system, light gas gun, and fuel spray chamber.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final commissioning in 2021 and subsequent trial operations in 2022, the beamline has been officially available to users from 2023.

  • Rutherford’s Atomic Nucleus versus Landau’s Gigantic Nucleus: Does Nature favor flavor symmetry?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分类: 物理学 >> 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ough atomic nuclei are made of nucleons, strongly interacting matter with baryon number from $A simeq 10^{3-9}$ to $ sim 10^{57}$ would be composed of strangeons if Nature favors always the flavor symmetry of quarks.According to that logic, strangeon matter with $A sim 10^{57}$ could manifest in the form of pulsar-like compact stars, and multi-messenger observations with advanced facilities (e.g., China’s FAST) could eventually provide a disproof/proof.It is worth emphasizing that this point of view, based on established “old physics”, may have particular consequences for understanding our material world, for both normal luminous matter and the dark sector.

  • 中学生社交焦虑与攻击性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为探讨社交焦虑与中学生攻击性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及情感-认知理论,采用社交焦虑量表、言语流畅性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对90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是否独生的条件下,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中学生攻击性行为;(2)社交焦虑能够通过言语流畅性的中介作用预测中学生攻击性;(3)言语流畅性的中介作用受到情绪智力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情绪智力的中学生,低情绪智力中学生的社交焦虑对言语流畅性及攻击性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机制,对中学生的攻击性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学术出版透明与最佳行为准则》更新及其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启示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 目的 在全球开放科学的学术出版背景下,探讨2013—2022年发布的4版《学术出版透明与最佳行为准则》对于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启示。 方法 通过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协会(OASPA)官方网站获得第1~4版文本。以各项准则为分析单元,对准则内容进行纵向比较,以系统认识其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和发展。根据最新版的重点分析内容,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建议。 结果 从2013—2022年共推出4版准则,旨在通过提高学术出版透明度来保障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相较于历史版本,第4版准则围绕期刊内容、期刊行为、结构组织、商业行为4个维度的16项准则,更详细地描述了实现学术出版透明度的具体措施,并充分考虑不同学科、地区、商业规模期刊的可行性,以响应开放科学带来的挑战。 结论 该准则有助于提高我国学术出版透明度,保障中国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中国学术期刊需认识和参与开放科学发展;重点关注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站信息透明度建设;在期刊政策中清晰描述版权和许可条款,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编辑独立性,保障学术质量。

  • 当父母有助于成为好领导?基于“父母-领导增益”视角的领导力发展探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 领导力发展是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主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亟待突破的现实问题。过往研究多关注组织内部培训和挑战性工作经历对领导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成效提升存在瓶颈。新的研究趋势强调跨领域的“全人”发展,特别是非工作场景经验对领导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家庭-工作增益”理论视角,探讨父母角色经验如何通过工具性、情感性和效率性增益路径影响领导角色有效性,在理论层面上提出基于“父母-领导增益”视角的领导力发展模型。未来研究可明确父母角色经验和领导角色有效性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并尝试从强化增益意识等方面开展干预研究,以促进实践中的领导力发展。